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2年,刘涛第一次穿上妈祖的霞帔时,可能没想到这场缘分能绵延十余年。在福建莆田的湄洲岛,至今流传着当年剧组选角的“神迹”——导演三次掷筊问卜妈祖,次次都是“圣杯应允”。当地老人笑着说:“是妈祖娘娘自己选的刘涛。”
2012年,刘涛第一次穿上妈祖的霞帔时,可能没想到这场缘分能绵延十余年。在福建莆田的湄洲岛,至今流传着当年剧组选角的“神迹”——导演三次掷筊问卜妈祖,次次都是“圣杯应允”。当地老人笑着说:“是妈祖娘娘自己选的刘涛。”
拍戏时,她每天凌晨三点起床化妆,赤脚站在礁石上念咒施法,被海风吹得睁不开眼。但最让她动容的,是一场“舍身救人”的戏:妈祖为救渔民化作凡胎,被巨浪吞没。导演喊卡后,她蹲在沙滩上哭了半小时。“那一刻我突然懂了,为什么渔民出海前都要拜妈祖——她不是高高在上的神,而是愿意为你赴汤蹈火的人。”
没想到,这场戏拍完第二天,剧组真的救起一名遇险渔民。消息传开后,村民把刘涛的剧照贴在妈祖庙旁,有人甚至偷偷往她手里塞红鸡蛋:“你和默娘(妈祖本名)一样,都是护着我们的人。”
2025年妈祖诞辰庆典上,刘涛一身素衣冒雨献寿桃的视频刷爆网络。网友发现,当其他嘉宾匆忙撑伞时,只有她任由雨水打湿发髻。事后她解释:“妈祖当年救人时,难道会先找伞吗?”
这种“较真”不是第一次。每年去湄洲岛,她都要亲手叠108只莲花灯。有年台风过境航班取消,她硬是改乘8小时动车加轮渡,就为赶上凌晨的祭祀。庙里阿嬷心疼她:“姑娘,你又不是真神仙,何必这么苦?”她笑着指指妈祖像:“她当年救人的时候,也没问过值不值得呀。”
最动人的是莆田街头随处可见的“刘涛同款”:阿婆们学她梳妈祖髻,奶茶店推出“平安涛茶”,连渔船上的GPS导航语音都换成了她的台词:“风浪越大,越要心稳。”一位渔民说:“看见她就想起我妈祖,踏实。”
为什么年轻人突然爱上“千年女神”?或许因为刘涛让妈祖“活了”。
有粉丝在微博分享:“奶奶癌症晚期时,我每天给她放《妈祖》。有天她突然说:‘别怕,妈祖会带你爸回家。’”原来这位粉丝的父亲是远洋船员,疫情期间三年未归。三个月后父亲突然调岗回国,全家人在机场抱头痛哭。
在豆瓣小组,年轻人把妈祖称为“东方神奇女侠”:“她不用超能力打架,却能让台风转向;她不谈女权,但一千年前就证明女人能成神。”刘涛的抖音评论区更成许愿池:“求涛姐转告妈祖,我明天面试”“考研二战,想要默娘同款定力”……
就连刘涛自己也没想到,十年前的角色会成为现代人的“情绪树洞”。有次直播时她说:“其实我压力大时,也会对着妈祖像自言自语。有次丈夫听见了还吃醋:‘你怎么不和我聊?’我回他:‘有些事,只有女孩子才懂女孩子呀。’”
在妈祖故里,87岁的林阿嬷每天清晨都要擦拭刘涛的剧照。问她为什么,老人神秘一笑:“这闺女身上有‘人气’。”
的确,刘涛让年轻人看见:
信仰可以很“日常”——就像她把祭祀用的寿桃做成文创糕点:“拜完妈祖带回家,平安要吃到肚子里。”传统可以很“酷”——她设计的AR妈祖签,扫码就能看到3D动画解签,00后直呼:“比星座APP准多了!”神明也可以有“少女心”——当她穿着绣球花汉服在庆典上跳舞时,网友笑称:“原来女神年轻时也爱美。”一位游客在游记里写:“看着刘涛和湄洲岛阿嬷手挽手走在宫庙台阶上,突然明白什么是传承——不是把香炉供在高处,而是让烟火气一代代暖着手心。”
有记者曾问刘涛:“你信妈祖真的存在吗?”
她指着宫庙外嬉闹的孩子:“你看,那个帮妹妹捡风筝的小女孩像不像默娘?码头上教新手撒网的老伯,是不是妈祖说的‘行善’?台风天依然出海的渔船,算不算‘大爱’?”
或许这才是文化传承的真相:
当一位女演员用十年光阴,把剧本里的台词变成生命里的笃定;
当三亿人把对平安的渴望,化作具体而微的善意;
妈祖便不再是庙里的金身,而是我们选择相信美好的模样。
雨中的湄洲岛,刘涛的发梢还在滴水,手里的香火却笔直向上。远处传来渔歌,混着年轻人的说笑,和一千年前林默娘听到的潮声,并无不同。
来源:空气猫的老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