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刘借我五千元创业,我偷偷加了一万 二十年后他开豪车来村里寻人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9 08:02 2

摘要:那是2003年的夏天,不比现在,那会儿咱们石河村的年轻人要出去闯荡,连个送行的都没有。村里人都觉得外面危险,挣不了几个钱,还不如老老实实在家种地。

那是2003年的夏天,不比现在,那会儿咱们石河村的年轻人要出去闯荡,连个送行的都没有。村里人都觉得外面危险,挣不了几个钱,还不如老老实实在家种地。

我家院子里那棵老槐树应该有四十多岁了,去年夏天被雷劈掉了一半,剩下半边还硬撑着开花。那年小刘来找我时,就是坐在这槐树下喝的茶。

“李叔,我想出去闯闯。”小刘手里捧着我家那个磕了边的搪瓷缸子,热气腾腾的茶水倒映着他黝黑的脸。他爹刘根生跟我是发小,前年去世,临走前硬是把他托付给我:“老李,我这孩子就靠你照应了。”

小刘叫刘建明,从小就聪明,学习好,可惜高中毕业那年差两分上不了本科线,只能上专科。他念完专科,在县城电脑城修了一年电脑,工资一个月八百块,租房子三百,吃饭两百,剩下的钱寄回家给他妈。

“想干啥?”我问他。

“想去深圳开个电脑店。”他眼睛亮亮的,“李叔,现在电脑越来越多了,我在县城学了不少东西,觉得这行能做。”

我没说话,从烟盒里抽出一根烟,想给他,又想起他不抽烟,就自己点上了。院子里的鸡在啄食撒在地上的碎米,小刘的目光飘向远处。

那会儿我刚从煤矿退下来,腿有点跛,但积攒了些钱。我老伴去世得早,儿子成家在县城,很少回来,我一个人住在这老房子里。刘根生是我最好的朋友,他儿子要创业,我不帮谁帮?

“要多少钱?”我问。

“李叔,我算过了,租个十几平米的小店面,进点货,加上其他杂七杂八的费用,差不多要一万五。我存了五千,还差一万。”他低着头,“我想向您借五千,两年内一定还上,带利息的。”

我点点头,没说话。那天晚上他走后,我在家翻了半天,从床底下的铁盒子里取出一万五,想着五千哪够啊,创业哪有不超预算的?

第二天中午,小刘又来了,这次是来道别的。我偷偷把一万五放在了信封里,上面写着”五千”。

“李叔,这信封怎么这么厚?”他接过信封,疑惑地问。

“里面有本存折,是你爹当年留给我的,说是让我帮他保管,等你要创业的时候给你。”我瞎编了个理由,“你拿着吧,这是你爹的心意。”

小刘眼圈红了,点点头,把信封塞进了他那个旧书包里。我把切好的西瓜往他面前推了推,那西瓜是从自家地里摘的,甜得很。

“等你发了财,别忘了回来看看。”我笑着说。

“李叔,我一定会回来的,到时候带您去深圳玩!”他咬了一大口西瓜,汁水顺着嘴角流下来。

他走的那天,我没去送他。我在院子里的老藤椅上坐着,看着天上的云,忽然想起刘根生年轻时说过的话:“老李啊,咱们这辈子可能走不出这个村子,但孩子们不一样,他们有翅膀,应该飞得更高。”

小刘走后,偶尔会寄信回来,第一年说店面租好了,生意还行;第二年说开始做点电脑配件批发;第三年说店面扩大了一倍…后来信越来越少,最后干脆断了。我也没太在意,年轻人嘛,忙起来就这样。

我家那台老式电视机是2008年买的,到现在还能用,就是颜色有点偏。每天晚上我都会看会儿新闻联播,了解外面的世界。最近几年,村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老人越来越多,整个村子像被遗忘了一样。

村东头的老槐树下多了个棋牌桌,几个老头每天在那儿下象棋。我时常去看他们下棋,不说话,就是坐在旁边。偶尔有人问我儿子的事,我就说”忙着呢”,其实我也不知道他在忙啥,打电话来的次数比小刘的信还少。

前年村里通了自来水,去年装了路灯,今年听说要修柏油路。虽然变化不大,但总算是有点进步。我的老屋子还是老样子,就是房顶漏雨的地方多了几处,我找了几个塑料盆接着,雨天响得跟打鼓似的。

就在上个月,我正在门前的小菜园里除草,突然听到一阵汽车喇叭声。抬头一看,一辆黑色的豪车停在了我家门口。我揉了揉眼睛,以为看错了。

车门打开,下来一个西装革履的中年男人,戴着墨镜,看不清脸。直到他摘下墨镜,我才认出是小刘,只是他变了太多,我差点没认出来。

“李叔!”他大步走过来,一把抱住了我。

那一刻,我有点懵。这个曾经瘦瘦小小的小伙子,现在变得这么精神,这么…有钱的样子?

“小刘?”我的声音有些颤抖,“真的是你啊?”

“是我,李叔。”他笑着说,“我回来看您了。”

我赶紧把他往屋里让,还好早上扫过地,不算太乱。他从车里拿出几个大包小包,说是给我带的礼物。我的老桌子腿有点歪,他放东西的时候,桌子晃了一下,我赶紧用手扶住。

“李叔,您还住在这儿啊?”他环顾四周,目光落在墙角那个用来接雨水的红色塑料盆上。

“习惯了,不想折腾。”我给他倒了杯水,“你现在干啥呢?看起来挺不错的。”

小刘坐在我对面,开始讲他这些年的经历。

原来,他拿着那一万五到了深圳,租了个小店面,开始修电脑。后来发现组装电脑比修电脑挣钱,就转行做组装。再后来,他认识了一个做软件的朋友,两人合伙开了公司,专门给企业做管理软件。

“开始几年真的很苦,李叔。有时候晚上饿了,就泡方便面充饥。住的地方连窗户都没有,夏天热得睡不着觉。”他说着,眼里闪过一丝往事的痕迹。

“苦点没事,年轻人嘛。”我笑着说,心里却有点酸。

“后来公司越做越大,现在已经是上市公司了,员工有三百多人。”他说这话的时候很平静,但我能感受到他的骄傲。

我点点头,不知道该说什么。上市公司?三百多人?这些概念对我这个老头子来说太遥远了。

“李叔,那一万五是我人生的转折点。”他突然说,“当年翻开信封,我傻眼了,里面明明是一万五,可您却说是五千。”

我愣了一下,随即笑了:“你当时知道啊?”

“知道啊,我数了好几遍,确认是一万五。后来我才明白您是怕我不好意思接受,才说是存折的事。”他的眼睛湿润了,“李叔,这些年我一直想回来找您,可是公司的事太多了,一拖再拖…”

“没事,你能记得回来看看就好。”我摆摆手,心里却暖暖的。他还记得我这个老头子。

院子里的老鸡带着一群小鸡在散步,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落下斑驳的光影。小刘看着窗外,忽然问我:“李叔,您愿意跟我去深圳住一段时间吗?”

我摇摇头:“我这把老骨头,哪里都不想去了。这村子是我的根,离不开。”

他没再坚持,但从包里拿出一张银行卡递给我:“李叔,这张卡里有五十万,是我还您的钱,带利息。”

我一下子站起来,把他的手推开:“啥意思?我帮你是因为你爹托付给我,又不是为了钱。”

“李叔,我知道您不缺钱,但这是我的心意。不只是还钱,更是感谢您当年对我的信任和支持。”他坚持把卡塞到我手里,“这些年,我最后悔的就是没有早点回来看您。现在,我想尽一点微薄之力,让您晚年生活好一点。”

我看着手里的银行卡,不知所措。五十万对我来说是个天文数字。我从来没想过自己会有这么多钱。

我把卡放在桌子上,慢慢地说:“小刘,这钱我收下了,但不是给我的。我想办个助学金,就用你爹的名字,帮村里那些像你一样有梦想的孩子。”

小刘眼睛亮了起来:“李叔,这主意太好了!我也出一份,咱们一起办!”

后来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刘根生助学金”在村里成立,小刘每年都会回来一次,参加助学金的发放仪式。

村里人一开始不理解,为啥一个已经去世的老农民会有这么多钱资助学生。我只是笑笑,没解释。小刘这些年在外面挣了大钱,但他始终记得自己的根在哪里,这比什么都重要。

昨天,小刘又来了,这次他带着他儿子,一个十岁的小男孩,跟小时候的他长得一模一样。他们在我家住了一晚上,小男孩睡在我那张几十年的老木床上,说这比他家的席梦思还舒服。

早上,我带他们去了村口的小学,那里有十几个”刘根生助学金”的受助学生。看着这些孩子天真的笑脸,我忽然明白了,为什么小刘能成功,而那么多年轻人却只能碌碌无为。

不是因为那一万五,而是他心中那股不服输的劲儿,那种想要改变命运的决心。钱可以帮助一时,但真正能让人走远的,是他们自己的双脚。

晚上,小刘开车送我回家,路上他问我:“李叔,您后悔当年给我那一万五吗?”

我望着窗外,村子的夜晚静悄悄的,只有几盏路灯在黑暗中亮着。

“不后悔,”我笑了笑,“就像植树一样,你永远不知道它能长多高,但不妨碍你把它种下去。”

车停在我家门口,小刘下车,帮我打开车门。我慢慢地走下车,看着天上的星星。

“小刘,”我忽然说,“你真的不需要那一万五了。”

“啥意思,李叔?”他疑惑地问。

“我的意思是,就算没有那一万五,你也会成功的。因为你有你爹的倔脾气,不达目的不罢休。”我拍拍他的肩膀,“钱只是个契机,真正让你成功的是你自己。”

他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用力地点了点头:“李叔,您说得对。但没有您当年的帮助,我可能还在县城修电脑呢。”

我们相视一笑,不再多说什么。有些情感,不需要太多言语。

今天早上,小刘一家离开了村子。他说明年还会回来,我点点头,目送他的车子渐渐消失在村口的那条新修的柏油路上。

回到家,我站在院子里,看着那棵被雷劈过却依然顽强生长的老槐树,突然想起刘根生的话:“老李啊,人这辈子,帮得了谁是谁,帮不了的,就看造化了。”

是啊,帮得了谁是谁。小刘成功了,但村里像他一样出去的年轻人那么多,又有几个能真正闯出一片天地?

但我相信,只要有梦想,有决心,就像那长出新枝的老槐树,就算遭遇再大的困难,也能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

至于那五十万,现在已经变成了村里的希望。每年有五个孩子因为”刘根生助学金”走出大山,去看外面的世界。他们中有人会回来,有人不会,但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有了选择的权利和机会。

有时候我会想,如果刘根生泉下有知,看到他的儿子现在的样子,会不会笑得合不拢嘴?

小刘走后,我又恢复了以前的生活。早上去菜园摘点新鲜蔬菜,中午在老槐树下小憩,晚上看会儿新闻。日子平淡,但内心充实。

昨天村里又来了一辆豪车,不是小刘的,是六年前第一批获得”刘根生助学金”的女孩小红回来了。她现在在北京一家大公司做设计师,专门回来看我这个”爷爷辈”的老人。

看着她亮晶晶的眼睛,我忽然觉得,人这一辈子啊,活着不就是为了看到希望吗?

那五千块,不,是一万五,在二十年后变成了无数个希望。这笔投资,值了。

来源:观点透视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