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在线网·散文】写作就是在反思中前行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9 16:08 2

摘要:冬天的风不会戛然而止。比如今天,伴随着濛濛细雨,风可以冷得入骨,哪怕是春日的最后一个节气。这便是高原的特色:要么在冬季,要么大约在冬季。我也在想,这迂曲前行的季节里,冬天为何总是恋恋不舍呢?难道它也有反思,或者说还有一丝一缕的眷恋呢?

冬天的风不会戛然而止。比如今天,伴随着濛濛细雨,风可以冷得入骨,哪怕是春日的最后一个节气。这便是高原的特色:要么在冬季,要么大约在冬季。我也在想,这迂曲前行的季节里,冬天为何总是恋恋不舍呢?难道它也有反思,或者说还有一丝一缕的眷恋呢?

反思是个前进路上的加速器,而所有的反思前提的是在对比中寻查到差距,这是今天早上听了索南才让老师的课《写作中的贫瘠与富裕》,内心深深地触动。

没有PPT的辅助,索南老师温润如玉地讲述,所有的老师听得专心致志,沉醉其中。

首先有感于对时间提出新的视觉:一种是面对自然界一切本性中的成长,缓慢而有规律,不急不缓;另一种是面对历史中奔涌的潮流中,那么多迅速、偶然和断裂,总有一种猝不及防!我们在两者之间总是不断徘徊。

在自然界中一草一木,任何生命所呈现的哪怕是一个画面,或者是我们认为稀松平常的经历、生活中的冲击都有可能成为写作的素材,甚至是写作的轴心,但需要我们敏锐地捕捉、耐心细致的观察,同时需要自己有足够丰富的想象力。当这些素材经过日积月累之后,写作原料就会自然丰盈。

读书不仅仅是数量,还要讲究方法。反观自己读书,第一遍就是初步读懂文章的内容,第二遍是在了解作者写作的大致背景下进一步了解文章的用意,读第三遍时才有自己浅薄的认识和思考,偶尔有一些感同身受。今天才明白,这还远远不够,我还需要以旁观者和作者的视觉,深刻体会每个人物所有的经历和内心细节,去观察、去参与、去潜入、去反思。吸取文学性和艺术性,不断完善自己的写作方法。

除了读书, 还要不断学习,可以是方方面面的,包括电影、广播、包括生活中的细节,都可以触发我们的灵感,恰如索南才让老师说:“一个人的内心,无论在一个贫瘠的环境中被打磨得多么平淡、平静,依然有很丰富的成分和清晰。他的一些美好的心情,都留在每时每刻需要出现的地方。”我们每个人都肯定有这样的一些财富,只是我们自己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式去发现、去打开。

若要写出好的文章,我们还需要真正地用心对待当下的每一天,每一件事情。这样才能有最真切的感受,才能体会生命的饱满和充实。每一次的经历都是在丰富着我们的生命。对于初学写作的我们而言,每一篇拙作都是源于我们的亲身经历,都是源于细节中的感动。写作之初,内容难免贫瘠,但经过反复历练和打磨之后,伴随着阅历的丰富,写作必然会不断打开一个新的大门。

除了真心体会当下的每一刻生活外,还得有一个反反复复深入思考的过程。这种深入思考不仅打开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不断与外部的世界在交融中不断拓展、强大,让文章更有张力和深度。

此外反复深入地思考外,也需要做好思想准备,就是提笔时思路贫瘠,写作失败也是常态。因为我们只能亲历自己的生活,但很难体察每一种角色的悲欢。只有尽可能做到感同身受了,设身处地地成为别人、或者动物,才能释放自己的思路。将作品写得更顺畅,内容更丰盈。

深入体验的过程中,我们有一颗不被束缚的心也至关重要,丰富的想象力重新可以构建更宏大、更瑰丽、更神奇的世界,但这样的能力是在不断成长中规则博弈。在我们不断的警觉、培养和训练后,怀着一颗好奇的心,我积习之下的平淡无奇的生活中,就会不断寻找出新的亮点,打破写作的局限。正如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最初的灵感,仅源于王府井遇到了一个泪流满面的陌生人。

丰富的想象力和好奇心的同时,还要通过读过的文章的写作手法进行借鉴、尝试。向同行的优秀老师们请教,多听一听同行老师给予的真实的反馈信息,用心平气和的态度接受所有的认可和批判。好的作品一定要反复打磨、反复修改,哪怕自己觉得天衣无缝,哪怕自己对大幅度的修改深感无力和无奈的时候,也需要耐着性子等待某个顿悟的契机,去打破这种僵局和束缚。

借鉴、尝试、修改之外,写作中更需要始终有一个轴心和主题。以此涵盖于所有的作品中。从此与所有的内容不是高高在上的俯视,而是俯下身去,与之平等的对话,这样的文章更能深入人心。

以轴心为宏观的前提,我们的写作素材不一定要大量的信息,无论是对于一种动物或者人,最丰富的语言反倒是瞬间的深刻触动。我在想,其实好的文章亦然,恰到好处的描述远高于不知所以然的长篇大论。

如此种种老师的写作心得,是千万次笔耕不辍的结果。听完了课,总算是给自己迷惘的写作之路指点了迷津,再次激起写作欲望。

这次学习受益匪浅,也让我清醒地认识到:写作这条路很漫长,单单就老师讲解中举例的有些书籍我是第一次听到,但凡读过了的内容认知也很浅薄,所以除了多读书、读好书、多写作、多思考等等之外,可能还有一点就是自己对写作还不是足够的热爱。

希望如我一样,初出茅庐的作者们,保持生活的热情,从榜样那里汲取力量。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

张风英,1973年出生,籍贯青海西宁,1995年毕业于青海医学院。湟源县作家协会会员。从医二十余年,忙忙碌碌的工作,认认真真生活,用心感受,用爱发现生活中的美,用文字记录每一个心动时刻,用照片儿记录刹那间的美丽,让生命的印记熠熠生辉。青海读书会签约作者。

来源:青海在线网官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