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书我说 寻访名著中的大美江苏㉜|倪瓒:以诗书画寄托孤高之志 从富家公子到隐逸宗师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29 09:19 3

摘要:在中国艺术史上,倪瓒是一个无法绕过的人物。他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为“元四家”,诗书画三绝,其艺术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文人画的至高典范。然而,这位“百代标程”的宗师,却曾是一位“弃家浪游”的隐士,晚年漂泊太湖,以诗画寄托孤高之志。

在中国艺术史上,倪瓒是一个无法绕过的人物。他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为“元四家”,诗书画三绝,其艺术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文人画的至高典范。然而,这位“百代标程”的宗师,却曾是一位“弃家浪游”的隐士,晚年漂泊太湖,以诗画寄托孤高之志。

近日,江南时报记者走进位于无锡的倪瓒纪念馆,探寻这位艺术巨匠波澜壮阔的一生,领略其艺术成就,探寻其精神世界,感受新时代倪瓒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清閟阁里遍览古今珍藏

倪瓒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优渥富足的少年,到漂泊孤寂的隐士,每一段经历都在他的艺术创作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倪家祖业雄厚,富甲一方。虽早年丧父,但倪瓒在长兄倪昭奎的庇护下,过着富裕悠闲的生活。他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以“真人”道长王仁辅为师,沉浸于诗文诗画之中,为日后的艺术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早期的倪瓒励志为学,颇有入世之思想。优渥而随性的生活让他养成了清高孤傲、洁身自好的习性,自称“懒(嬾)瓒”,人称“倪迂”。他的家中筑有“清閟阁”,收藏经史子集、道籍与佛经千余卷,以及历朝法书名画,从三国钟繇的《荐季直表》到宋代米芾的《海岳庵图》等,珍品无数。这一时期,他的作品多临摹名作,尤其对董源的《潇湘图》、李成的《茂林远岫图》、荆浩的《秋山图》心摹手追,继承传统技法,形成了幽秀旷逸、清润天真的独特风格。

倪瓒纪念馆馆长助理尤金平介绍,倪瓒一生淡泊名利,常与名人雅士交友来往,张雨、郑元祐、黄公望等都是他的好友,读书、交友、作诗等成为他生活的主要内容。

美术史论家、书法家赵启斌表示,“倪瓒画派”是元代画家倪瓒创立的一个山水绘画流派。明清之际,师法倪瓒绘画者甚众,故有“云林派”之说。倪瓒画风淡逸、清寂,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吴门画派”“松江画派”“新安画派”画风都受其强烈影响,进而形成了各自的绘画特征。

简淡笔墨开创一代画风

1328年,倪瓒长兄突然病故,随后母亲邵氏和老师王仁辅也相继去世,这给倪瓒带来了巨大的精神打击。同时,他不善持家,依靠长兄所享受的特权逐渐消失,统治政策的变化更是让他的生活雪上加霜。倪瓒愈发孤僻,逃避现实的思想在画作中凸显出来。

进入中年,连年的自然灾害和日益窘迫的经济情况使倪瓒尝试与朝野官吏来往,但现实的黑暗让他不愿再被俗事浊身。他的性情由孤僻转向压抑、忧郁,作品呈现出苍凉古朴、静穆萧淡的风格意象。1355年,战乱与不堪苛政成为他弃家出走的主要原因,他将妻子安置在亲戚家,独身出游,开始了颠沛流离的漂泊生活。

倪瓒《丛篁古木图》 南京博物院藏

在漫游太湖的岁月里,倪瓒虽居无定所,清贫孤独,却也摆脱了俗事的束缚,有了更多时间沉醉于山水诗画之间。这一时期是他绘画的鼎盛时期,他的笔墨技法与构图形式更加独特,山水诗画平淡萧散、简朴无饰,描绘出大自然清幽静谧、虚静恬淡的境界,反映出他由道入禅,超脱净心的禅悦、禅趣与禅意。1363年,发妻蒋氏病逝,长子也去世,次子不孝,他内心越发凄凉孤苦,在禅宗境界里寻找忘我和慰藉,画风日益空寂疏远、天真率意。1374年,倪瓒在江阴长泾借寓姻戚邹氏家,身染脾疾,一病不起,最终在好友儒医夏颧家辞世,享年74岁。

赵启斌介绍,倪瓒早年画风清润,晚年幽秀旷逸、平淡天真。现藏于南京博物院的《丛篁古木图》创作于1369年,堪称其晚年艺术创作的精品力作。历经辗转,1961年冬,这件艺术瑰宝最终入藏南京博物院,成为该院重要的书画藏品。在这幅晚年杰作的题跋中,倪瓒的书法艺术特点及其独特的审美意象得到了充分展现。透过这些墨痕,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其书法与绘画、诗词创作之间微妙的艺术关联。

倪瓒的艺术成就不仅体现在绘画领域。他的书法以隶书为基础,同时学习魏晋唐人法度,融合己意而成,呈现出师法魏晋而自成面目的书法特点。倪瓒的书法格调与他的山水画风格特点相一致,将书画审美意象融为一体,确立了古淡天真、简逸清拔的审美特质,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这种书画交融的艺术表现,不仅展现了倪瓒全面的艺术修养,更确立了中国文人书画审美的新高度。

数字展馆活化历史经典

倪瓒纪念馆位于无锡市锡山区东北塘街道原芙蓉山南麓,包括倪瓒墓园和倪瓒纪念馆两大部分,总占地9110平方米,馆内建筑面积750平方米。纪念馆以倪瓒墓(省级文保单位)和倪瓒纪念馆(建宁府会馆旧址、市级文保单位)的文物建筑为基础,2008年和2021年,东北塘街道分别投资近1000万元和600多万元,对纪念馆和墓园进行了两次全面修缮与展陈提升。如今,这里已成为“锡山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东北塘中学德育基地”等,在文化传承与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走进纪念馆,以音会友的古琴互动,让参观者在悠扬的琴声中感受古代文人的雅趣;细致入微的画作赏析,使人们能够深入领略倪瓒作品的精妙之处;铿锵跌宕的诗文鉴诵,展现了倪瓒在文学领域的深厚造诣;令人垂涎的独创美食,从饮食文化的角度诠释了倪瓒生活的时代特色;元代街市的全息投影,再现了当时的繁华景象……一代丹青艺术宗师昔日之古风高姿和璀璨艺术魅力,在这座纪念馆中得以全方位展现。

尤金平表示,自重新修缮开放以来,倪瓒纪念馆坚持全面深化、丰富珍藏体系。2023年,倪瓒纪念馆为丰富展览形式,投入了线上虚拟现实(VR)体验项目,在倪瓒纪念馆微信公众号里加入全馆线上游览链接,通过VR手段将全馆模拟导入线上,游客只需点击屏幕,即可在线上参观游览倪瓒纪念馆。此外,线上VR针对馆中陈列的21幅倪瓒作品分别作了详细讲解,游客可通过点击作品图片了解作品详细信息以及背后的故事。该项目自上线以来,游客好评不断,进一步加强了传统文化推广与传播的多样性与创新性。

历年来,东北塘街道高度重视倪瓒文化宣传,积极会同相关国企、行业协会、专家学者、研究会、宗亲会等各界力量,定期交流,凝聚合力,进一步做好倪瓒文化艺术研究与传承推广。

“我们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是扩大倪瓒文化影响力,丰富倪瓒文化呈现方式。我们将重点打造倪瓒文化传承发展中心,计划今年10月主体结构可以推出。”尤金平说。(上)

江南时报记者 邓雯婷

来源:江南时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