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温馨提示:护林防火不松懈 文明过节保平安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9 09:31 2

摘要: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正是踏青郊游的美好时节。然而,随着气温回升、风力增大,加之林区活动频繁,森林火灾隐患显著增加。为保护我们共同的绿色家园,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生态资源安全,为此倡议大家: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正是踏青郊游的美好时节。然而,随着气温回升、风力增大,加之林区活动频繁,森林火灾隐患显著增加。为保护我们共同的绿色家园,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生态资源安全,为此倡议大家:

一、严守防火规定,文明绿色过节

广大人民群众要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等法律法规及相关防火规定,坚决杜绝携带火种和易燃易爆物品进入林区,不在森林防火区内吸烟、野炊、烧烤、烧草堆、烧秸秆、烧火照明、生火取暖。

二、提高防火意识,共筑安全屏障

森林火灾突发性强、破坏性大,一颗火星可能摧毁一片青山,一次疏忽可能危及生命财产安全。请牢固树立“护林防火,人人有责”的理念,主动学习防火知识,遵守森林防火法律法规,共同维护森林生态安全。

三、监护重点人群,共担社会责任

请加强对未成年人、老人及特殊人群的监护和教育,防止因玩火、失火引发火灾。如发现他人在林区违规用火,请主动劝阻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四、远离地灾隐患,确保自身安全

进入山区,不前往正在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旅游,不在危险地段停留,不在河道、山脚、行洪道等区域游览、探险、野营和露宿;不擅自到未开放的山区和危险山区游玩;不在无人员管理的深潭、溪流水域游泳及戏水。

五、争当防火卫士,守护绿水青山

若发现森林火情,请第一时间拨打火警电话(12119或0351-6592313),并远离火场确保自身安全。不擅自组织扑救,不传播不实信息,积极配合专业队伍开展灭火工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护林防火,人人有责。让我们携起手来,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以实际行动守护我们的绿色家园,共同度过一个平安、祥和的五一假期!

温馨提示:违反森林防火规定引发火灾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织密森林草原防灭火安全网

“五一”前后,我省降水稀少、大风天气多,既需要对农田土壤墒情保护采取针对性措施,也对进一步织密森林草原防灭火安全网提出了更高要求。

做好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事关生态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五一”假期将至,我省仍处于火灾高发风险期,也正是森林草原防灭火的关键时刻。随着春耕生产、田间作业日益频繁,加之旅游踏青者众、各种活动多,特别是天干物燥、降水偏少、气温升高、大风天气多于常年等各类隐患交织叠加,防灭火形势十分严峻。

火灾无情,警钟长鸣。做到万无一失,防范不容有失,来不得半点松懈、丝毫侥幸。关键是,人人自觉、人人警觉,从源头防、“人防+技防”,守住山、看住人、管住火,时刻绷紧预防森林草原火灾发生这根弦,坚决杜绝因疏忽、随意、不慎造成纰漏、酿成事故、铸成大错。比如,不乱拉电线、不违规用电,不带火进山、不野外用火,不抽烟、更不乱扔烟头,应成为铁律、严格遵守。

拧紧森林防火“责任阀”。安全大于天,责任重如山。织密森林草原防灭火安全网,层层传导压力、压实责任是第一位的。实行林长负责制,严格落实地方党委和政府领导责任,全面落实“省、市、县、乡、村、护林员”六级森林草原防火网格化管理,常态化开展巡林督查,构建完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对失职失责造成严重后果或者恶劣影响的,依规依纪依法追究责任。

强化野外火源管控。突出重点区域和重要目标,扎实开展火灾隐患排查,建立隐患台账和责任清单,实行销号整治。严格落实野外用火审批、入山检查、日常巡护等制度,强化防火宣传教育,推进违法违规野外用火举报奖励机制落地见效,加大对违规用火行为及森林草原火案的查处打击力度,坚决将火源堵在山下林外。处理好旅游和防火的关系,坚持安全第一,及时发布林区禁火令,高效防范风险。

加强基础能力建设。狠抓林长制考核问题整改,加快推进防灭火专业队伍建设,配备配齐防扑火装备,注重加强高科技运用,实现人防、物防、技防高效联动。森林草原防火重点县要率先编制森林草原防火专项规划,统筹推进预警监测、队伍装备、林区路网、阻隔系统、应急通信、以水灭火设施等基础能力建设,系统提升综合防控水平。

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严格按照森林草原火灾应急预案,强化针对性演练,动态优化部署,有效应对极端情况。在高火险期要及时组织队伍靠前驻防,扎实做好装备检修和物资储备,开展携装巡护,时刻保持临战状态。省际、市县之间要持续健全完善联防联控机制,加强预警监测和会商研判,多措并举,同向发力,坚决守住不发生重特大林草火灾和人员伤亡两条底线。

森林火险等级持续攀升,一根小小的烟头或一次不经意的用火行为,都可能引发无法挽回的生态灾难。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在“防”上精心谋划、在“救”上锤炼本领,构建“源头管控—过程监测—末端治理”全链条监管体系。同时也需要我们每个人高度重视、付诸行动,履行应尽义务、作出应有贡献。

来源:太原广播电视台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