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玲:坚守三尺讲台36年 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8 16:24 2

摘要:在宁夏固原市第二中学的校园里,有一位老师被学生们亲切称为“张妈妈”,她就是张小玲。她扎根山区教育36年,用满腔热忱和无私奉献,书写了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

李甜甜

在宁夏固原市第二中学的校园里,有一位老师被学生们亲切称为“张妈妈”,她就是张小玲。她扎根山区教育36年,用满腔热忱和无私奉献,书写了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

师者如光 微以致远

1968年4月,张小玲出生在宁夏固原的一个普通家庭。1989年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她被分配到一所乡村中学任教。

据张小玲回忆,开学第一天,一位学生家长用粗糙的双手递给她一包用XX裹了又裹的零钱——那是孩子的学费。收到这些学费,张小玲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她深知,这些钱是家长从土里刨食、省吃俭用攒下来的,每一分钱都寄托着家长对孩子未来的期望。从那时起,张小玲便立下誓言:一定要让山里的孩子用知识走出大山,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每一个读书人都梦想着考上一个好大学,我的梦想已无法实现,但我可以通过学生来实现我的梦想。”张小玲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她以“师业当精,师心当爱”为座右铭,在课堂上她是严师,课后她是慈母。36年来,她坚持课间逐一面批学生作文,耐心指导。她的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海洋,更是心灵交流的港湾。

双向奔赴 成就彼此

2004年,张小玲的父亲被确诊为肺癌晚期。一边是弥留之际的父亲,一边是即将高考的三个毕业班学生。她每天奔波于教室和医院之间,白天上课,晚上趴在父亲的病床前备课、批改作业。她说:“作为女儿,我不想亏欠父亲;作为老师,我更要对学生负责!”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深深感染了每一个人。

真正的教育是双向奔赴的。2024年,班里一位少数民族学生因父亲去世、母亲患病而陷入困境。张晓玲了解情况后,不仅给予资助,还及时与学校协调,免除了这位学生的学杂费和伙食费。最终,这名学生顺利考入北京科技大学。学生的母亲不识字,委托邻居写了一封感谢信,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张小玲还每年义务为学生举行高考志愿填报讲座,她这一讲就是16年。每年填报志愿的那几天,她起早贪黑,耐心地为每一个学生和家长分析、指导。中午,几口饼子、一杯水就是她的午餐,一直忙到深夜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这些年,她义务帮助考生填报志愿达千余人次,让众多学子实现了大学梦。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36年来,张小玲的学生遍布全国各地,有的已走向世界。

她的学生王飞龙在回忆文章中写道:“她如同灯塔般引领我走出高考失败的阴霾,让我重拾自信,更以智慧之光照亮我前行的道路,教会了我诸多人生的真谛。”学生李凤茹则写道:“我喜欢她,喜欢她课上的唠叨,喜欢她课下跟孩子似的对什么都充满好奇。看着她,我想起了当时她刚做完手术就来上课的痛苦表情,不由得心疼她。如此的付出,怎能让我们只用一个老师的代名词去称呼她呢?”

张小玲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教师,更是一位伟大的母亲、朋友和引路人。她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也激励着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坚守初心,无怨无悔地投身于教育事业。

张小玲的努力,不仅成就了她的学生,也成就了她自己。她先后被评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入选中华全国总工会首批百名巾帼劳模工匠师资库、全国师德标兵;获得宁夏回族自治区优秀教师、高中英语特级教师、道德模范、塞上名师等称号。她还当选为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第十三次妇代会代表。今年,她又被评选为全国劳动模范。她主讲的“德耀宁夏·行走的思政课——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线上线下传播,影响千万人次,受到各界好评。

正如她常对学生说的那句话:“你尽管努力,剩下的交给时间。”

来源:金台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