摘要:当医学的利剑刺破癌症阴霾,每个治疗方案的选择都可能成为生命的转折点。在2025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期间,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心外科与肿瘤科专家团队于4月21日联合四川名医平台,开展了一场主题为“肺癌的防治”的深度直播。
当医学的利剑刺破癌症阴霾,每个治疗方案的选择都可能成为生命的转折点。在2025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期间,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心外科与肿瘤科专家团队于4月21日联合四川名医平台,开展了一场主题为“肺癌的防治”的深度直播。
直播现场
面对肺癌发病率持续攀升、中晚期患者占比超六成的现状,胸心外科主任张远强、肿瘤科主任曾斌及副主任陈晓梅通过真实案例与前沿治疗方案解析,为观众揭开了中晚期肺癌治疗的路径。
MDT多学科会诊:打破科室壁垒的“抗癌武器”
中晚期肺癌治疗不是某位医生或某个科室的单打独斗,而是团队作战的智慧结晶。直播现场,主持人直切主题:我们将以一个中晚期肺癌患者展开MDT多学科讨论,来看看MDT的治疗模式下的医生都能为我们带来哪些希望?
张远强主任以一场真实的多学科会诊(MDT)案例回应主持人,为观众展现了这一模式的核心价值。案例中的患者已达中晚期,且伴随淋巴转移,被传统单一科室判断为需要“搏一搏”。但通过胸心外科、肿瘤科、影像科、病理科等专家的联合评估,最终制定出“靶向治疗缩瘤+微创手术切除”的个性化方案,术后患者生存质量显著提升。
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 胸心外科 主任 张远强
通过另一个案例,专家们还向观众普及了化疗和免疫治疗联手,以对抗癌细胞的双重威胁。MDT在其中的意义,即是确保两种治疗方案搭配得当,避免造成“毒性累积”。三位专家强调,MDT模式的关键在于“打破科室壁垒”,治疗方案的规划必须在时间上、宽度上和深度上都做好精确的设计和管理,确保病人能够最大程度地受益。
直播中,曾斌还向观众们介绍了基因检测、免疫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重要进展。“你可能听过,很多时候,肺癌治疗的效果因人而异。有些病人在接受化疗时,效果非常显著,而有些人则未能获得良好的反应。为什么?”他说,“因为基因不同,每个人的癌症也不同。”而通过基因检测,医生可以了解一个病人的某些基因是否发生突变,从而为患者量身定制靶向药物。
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 肿瘤科 主任 曾斌
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 肿瘤科 副主任 陈晓梅
此外,肿瘤医学还已进入免疫时代,肺癌免疫治疗通过激活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来对抗癌细胞,有些晚期患者,在接受免疫治疗后,可以获得长期的生存,甚至生活质量大幅提升。
早发现早治疗 这些情况需要立即就医
三位专家共同呼吁公众重视早期肺癌筛查:“长期吸烟者、有家族史、接触粉尘或油烟的,建议每年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非特异症状:若出现持续咳嗽、痰中带血、胸痛等症状,请立即就医筛查。”
直播问答
“这也让我想起曾经遇到的一位患者,他只是觉得咳嗽稍微有点频繁,起初并没有引起过多注意。但随着病情的变化,我们发现,他的肺癌早期症状就藏在这些微小的改变里。”张远强关切道。
中晚期肺癌治疗不是一场“单打独斗”。MDT多学科诊疗模式通过整合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影像科等多领域专家智慧,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精准化的治疗方案,让治疗更科学、更全面。尽管中晚期肺癌治疗充满挑战,但医学的进步正在不断改写“不可能”。
直播尾声,主持人为广大观众传递出温暖信念:抗癌之路或许漫长,但您永远不会独行。愿我们共同传递这份信念——以科学为盾,以希望为灯,生命的奇迹永远值得期待!
四川名医:古再丽
来源:熊猫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