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 年 4 月 27 日,华表奖颁奖典礼现场,一场没有硝烟的“咖位争夺战”悄然上演。
文|浅冰吟
编辑|黄毅来了
2025 年 4 月 27 日,华表奖颁奖典礼现场,一场没有硝烟的“咖位争夺战”悄然上演。
当王一博身着定制西装坐在第一排的醒目位置时,王宝强却在第二排与李晨、郑恺等综艺咖挤作一团。
这个画面被网友截图传到网上,瞬间引爆舆论:
“流量明星霸占 C 位,实力派演员却沦为背景板。”
这种“流量为王”的座位安排,究竟是行业的进步,还是价值观的崩塌?
三年前,王一博还在华表奖第五排边缘位置 “瑟瑟发抖”,今年却以《热烈》 9.12 亿票房和影帝提名身份,堂而皇之地坐在第一排。
他在乐华娱乐的大力扶持和商业大片资源倾斜下,迅速积累超高人气和流量,资本为其打造人设、争取资源,使其在娱乐圈发展顺风顺水。
但观众也发现,他的演技虽然有所进步,可与那些实力派演员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
吴磊的上位同样充满戏剧性。
他背后的经纪团队和投资方,为他量身定制演艺路线,从电视剧转型电影,一步步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封神》系列让他从童星成长为票房保证,其待播电影《东极岛》更是承载着极高的票房预期。
但观众发现,他的演技依然停留在 “耍帅” 阶段,与张译、段奕宏等老戏骨同台,差距一目了然。
然而,商业因素影响,主办方需平衡行业生态与市场需求,于是他的座位从第五排直接跃升至第一排。
王俊凯也是如此。
四年前首次登上华表奖红毯时,他还只能在第三排边缘与偶像派歌手们挤作一团,镜头扫过便匆匆带过。
如今却稳稳坐在第一排,身边皆是陈建斌、段奕宏、雷佳音等戏骨级人物。
虽说近年来,他凭借《刺猬》《万里归途》等作品,试图撕掉“流量标签”。
但还是有不少人认为,其台词功底仍显稚嫩,与同排老戏骨对戏时难掩生涩。
然而,影视行业需要他微博超话千万级的签到数据,需要他代言的奢侈品销量破亿的商业价值,更需要他自带的年轻观众号召力。
于是,他的座位还是从边缘地带一路攀升至前排重要位置。
有人认为,他们能占据前排,是因为有庞大的粉丝基础和强大的流量号召力,能够为电影带来票房。
但也有人觉得,这是资本在背后作祟,为了捧红自家艺人,不惜动用资源,让他们在各种场合占据优势地位。
在这个流量至上的时代,实力似乎变得不再那么重要,只要有流量,就能获得更多的关注和资源。
这对于那些默默耕耘、靠实力打拼的演员来说,无疑是一种打击。
与流量明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像王宝强这样的实力派演员,在资本面前显得有些“势单力薄”。
《八角笼中》的 22 亿票房和口碑双赢,在座位表前显得苍白无力。
在开场前的内场视频里,沈腾和马丽寒暄、李晨打招呼后,王宝强笑着起身欲搭话,却被沈腾 “自然转身” 错过。
这一画面,仿佛是他在娱乐圈地位的一个缩影,努力与成就被忽视,被流量的光芒掩盖。
王宝强的困境并非偶然。
他出身草根,没有强大的资本背景,也不擅长经营人脉。
《八角笼中》虽然票房大卖,但该片是他自导自演的作品,缺乏行业大佬的站台支持。
反观王一博、吴磊等流量明星,背后都有资本保驾护航,甚至连导演都公开为他们站台。
这种 “资源决定咖位” 的游戏规则,让实力派演员在座位表前显得无能为力。
有网友评价:“这年头,没干爹捧场,影帝也得靠边站!”
这种对行业潜规则的批判,反映出观众对实力演员被边缘化的不满。
青岛东方影都作为华表奖首次“出京”的举办地,在座位布局上巧妙融入了地域文化。
黄渤以青岛籍演员身份挑起主持大梁,开场便与同坐第二排的范丞丞、吴磊用方言调侃:
“咱青岛小哥今儿都得支棱起来!”
这段充满地方特色的互动,本想以 “本土演员主场” 强化青岛影视产业的存在感,却被观众直指 “画风跑偏”。
如果说本土主持是明面上的地域牌,那么座位布局中的 “产业联动” 则藏着更深层的利益逻辑。
青岛东方影都作为《流浪地球 2》《封神》等大片的主要拍摄地,其 40 个国际标准摄影棚和虚拟拍摄技术被反复强调。
成龙、章子怡等国际影星的座位靠近核心区域,既体现其行业地位,也呼应青岛 “国际化电影城市” 的定位;
而本土演员如黄渤、黄晓明的靠前位置,则被解释为 “对地方文化的致敬”。
官方试图将产业联动包装成文化输出,弱化资本干预的痕迹。
更值得玩味的是,有业内人士透露,某青岛本地企业曾以“产业扶持”名义要求旗下艺人座位提升,最终通过 “文旅大使” 身份获得官方背书,实现了资本需求与政策导向的合谋。
从方言互动的生硬嫁接,到座位设计的利益置换,青岛华表奖的 “地域特色” 最终没能逃过 “形式大于内容” 的桎梏。
青岛的海风没能吹散娱乐圈的浮躁,反而让“流量至上”的潜规则在地域保护的包装下显得更加刺眼。
那些在镜头前尴尬陪笑的实力派,那些被资本推向前排的年轻面孔,共同构成了这场盛会最荒诞的注脚。
当资本的大手随意拨弄座位牌,当演技的优劣敌不过流量的数字,我们失去的不仅是一场颁奖典礼的公平,更是电影艺术的尊严。
但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张译在《三大队》里熬白的鬓角,惠英红在《我爱你!》中颤抖的泪光,王宝强在《八角笼中》打磨三年的方言台词。
这些用血肉铸就的角色,早已在银幕上占据了永远的 “C 位”。
当娱乐圈沉迷于座位表上的数字游戏时,不妨看看影院里的真实场景:
没有人会因为某个明星坐在第几排而走进影厅,观众只会为真正打动人心的作品买单。
毕竟,电影从来不是资本的排座游戏,而是属于所有人的光影梦想。
部分资料来源:
央视新闻|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揭晓!完整获奖名单来了
齐鲁壹点|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电影频道融媒体直播
来源:黄毅来了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