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总局定调2025超高清发展年:AI+超高清成广电供给侧改革新引擎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9 10:13 2

摘要:刚刚结束的第三十一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CCBN2025),以超高清技术为核心推动方向,重构了行业未来发展的坐标系。在这场被视为行业风向标的盛会上,从主题论坛的前沿探讨到展区的技术矩阵,从总局发布的政策规划到产业链各端的战略布局,超高清浪潮已形成不

刚刚结束的第三十一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CCBN2025),以超高清技术为核心推动方向,重构了行业未来发展的坐标系。在这场被视为行业风向标的盛会上,从主题论坛的前沿探讨到展区的技术矩阵,从总局发布的政策规划到产业链各端的战略布局,超高清浪潮已形成不可逆的产业势能。

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党组书记、局长曹淑敏在CCBN主题报告会的开幕致辞中特别强调,2025年是电视诞生百年,也是广电总局确定的超高清发展年。

这一战略定位背后,涌动着技术与内容的双重革命。

当观众愿意在4K电视上反复重温30年前的经典老片;当平台点播时长TOP100剧中,超1/4都为老剧;当“重温经典”频道开播不到一年的累计用户规模就超过了6500万户……整个行业正见证着AI+超高清技术对文化资产的价值重构,经典IP在超高清画质下焕发新生,不仅创造了文化消费新场景,更渗透出内容产业供给侧改革的深层命题。

数据显示,国内4K电视保有量快速上升,但超高清内容供给依然存在极大缺口。消费者不愿用高价设备看低质内容,这种体验割裂正在摧毁行业信誉。

与此同时,广电总局要求2025年省级台需具备超高清内容制作能力,2025年将开设超20个超高清频道,到2027年要有超过50个优质超高清频道。而单个频道内容需求达2000小时/年——政策压力与市场需求,将老片修复从“可选项”推向了“必选项”。

市场驱动:超高清重估经典内容价值

过去一段时间,中国消费者对超高清内容的渴求,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飙升:一方面硬件销售上,2024年超高清大尺寸电视销量实现翻倍增长;另一方面流量数据上,各视频平台的超高清画质已成为用户的默认选项。这种消费趋势的背后,是用户对高品质生活追求的体现,更是对获得更优质视听体验的强烈诉求。

然而与用户诉求形成尖锐矛盾的是,内容缺口巨大。以电视台为例,其片库中绝大部分内容仍停留在高清甚至标清时代,超高清内容覆盖率仍然很低。

矛盾亟待解决,而这在政策端被量化成硬性指标:超高清发展被纳入了国家“两重”“两新”支持范围,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广电总局对超高清频道的开设进行了明确要求,2025年是一个重要的交卷时间节点——不仅省级台需具备超高清内容制作能力,且全国需开设超20个超高清频道。

市场需求与政策倒逼的背后,是行业必须直面的现实——内容从哪来?

一个超高清频道一天至少要播出6小时以上的超高清内容,一年需要大约2000小时的内容量。

尽管全国多地都在创建超高清产业园区,超高清内容的拍摄制作已突破瓶颈,原生超高清产量正在逐年上升,但新拍摄剧集成本高、周期长,短期内根本填不满内容缺口。而这对广电机构带来的直接影响,不仅可能无法保质保量填满20个超高清频道内容,更可能错失用户留存的关键窗口。

行业焦虑迫使各方寻找破局方案,大家纷纷将目光瞄准经典老片。当原生超高清内容产能受限时,将老片进行超高清修复或许可以成为填补内容缺口的重要突破点。但传统的修复技术显然无法满足海量内容的修复需求,行业需要技术创新助力降本增效。

最近,4K花园的新动作尤其引人关注,其自研的“蝶变2.0超高清 AI 超分修复系统”一经发布就引发行业热议。有行业人表示,该系统的发布就像给广电人吃了一颗定心丸。因为该系统最大的卖点就在于能够将电视台大量标清、高清内容批量高效地升级至符合广电标准的超高清内容。

这是市场上第一款符合广电超高清标准的解决方案。

技术破局:效率与质量的平衡术

“技术填平体验鸿沟”这一理念再次被4K花园验证。

4K花园后期中心总经理肖田告诉流媒体网,“传统老剧修复依赖人工逐帧处理,修复一部1小时的片子需要2周,现在用蝶变2.0只需要3.5小时。人工智能大大降低了重复性制作成本,比传统的人工修复效率提升20倍以上。”

他详细分享了蝶变2.0超高清 AI 超分修复系统在技术架构、修复能力、效率提升等方面的独特优势。

首先,蝶变2.0的双架构设计,解决了“效率与质量不可兼得”的行业难题。肖田介绍,该系统可支持B/S 与 C/S 结合架构,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BS架构部署在云端,聚焦 AI 超分+视频精修,适用于对画质有精细要求的场景,满足大规模内容修复的需求;C/S架构部署在本地,可实现AI 快速超分,满足提升视频清晰度的时效性应用场景。这种灵活的架构设计使得蝶变2.0系统能够更好地适应广电行业的多样化需求。

其次,通过AI 算法革新,蝶变2.0让“时代记忆”重现4K质感、适配新兴终端。基于4K花园海量超高清内容进行训练,能够精准重建画面高频细节,确保运动场景流畅自然,同时有效规避低频细节与轮廓的重影、伪像问题。无论是老旧影视剧中的坏帧、噪声、偏色、闪烁,还是常规高清节目中的视频损伤、虚焦等,都能运用特定AI模型精准修复,全方位提升视频质量。

同时,蝶变2.0还实现了音画协同升级。一方面对原有高清进行专业HDR彩色提升,从颜色平衡、饱和度到对比度精细调整,色彩一致性好,可将 SDR 内容完美升级至 HDR,满足超高清播出规范;另一方面针对问题音频,噪声消除、动态范围调整,还能按需重新录制或合成音效,确保音画同步优质呈现,真正推动了体验革命。

最重要的是,修复完成后可自动转换为符合广电超高清标准的交换格式,精准解决广电行业痛点。

过去几年里,4K花园已为广电影视机构修复了超5000小时的经典影视剧,肖田透露,基于升级后的蝶变2.0,修复效率还将大大提升,具备年均超1000小时的修复生产能力。

也就是说,蝶变2.0将大大填补市场空缺。这种能力从短期来看,能助力广电解决当下的超高清内容供给压力,而从长期来看,或能助其抓住重构内容价值的战略机遇。

激活资产:超高清修复的产业溢出效应

蝶变2.0的意义,或许远超行业预期。

它的价值不仅在于效率提升,更在于重新定义了内容的生命周期,让经典老剧正式从“抢救性保护”转向“战略性开发”。

过去,老片修复被视为一项成本高昂的“文化义务”,本质是对文化记忆的被动存续。而随着超高清技术与AI算法等能力的融合,修复行为的底层逻辑已发生根本性改变——它不再局限于经典老剧的“延寿”,而是转向数字资产的“增值”,帮助那些已经压箱底的老剧片库成为新的“利润中心”。

而蝶变2.0的应用场景也远不是填补超高清频道空缺这么简单,它还可以打开从“内容消费”扩展到“体验经济”的大门,涵盖B端和C端:4K修复版不仅可以作为家庭影院超高清专区付费内容,还能衍生出杜比影院重映、NFT数字藏品、VR沉浸剧场、用户端云盘视频应用等溢价场景。而其修复的内容也不局限于经典老剧,也可以是歌曲MV、用户自上传视频等一切有高品质升级需求的影像。

肖田透露,除了在国内大型广电机构的影视剧修复项目中广泛应用,目前蝶变2.0已在4K花园布局的超高清KTV门店中完成批量经典歌曲MV的修复。在数字科技赋能下,不仅能提升消费者的娱乐新视听体验,还有助于促进传统KTV行业的消费升级。

这样看来,更大的想象力其实在于超高清修复的产业溢出效应。当技术能够以4K画质重现二、三十年前的画面细节时,超高清修复便超越了工具属性,成为数字时代文化再生产的元能力。它不仅是将老旧内容“修清楚”,更是重估了内容的价值。

这才是4K花园此次技术革新为行业带来的最大意义:用AI算法解决最实际的问题——从效率到质量,从补缺口到挖价值,每一步都踩在新视听转型的痛点上。蝶变2.0,或将成为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助力。

来源:流媒体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