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我给侄女买新衣服,明明孩子很喜欢,大嫂却不让自己娃穿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8 14:04 2

摘要:1995年的春节前夕,我从省城回到了家乡小镇。冬日的阳光像薄纱一样笼罩着这个北方小镇,给屋檐上的冰挂镀上了一层金边。

年三十的新衣

"小静啊,姑姑给你买的新裙子,喜欢吗?"静静的眼睛一亮,却偷偷瞄了一眼厨房里忙碌的母亲。

1995年的春节前夕,我从省城回到了家乡小镇。冬日的阳光像薄纱一样笼罩着这个北方小镇,给屋檐上的冰挂镀上了一层金边。

三十的早晨,天刚亮,窗外飘着小雪花,镇上的广播喇叭里放着《恭喜发财》。我拎着两个大包小包,推开了哥嫂家的院门,那是个典型的北方小院,青砖灰瓦,院子中央堆着一小堆煤球,几棵萝卜挂在北墙下避风处。

铁门"吱呀"一声,惊动了正在院子里忙活的母亲。"英姐回来啦!"母亲从堂屋里迎出来,脸上的皱纹挤成了一朵花,她手里还拿着一把剪刀,想必正在贴窗花。

我叫林巧英,在省城一家纺织厂当会计。单位分了一间小平房,虽然只有二十多平,但在那个年代,能有个安身之处已是不易。每年春节回家,给十岁的侄女林静静买新衣裳成了我的习惯。

"快进屋暖和暖和,路上冷坏了吧?"母亲接过我手里的包袱,眼神慈爱。她身上穿着一件深蓝色的棉袄,已经洗得有些发白,却依然整洁干净。

屋里飘着年糕的香味,炉子上的铁壶"咕噜咕噜"冒着热气,墙角摆着一台"熊猫"牌黑白电视机,正播放着春节联欢晚会的彩排新闻。

"静静,快叫姑姑。"母亲招呼着正在扫院子的静静。她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红棉袄,露出了里面的花布衬里,小手冻得通红,却仍然认真地扫着院子里的积雪。

"姑姑好!"静静乖巧地放下扫帚,小跑过来。我蹲下身,摸了摸她冻红的小脸,从包里取出红色呢子裙:"喜欢吗?过年穿新衣,多喜庆。今年厂里年终奖发得早,我特意去百货大楼给你挑的。"

静静小心翼翼地接过,眼里闪着光,纤细的手指轻轻抚摸着裙子上的花纹,却欲言又止。那一刻,她的眼睛里盛满了童年所有的渴望和喜悦。

就在这时,从厨房传来我大嫂钱桂芝的声音:"静静,扫完院子还要擦桌子呢,别耽误了。"声音不大,却透着一股不容反驳的劲儿。

"大嫂,我给静静买了件新裙子。"我站起身,朝厨房方向说道,语气中带着几分期待和讨好。自从嫁给我哥林大山,桂芝就成了这个家的主心骨,父母对她言听计从。

大嫂擦着手从厨房里出来,头发挽成一个发髻,额头上有几滴汗珠。她看了一眼红裙子,表情不冷不热:"花这钱干啥,家里又不是没衣服穿。"她转向静静,"收起来吧,别弄脏了。"

静静的眼神一下子暗淡下来,但她还是点点头,抱着裙子进了里屋。我和大嫂之间的气氛一下子变得有些尴尬,就像冬日里的一阵冷风,无声却刺骨。

母亲见状,连忙打圆场:"桂芝,沏壶茶,英子远道回来,肯定渴了。"又转向我,"你哥去供销社买年货了,一会儿就回来。"

厨房里,我帮着大嫂择菜。偶尔抬头,透过窗户可以看到院子里用石灰画出的"福"字,上面落了一层薄雪。我试着找些话题,问了问家里的情况,大嫂只是简短地应着,语气平淡如水。

"大嫂,静静这学期功课怎么样?"我切着萝卜,状似随意地问道。

"还行,班上前五名。"大嫂的语气里难得有一丝骄傲,"就是太文静了,老师说应该多参加集体活动。"

我点点头:"静静一直都是个懂事的孩子。"

"那是,从小就能干。"大嫂顿了顿,"不像有些孩子,娇生惯养的。"

我听出了话里有话,心里一紧,但还是笑着说:"是啊,静静比我小时候懂事多了。记得那会儿,家里穷,一件新衣服能穿好几年,我还总吵着要新的。"

大嫂没接话,只是加快了切菜的速度。窗外,传来自行车铃声,是哥哥回来了。

"回来啦!"哥哥林大山推门进来,手里提着几袋东西,脸被风吹得通红。他比我大五岁,在镇上供销社当会计,是个老实本分的人。

"哎呀,英子回来了!"哥哥看到我,脸上绽开了笑容,"路上顺利吗?厂里放假几天?"

"挺顺利的,初五就得回去。"我接过哥哥手里的东西,"今年厂里效益不错,年终奖发了两个月工资呢。"

"那不错,不错。"哥哥搓着手,进屋烤火去了。

餐桌上,哥哥一边喝着散白一边忙着夹菜招呼我,母亲絮絮叨叨地问我厂里的情况,大嫂则一声不吭地给大家添饭。我注意到静静不时瞟向堂屋里放着新裙子的方向,眼神里满是期待。母亲也看在眼里,冲我使了个眼色。

"大嫂,让静静试试那裙子吧,我看尺寸合适不。要是大了小了好调整。"我假装很随意地提议。

大嫂放下碗,语气平淡:"不用试了,过年穿那么好干啥,弄脏了多可惜。等开学了再说。"

"过年不穿新衣服什么时候穿啊?"我忍不住说,声音比我想象的要大一些。

餐桌上突然安静下来。哥哥赶紧打圆场:"桂芝也是心疼孩子衣服,英子别多想。来,吃菜,尝尝你大嫂腌的萝卜,今年特别脆。"

大嫂站起身,走进了厨房。母亲叹了口气,轻声对我说:"你大嫂有她的道理,你别跟她较劲。"

我心里一阵委屈,但看到静静低着头扒饭的样子,也不好再说什么。

傍晚,我在院子里晾衣服,看着北方干净的夜空,星星像被冻住了一样,一动不动地闪烁着。隔壁的王大妈探头过来:"巧英回来了?"

"是啊,王大妈,您身体还好吧?"我走到矮墙边寒暄。王大妈已经六十多岁,是典型的北方老太太,精明能干,什么家长里短都知道。

"都挺好。怎么样,厂里还稳当吧?现在不少地方都开始裁员了。"王大妈关切地问。九十年代中期,国企改革风声渐起,下岗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还行,我们厂效益不错,暂时没事。"我回答道,心里却不由得一紧。如今,有个"铁饭碗"是多少人的梦想。

王大妈压低声音,"我看你跟你大嫂还是有些别扭啊?"

我苦笑了一下:"大嫂的性子您也知道,认死理。"

"你这孩子,就知道埋怨桂芝。"王大妈摇摇头,"你不知道,自从你爹病那回,她没日没夜地伺候,还垫了不少医药费,可从没抱怨过一句。那会儿你哥刚好下乡收购,家里就她一个人照应着。"

我愣住了。父亲去年的那场肺炎,我只回来匆匆看了一眼就走了,厂里年底盘点走不开。原来大嫂做了这么多。

"桂芝这人吧,嘴上不说,心里都记着呢。你每年给静静买新衣裳,她心里不是不感激,就是怕孩子养成等靠要的习惯。"王大妈叹了口气,"她总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啥都得靠自己。"

我回到屋里,心里五味杂陈。晚上,我看到静静悄悄摸出红裙子,在镜子前比划了一下又赶紧塞回柜子深处。她的小脸在昏黄的灯光下显得格外认真,像是在进行一个神圣的仪式。

大年初一早上,我被鞭炮声惊醒。窗外,村子里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像是编织成了一张欢乐的网,包裹着每一户人家的新年愿望。我起床后看到静静已经穿戴整齐,却是去年的那件旧棉袄,而不是我买的红裙子。

"静静,你不穿新裙子吗?"我忍不住问道。

静静抿了抿嘴,小声说:"妈妈说拜年穿旧衣服就行,新裙子等过几天走亲戚再穿。"她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失落,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

我看着这个早熟的孩子,心里一阵酸楚。想起自己小时候,每到过年都会吵着要穿新衣服,可那时家里穷,有时候一整年也添不了一件新衣裳。如今条件好了,却依然有这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纠结。

我主动对大嫂说:"大嫂,我带静静去奶奶家拜年吧?"奶奶是父亲的母亲,住在村子另一头,今年已经八十多岁了。

出乎意料,大嫂同意了。她叮嘱静静:"记得问候好奶奶,别调皮。"声音里透着一股难得的柔和。

走在村子的小路上,静静一蹦一跳的,寒冷的天气似乎无法抵挡孩子天生的活力。路过村口的大柳树时,我问她:"静静,你知道姑姑为什么每年都给你买新衣服吗?"

静静想了想,认真地说:"因为姑姑疼我,希望我高高兴兴的。"

"对,可是你妈妈好像不太喜欢我给你买衣服。"我试探着问道。

静静顿了顿,然后出人意料地回答:"妈妈说不能啥都靠别人,得自己有本事才行。她说就算现在没有新衣服穿,将来也能靠自己本事买更好的。"

这话让我惊讶又感动。大嫂虽然说话直接了当,但她教育孩子的方式,竟然如此深思熟虑。

"妈妈还说什么了?"我好奇地问。

"妈妈说,她小时候家里穷,一年到头没件新衣服,但她靠自己考上了中专。后来结婚生子,生活才慢慢好起来。她说我得比她强。"静静的眼睛里闪着光,"我想考大学,像姑姑一样。"

奶奶家是一间典型的北方老宅,堂屋里摆着祖先的牌位,墙上贴着已经泛黄的剪纸。奶奶坐在炕上,看到我们进来,慈爱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

"英子,静静来啦!"奶奶招手让静静过去,摸了摸她的头,"奶奶看看,又长高了。"

静静规规矩矩地给奶奶拜年,声音脆生生的:"奶奶新年好,祝奶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奶奶笑得合不拢嘴,从枕头底下摸出两个红包:"大的给英子,小的给静静,拿着买点喜欢的东西。"

我们在奶奶家吃了午饭。回家路上,我们路过镇上唯一的百货商店。橱窗里摆着各种年货和新衣服,静静站在橱窗前,看着一条蓝色的围巾出神。

"喜欢那条围巾吗?"我问道。

静静摇摇头:"我在看那条深蓝色的,妈妈最喜欢蓝色了,说那是天空的颜色,给人希望。"

我走进百货商店,买了那条深蓝色的围巾。静静惊讶地看着我:"姑姑,你也喜欢蓝色吗?"

"姑姑买给你妈妈的。"我摸摸她的头,"感谢她把你教育得这么好。"

静静笑了,露出两个小虎牙:"妈妈肯定会喜欢的。"

走到家门口,我看到院子里晾着一大片衣服,大嫂正在搓洗一件棉袄。即使是在大冬天,她也坚持手洗家里的衣物,说是洗衣机太费水费电。她的手冻得通红,却依然认真地搓着每一处污渍。

晚饭后,院子里只有我和大嫂两人。我递过围巾:"大嫂,谢谢你这些年照顾爹娘,特别是去年爹生病那阵子。"

大嫂愣了一下,接过围巾,眼圈微红:"这有啥,都是一家人。"她停顿了一下,"我只是怕静静太依赖别人的好意,将来吃苦头。你看现在厂里多少人下岗,还不是得靠自己。"

"我明白,"我轻声说,"您是怕她像我一样,总觉得靠自己的小聪明就能过好日子。"

大嫂摇摇头:"你有出息,厂里那么多人都服你。我就是个农村妇女,没啥文化,只知道日子得一点一点熬出来。"

"其实,我挺羡慕您的。"我真心实意地说,"您心里装着全家人,从来不计较得失。我常想,要是有您一半坚强就好了。"

大嫂不好意思地笑了,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她对我真心实意的笑容。她不再是我眼中那个不苟言笑的大嫂,而是一个坚韧的北方女人,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个家。

"静静这孩子,跟你小时候挺像的,都机灵。"大嫂突然说,"我当年嫁过来,你才十二三岁,瘦瘦小小的,但眼睛特别亮,总是充满好奇心。"

这话让我有些意外。印象中,大嫂从来不会谈起过去的事。

"大嫂还记得那么清楚啊?"

"怎么不记得,那时候你爹娘把你当宝贝,生怕你吃不饱穿不暖。"大嫂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我从未听过的温柔,"我刚进门那会儿,你娘就叮嘱我,说英子身子弱,得多照顾照顾。"

我心里一热,没想到大嫂记得这些细节。

"后来你去省城读书,考上了好工作,全家人都为你高兴。"大嫂继续说道,"你不知道,每次你寄信回来,你爹都要反复看好几遍,然后小心翼翼地收起来,像宝贝似的。"

我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掉下来。爹是个不善言辞的人,从来不会表达自己的情感,没想到他会这样珍视我的来信。

"我一直以为大嫂不喜欢我。"我小声说出了藏在心里多年的话。

大嫂愣了一下,随后笑了:"傻丫头,怎么会呢?我就是嘴笨,不会说好听的。"她顿了顿,"倒是你,一来就给静静买这买那,我怕孩子养成等靠要的习惯,将来吃亏。"

"我懂,大嫂也是为静静好。"我理解地点点头。

"这孩子,从小就懂事,知道咱家条件不比城里人家,从来不乱要东西。"大嫂的眼里闪着骄傲,"我就怕她看着别人家的孩子穿金戴银,心里不平衡。"

"静静不会的,她比我们想象的要懂事。"我笑着说,"今天她还说要考大学呢,像我一样。"

"真的?"大嫂脸上露出惊喜,"那得好好学习才行。"

我们聊着聊着,院子里的冷空气似乎也变得温暖起来。夜空中,一轮明月悄悄爬上了树梢,洒下一片银光。

初二那天,我被一阵欢声笑语惊醒。推开窗户,看到静静穿着那件红裙子,正在院子里小心地扫雪。阳光透过薄云,照在她身上,红裙子鲜艳得像一团火。大嫂站在门口,脖子上围着那条深蓝色的围巾,看着女儿忙碌的身影,嘴角挂着一丝笑意。

"静静,别把新裙子弄脏了。"大嫂的声音依然严厉,但语气里多了几分柔和。

"知道啦,妈妈。"静静应着,眼睛弯成了月牙。

我走出屋子,大嫂看到我,说道:"你挑的裙子确实好看,静静穿着合适。"

"静静穿着更好看。"我笑了。

大嫂转过身,去厨房忙活了。静静凑过来,小声对我说:"姑姑,妈妈昨晚偷偷告诉我,说你小时候最爱美了,每到过年都要穿新衣服,还说你小时候特别聪明,十来岁就能帮你爹算账。"

我愣住了,没想到大嫂会对静静说起我小时候的事。

"妈妈还说,要我好好学习,将来像姑姑一样有出息。"静静的眼睛亮晶晶的,"她说姑姑虽然在城里,但从来没忘记家里人,每个月都寄钱回来,帮忙供我上学。"

我鼻子一酸,原来大嫂心里是这么想的。这些年,我一直以为她看不起我这个小姑子,没想到她私下对女儿说的却是这样的话。

"姑姑,你说我将来也能像你一样在城里工作吗?"静静期待地问道。

"当然能,只要你好好学习,就一定能。"我摸摸她的头,"不过,不管将来你在哪里,都要记得家人的好,就像你妈妈这样,始终把家人放在第一位。"

静静郑重地点点头:"我知道了,姑姑。"

午后,春风拂过窗台上的福字,一家人围坐在桌前,聊着来年的打算。父亲说要把院子南边的土地种上蔬菜,省得去集市上买。母亲计划着给老宅换几扇新窗户,冬天好挡风。哥哥谈起供销社可能要改制的事,眼里有几分忧虑。大嫂默默听着,时不时点点头,偶尔插上一句实在的建议。静静靠在大嫂身边,安静地听着大人们的谈话,不时抬头看看大嫂,又看看我,脸上是孩子特有的天真和期待。

我看着他们,突然觉得,生活不就是这样吗?像一条河,有湍急处,也有平缓处,但终究向前流淌,奔向更宽广的地方。家人之间的误解和隔阂,在时间的冲刷下,终会消融,留下的是彼此的理解和包容。

晚饭后,我和静静坐在炕头看春晚。节目里的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屋子,伴随着院子里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大嫂端来一盘刚炒好的瓜子,递给我们:"尝尝,今年的瓜子特别香。"

她脖子上还围着那条蓝围巾,映着她略显粗糙的脸庞,却意外地和谐。或许,这就是生活的真相——平凡中的坚韧,朴实里的温暖。

静静穿着红裙子,小心翼翼地不让瓜子皮掉在上面。她时不时偷看我一眼,眼里满是幸福。。

窗外的月光如水,静静地流淌在这个北方小镇的每一个角落,带着新年的期许和希望。。

来源:天涯旧时光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