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在阅读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将抽象的理论讲清楚,让广大读者愿意读、读得进?今天与您共读由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长聘教授、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日新书院副院长夏莹推荐的《为什么出发?马克思和他的时代》。
锲而不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的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我们党思想理论建设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如何在阅读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将抽象的理论讲清楚,让广大读者愿意读、读得进?今天与您共读由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长聘教授、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日新书院副院长夏莹推荐的《为什么出发?马克思和他的时代》。
以下为文字实录:
将马克思的思想大众化
夏莹
如果我们今天仍将阅读仅仅视为是与文字的一种对话,可能会窄化对阅读的理解。读图也是一种阅读,观看视频也是一种阅读,理解我们的生活也是一种阅读。我们应该读两本书,一本是被我们的文明记录下来的文字历史,一本是当下正在发生的生活世界。面对前者,我们的阅读会让那些已经死去的文字重新复活过来;而对于后者,我们的阅读则会让活生生的生活世界沉淀出、凝练出属于它们的精彩。
阅读在今天似乎成为了一件奢侈的事情,这不仅因为繁忙的工作可能会剥夺我们的阅读时间,更是因为被算法机制所左右的人们逐渐失去了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我们不能因此放弃对各种阅读的体验。因为正是通过阅读,我们将获得真正的批判性思维、情感共鸣能力和理解力,这恰恰是机器最难复制的人类特性。我们的阅读不仅是为了获取信息,更是为了守护人之为人的尊严和独特性。
我特别喜欢法国哲学家阿尔都塞,他将阅读分为两类:一类叫作无辜阅读,一类叫作有罪阅读。
所谓“无辜阅读”,是指我们如同一张白纸,在没有打开书之前我们一无所知,任由书籍在我们这张白纸上书写;而所谓“有罪阅读”,则意味着我们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人生经历,带着自己特有的问题意识打开一本书,与这本书的作者进行对话,与这本书的文字进行交流。而我个人认为,几乎没有人可以做到真正的无辜阅读,我们每个人都是带着自己特有的问题意识和人生经历进行有罪阅读。
我个人的阅读习惯是喜欢把几本书放在一起阅读,这几本书分别来自于不同的学科,但它们都围绕一个共同的问题意识。比如现在大家特别喜欢讨论的人工智能。面对这个问题,我不会把它仅仅归入一个技术类的问题,它同时也可能是一个社会学的问题。而对于我这个哲学学者而言,它更是一个哲学的问题。所以围绕人工智能,我会习惯性找来最多六本相关著作,展开阅读和思考。只有在这种学科的互胜和交流当中,我们才能真正全面而丰富地把握问题意识的核心及关键要点。
今天我向大家推荐这本书的名字叫作《为什么出发?马克思和他的时代》。它是我所著的“趣读马克思”系列三部曲的第二部。在这部书中,我试图与大家分享三十多岁的马克思的生活经历与思想创作。从起始于1845年的《神圣家族》,到完成于1852年的《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同时还包括了诸如《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共产党宣言》等一系列富有影响力的著作。
我仍然延续着“趣读马克思”系列第一部当中所特有的思想散文体式的写作体例,试图将马克思所生活的年代、生命故事与他的思想揉在一起,通过一个个片段拼接出一个丰满而全面的马克思。
“趣读马克思”系列分为三部。其中第一部(《青年马克思是怎样炼成的?》)主要谈论的是青年马克思的成长历程;第二部《为什么出发?马克思和他的时代》主要讨论的是三十岁左右的马克思,通过深入他的时代进而理解时代、阅读时代并呈现完成他的唯物史观的整个历程。今年即将出版的第三部作品,将着力研讨马克思《资本论》的创作历程。
整个“趣读马克思”系列三部曲都是一个哲学公众号的产物,它最初的写作过程是受到了传播媒介的独特影响,所以我在写作每一个关键词或命题时都会有意地将思想的阐释控制在三千至五千字。对于我这样长期从事“大部头”写作的哲学研究者而言,这实在是一次难得的思想历险。这次思想历险是将艰深的哲学理论、宏大的马克思的思想大众化、普及化的一次有益的尝试。
在这个加速主义时代,阅读为我们提供了精神栖息的港湾,一片可以慢下来的净土。当人工智能能够写作、绘画、作曲,人类最不可替代的能力,或许正是这种与文字、图像、视频,甚至我们的生活世界深度对话的禀赋。
当我们学会阅读,我们生活的周遭世界就会变成一本本生动有趣而富有深意的书,对它的每一种阅读,都会在你的眼底留下一粒火种。这一粒粒火种会连成破晓的光,让我们永远不会重新陷入蒙昧之中,去恐惧那些由我们自己创造出的恐惧。
《为什么出发?
马克思和他的时代》
本书延续趣读马克思系列之一《青年马克思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所开拓的通俗化写作方式,基于经典文献,选取其中片段进行趣味化的解读,将马克思的个人生活经历与其时代背景融入对马克思思想的演进的表述中,分专题架构,从而使深刻的理论以一条清晰的线索丰富起来。
本书以通俗、生动的语言,带领读者理解经典文献中的原文,以趣味化的方式展现马克思思想演进的重大变革,在原汁原味的解读中呈现马克思思想的丰富性:即他在摆脱了“思想的学徒”状态之后,如何决定性地变革了时代的哲学,又是如何展开其艰辛的理论探索。
来源:人民出版社读书会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