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勤地不懒,秋收后,农民收割完最后一茬水稻,耕田打耖时,顺带播下红花苕籽,红花苕籽最适宜做稻田的底肥。红花苕籽的种子细小,又轻,不好撒种。李大个子是官庄岭上杨树桥队种田的好把式。他首先把土晒干,用木榔头锤碎,再过筛,粉末状的细土拌上苕籽种,就可以撒种了。只见他
文:郑云霞
国营官庄湖农场位于江汉平原腹地,以种植水稻为主。
人勤地不懒,秋收后,农民收割完最后一茬水稻,耕田打耖时,顺带播下红花苕籽,红花苕籽最适宜做稻田的底肥。红花苕籽的种子细小,又轻,不好撒种。李大个子是官庄岭上杨树桥队种田的好把式。他首先把土晒干,用木榔头锤碎,再过筛,粉末状的细土拌上苕籽种,就可以撒种了。只见他高挽着裤腿,左手端盆,右手在盆里抓一把混合好土灰的种子,在翻好的田地里行走。李大个子一边走,一边由外向里挥洒着右手,画着美丽的弧线。撒种是个技术活儿,撒多了,苗子稠,生长时营养不够,好长“飘”;撒少了,苗子出得稀稀拉拉,像癞子头。李大个子撒种子有自己的绝活儿:他右手心空握,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撮在一起,每行一步,就挥洒一下,手心里的红花苕籽种边像天女散花一般飞扬出去,均匀地散布开来。过些时日,秧田里的红花苕籽出得齐齐整整,绝不扎堆儿,也不稀稀落落。
严寒的冬季,红花苕籽苗像被孙悟空施了魔法,念了“定身咒”一般,只听得一声“定——”整个冬季红花苕籽便蛰伏在霜雪里等候春天的召唤。那些一星半点的绿嫩头,经过几场春雨的洗礼,纤细的柔茎托举着绿色的叶子,紫色的小花赶着趟似的竞相开放,在田野里铺开一张紫红色的绒毯。那漫天遍野的苕籽花连成一片片的。春风吹过田野,远远看去,紫色波浪绵延不绝。后来,父亲告诉我,这个唤做红苕籽花儿的植物,也有一个诗意的学名——叫做“紫云英”。
通过查阅资料,我得知紫云英,(拉丁学名:Astragalus sinicus L.),别名:红花草。紫云英是豆科黄耆属二年生草本植物。它的形状像打扮精致的女人:奇数羽状复叶上排列着 7-13 片倒卵形小叶,叶面泛着绸缎般的微光,叶背则点缀着星星点点的白柔毛,墨迹未干似的。每逢花期,5-10 朵伞形排列的小花便从叶腋间探出,紫红色花瓣如我家奶奶拿剪刀剪裁而成(奶奶是位巧手的民间艺人,会剪纸、会画样儿),那个匀称、那个精致,嘿!没的说!旗瓣倒卵形的顶端微微凹陷,像是被春风吻过的痕迹;翼瓣与龙骨瓣错落有致,在阳光下折射出宝石般的光泽。这些小花聚成总状花序,在一尺来高的茎秆上轻轻摇曳。风乍起,整片红花苕籽田便化作紫色的大海,波浪起伏,穿梭其间的小鸟仿佛浑身都流动着紫色的彩霞。
紫云英对土壤要求不严,通常生于海拔400-3000米间的山坡、溪边及潮湿处。尤其在疏松、肥沃湿润的质土上生长较好。它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各省区。
春天是美好的季节,也是孩子们最喜欢挑猪菜的时节。周日清晨,风中带着草的清新,湿润的气息扑面而来,草叶上点点露珠,阳光普照,折射出亮晶晶碎钻般的光芒,好像破涕为笑没擦干眼泪的孩童般动人。我们挎着竹篮在苕籽地里撒着欢儿(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孩子放学后都会帮家里做事,挑水、放牛、挖猪菜),我和大萍,小平,还有隔壁二姐在红苕籽花田里疯跑,翻滚,嬉戏打闹,不一会儿,裤腿和布鞋就都湿了,头发上沾满了花瓣、草叶。
最开心的当属在田野里躲猫猫、玩过家家,二姐装扮成新娘子,头上要戴花。小平从沟崁上折一根柳条,编成环状,我们采来红花苕籽花,给那绿色的圆环密密麻麻插上一朵朵苕籽花,然后给二姐戴头上,当做“凤冠”,她脖颈处系着我那粉红色的长纱巾,当做“霞披”。我们几个小伙伴手腕搭着手腕,做成“花轿”,让二姐骑在手腕上。“嘿哟,嘿哟”,抬着她,颠着她。二姐“咯咯咯”笑着,当做“红盖头”的红领巾被二姐系在头上。只见小平对我们挤挤眼,我们齐声喊着“一、二、三”,把二姐往红花苕子深处甩出去。
田野里撒满了我们欢乐的笑声。把草丛里的小鸟、野兔都惊动了。“扑啦啦”冲向天空。兔子则“哧溜”窜出去,遁地不见。
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眼见头顶天空的燕子一掠而过,眼见秧苗一截截往上蹿,快要顶开罩着的薄膜时。苕籽花又听见了春耕的消息,它日渐萎顿,结起黑黑的长夹。远远看去,紫色的花海,萎缩成了稀疏的小紫点点,春天即将远去,农忙就要开始了。
过不了几天,李大个子就牵着牛,扛着犁耙,一起走向苕籽田地。水牛拉着犁在前面深耕,人在后面扶着犁辕,轻轻挥着鞭子,嘴里喊着“驾——”“驾——”,犁耙划开大地的胸膛,那些黑色的长夹、墨绿的叶片、紫色的花翻进泥土,一年的庄稼有肥了。真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如果牛没有带上竹笼嘴,这头大牯牛会一边耕地,一边偷吃红花苕籽,掌犁的李大个子会时不时扬起鞭子使劲抽打它,一边呵斥一边往回拉缰绳,不准它贪嘴。因为红花苕籽牛和猪吃多了会有“胀气病”。第二天,大牯牛萎靡不振,肚子胀鼓鼓的,李大个子知道这是胀气了。于是把它牵到禾场,让孩子牵着牛鼻子,围着禾场转圈圈。
童年的记忆总是那么美好,那紫色的细小的花儿,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让我恋恋不舍,回味无穷,是我脑海里的挥之不去的一抹云彩。
如今的官庄岭,红花苕籽只有零星的少量栽种了。人们种地都是机械化,耕地的旋耕机是北斗导航,打药是无人机飞播,育苗有育苗工厂,插秧有插秧机,收割有收割机,从收割庄稼到入库烘干,一条流水线作业。平时播种、栽培都使用复合肥,并且是测土配方的复合肥,精准施肥,精细化管理。也有在水稻收割后,整个冬季让土地闲置着,休息休息,美其名曰——轮作休耕。那些散落在田野的笑声消失在记忆里,曾经热闹非凡的大集体劳作时代不复存在,寂静的田野只有风吹过的声音。
大量的土地被圈成为旅游景点,那些烂漫的红花苕籽成片连种的则成了网红打卡地。牛耕田,人扶犁,耕田打耖则成为旅游景点的非遗节目表演。围观的人纷纷拿出照相机、手机,拍照,录像,定格这块紫色的调色盘。
每一朵红花苕籽,都承载着对故土的记忆。
每一朵红花苕籽,都是农民打开美好回忆的钥匙。
春天来了,那些开遍官庄湖农场田野的红花苕籽,勾起了多少游子思乡的情结。
红花苕籽,在游子心底绽放不衰!
怀念家乡的红花苕籽。
【作者简介】郑云霞,女,汉族,湖北钟祥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自然资源部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荆门市作家协会会员,钟祥市作家协会会员。平时喜欢写作,多有通讯报道、调研报告、散文、小说、诗歌等发表于《学习强国》、《中国自然资源报》、《中国土地》、《自然资源》、《湖北日报客户端》、《荆门周刊》、《今日钟祥》、《莫愁湖》等报纸刊物,及《齐鲁壹点》、《胶东散文》等各大公众号和《湖北省林业局》等内部网站。现供职于湖北省钟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投稿指南】亲爱的文友们,如果你怀揣着对乡土的眷恋、乡情的炽热、乡愁的感怀,创作了相关原创佳作,欢迎向本号投稿!我们专注于收录饱含乡土韵味、触动心灵的优质稿件。
投稿邮箱:609618366@qq.com。温馨提示:随稿件附上您的作者简介,若能搭配契合主题的精美图片则更佳,这将使您的作品更具感染力。特别强调:稿件务必为原创首发,抄袭、剽窃、一稿多投等行为均不符合要求。稿费细则:自即日起,每篇稿件所获赞赏金额的 80% 将作为稿费回馈作者,以酬谢您的创作心血;剩余 20% 用于文学社平台的日常运营与维护,确保能持续为大家提供优质的文学交流空间。需注意,若单篇赞赏金额在 10 元以下,暂不发放稿费,稿费结算于每月月底统一进行。
为了让您能第一时间了解更多精彩内容、与同好交流切磋,,中文名 “乡土文学公众号”。即刻拿起手机,搜索关注,开启这场文学之旅吧!本文部分配图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来源:亿聪起名乡土文学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