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24日,蓝色光标(下文简称为蓝标)发布了2024年年度报告。年度报告中有两个极为重要的数字,其一是483.33亿元,这个数字所对应的是蓝标主营业务之一的出海广告投放业务在2024年的营收情况,在总营收中占比近八成;另一个数字则是12亿元,它所对应的是蓝标2
4月24日,蓝色光标(下文简称为蓝标)发布了2024年年度报告。年度报告中有两个极为重要的数字,其一是483.33亿元,这个数字所对应的是蓝标主营业务之一的出海广告投放业务在2024年的营收情况,在总营收中占比近八成;另一个数字则是12亿元,它所对应的是蓝标2024年由AI驱动的收入,蓝标将其定义为在原业务基础上深度使用AI工具带来的收入,而这部分的营收在超600亿元的总营收中的占比不足百分之二。
而在蓝标CEO潘飞看来,这组差值达到40倍的数字之间,正在酝酿着一场能够撬动未来更高质量发展空间的“核爆”。在Morketing与潘飞围绕此次年度报告发布展开的深度对话中,潘飞始终强调“All in AI”这一战略对于蓝标的意义,这是一次彻头彻尾的“自我革命”。
正如潘飞在此次发布年度报告同期发表的一封公开信所提到的:“今天,AI已经重度覆盖蓝色光标95%以上的作业场景,对整合营销、智能广告、全球化出海等业务的效率提升总体在60%—1000%之间。”不难看出,蓝标为“AI驱动收入”做了多么严格的定义,换句话说,转向All in AI绝不是一时兴起,蓝标在AI技术的快速爆炸中,一定看到了确定性的未来。
驱动AI降本增效其实是一个“伪命题”
AI究竟能够为营销行业带来什么?
对于潘飞来讲,AI在现阶段还不足以成为一个真正的生产力工具。他表示,尽管他每年都会尝试使用AI为写作提供一些灵感,但即使将个人化的知识库完全投喂给AI,现在也很难依靠它实现一种具有个人风格的写作。
Morketing同样也和许多一线的行业从业者们讨论过AI生成内容的可用性问题。大部分受访者们与潘飞的看法一致,AI有很强的整合能力,用户可以靠着AI非常高效的写作邮件、周报、社群运营文案这些不需要复杂逻辑的内容。但在真正需要发挥创造力的时刻,AI目前能带来的价值极为有限。
“哪怕是一句非常短的branding文案,也需要考虑到每个词语之间复杂的化学反应,而AI只能做到穷举法式的堆砌。”在就职于某实体企业市场部的周某在接受采访时指出,“AI有时可以提供灵光一闪式的创意,但是这些创意往往需要人的再加工整理才能真正成为可用的东西。”
因此,我们也完全能够理解潘飞为什么会对于将AI理解为简单的降本增效的生产力工具的观点抱有强烈的怀疑。潘飞更看重的,其实是生成式AI对于营销行业底层逻辑的颠覆。潘飞在采访中强调:“我们也大大低估了生成式AI自然语言理解能力所具有的价值。”
潘飞指出,在过去,传统的数据工具只能实现关键词的碎片式的抓取,这也导致了电商平台那些显得十分呆板的“千人千面”推送,“平台只能基于你的搜索和购买行为进行推送,比如你下单了一件衬衣,他们就会大量的推送衬衣,而问题在于,已经下单衬衣的人在短期内很显然不会有再次消费衬衣的冲动。”
而生成式AI的思考能力则在简单的数据积累之上更进了一步,沿用潘飞的比喻体系,AI驱动应该可以做到根据衬衣推送适合搭配的裤子。而这一看似简单的整合信息、推理信息的动作,配合大模型能够快速处理海量信息的能力,就成为了撬动营销行业底层逻辑的支点。
例如,某个广告主希望筛选一些高质量的KOC用户合作,传统意义上的筛选达人逻辑通常是从达人推文的数据量和推文的相关度出发,而基于AI对于自然语言内容的深度理解所完成的达人筛选,就可以进一步将内容质量的维度纳入评判标准。
因此,一些内容质量很高但缺乏流量基础的素人就有可能在这样的筛选机制下被品牌选择,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内容产出,达人也可以因此获得更合理的资源倾斜,品牌也能得到更好的种草效果。这样能够更好撮合广告主、用户和内容生产者之间关系的生态运营,在没有AI能力的加持下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而AI大模型对多模态的理解能力和生成能力,也为更多可能的生意新玩法提供了新的想象。另一个有趣的例子是蓝标与宁德时代合作的案例,在这个案例中,用户可以上传自己的照片至小程序,再在小程序中自定义场景,就可以借由AI多模态生成的能力制作出由自己主演的独一无二的视频片段。
这种“叙事式交互”彻底改变了传统广告的单向传播逻辑,能够极其有效的激活用户的分享意愿,带来更加沉浸式的体验。潘飞将这样基于AI生成能力实现的玩法,定义为一种“AI原生式”的新广告,它不再是被动触达,而是让用户成为内容共创者,从而重构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链。毫无疑问,在AI技术高速发展成熟的今天,这样有趣的生意玩法只会越来越多的出现,不断突破我们的想象边界。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洞察下,潘飞意识到:未来三年,传统营销公司的生存空间会被极大地压缩,而真正的AI原生企业将形成断层优势。这样的紧迫性促使潘飞决定将穿越周期的重注压在AI上,探索生意发展的全新可能。
重构而非叠加,
全力打造“新蓝标”
在某种意义上,中国移动互联网浪潮的发展历程极大的影响了潘飞对于AI发展方向的预判。在他看来,大模型的迭代的价值不在于算法本身,而是基于这些模型能够催生出什么样的应用形态。另一方面,在经历了视频媒介渠道在移动互联网的爆炸式发展后,多模态类大模型的未来受到潘飞的关注。
因此,在“All in AI”的战略图谱中,真正的重心在于AI Native的全新模式,其关键在于“重构”而非“叠加”。潘飞强调,真正的AI驱动公司最关键的事情是要让AI被用起来,“有案例、有收入不是最重要的”,蓝标愿意承受转型期的阵痛。基于此,蓝标首先与字节跳动、百度云、阿里云、微软云、亚马逊云等行业内最优秀的一批大模型、智能云类科技公司展开了深度的合作,并在聚焦大模型的基础上开发了蓝标自己的营销多模态模型BlueAI。
在2023年,BlueAI可能只能做到在文本类的内容产出和数据洞察方面提供少量帮助,而到了2024年,BlueAI所能承担的角色得到了极大的多元化,多模态的内容生产能力使得平台可以在AI的帮助下逐步积累视频类的案例。
而在潘飞看来,完善多模态的内容产出能力更重要的意义在于,BlueAI能够越发靠近真正的“营销自动化”,“从数据洞察开始,再到结合这个数据洞察进行内容生产,再到下一步的广告投放,BlueAI可以重度参与的环节越来越多了。”潘飞在采访中表示。在过去AI仍然作为辅助工具的时代,这些场景中人往往需要承担80%以上的工作量,而AI能力的不断完善,能够让人在链条中所发挥的作用降到50%以下。
接续着这一话题,潘飞也为Morketing介绍了蓝标对于“AI Next Level”的几条判断标准:
第一,做 AI 浓度高的事情。把过去非AI的事情用 AI Native 的方式重新做一遍。核心的衡量标准是我们的工作过程、工作流以及最后的数据结果,能不能沉淀到自己的平台上,实现“低人工参与且AI完成高质量输出”的结果。因此,不断升级和迭代AI基建非常重要。
第二,重构新的商业模式和业务场景。对于AI未来的营销形态,我们做了大量探索和创新的实践。基于AI Native创新模式,我们突破的方向分为两个部分。一方面是绝对的AI原生创新;另一方面是用AI的方式构建新的流量结构、新的内容生产方式、新的营销模式等。
第三,有真正自研的AI平台/模型,重视沉淀垂直行业知识库、行业数据及工作流,以终为始地规划和看待All in AI更长期的未来。
第四,推进组织文化的变革。CEO、一把手、管理者对AI的决心、认知和迭代能力,决定了企业AI战略的天花板。一线管理者需要敢于把过去的思维至少放弃掉70%左右,去容纳AI新的知识、掌握AI新的能力。这也是为什么说“要想All in AI,唯一不可逾越的是认知”,背后代表着这个人在AI上花费的时间、精力,是否有深度地去思考、去下场使用AI;是否建立和培养起“人机交互”的习惯,并通过高频、沉浸式的“人机交互”,进而不断提升对AI的认知和理解边界。
总而言之,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对于AI的深度使用。用潘飞原话来说:“低垂的果实可能会让一家公司处于比较危险的状态,所以要用更长期的视角去构建AI Next Level的关键因素。AI的提效表现,是在我们内部最不重要的衡量指标。”
AI+全球化,
蓝标的下一个目的地
毫无疑问,蓝标勾画出了一条围绕着AI展开的充满野心的生意新蓝图。潘飞在公开信中如是写到:“我们要转型成一家真正的AI营销科技公司,冲破从营销诞生以来的传统驱动逻辑或者商业模式;我们要成为一家来自中国、立足世界的全球化公司;我们要成为一家千亿规模,兼具科技基因与全球想象空间的公司,这是我们非常明确的追求。”
但豪言壮志之下,潘飞也十分坦诚的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我们还是很难想象AI的终极形态是什么,我们只能确定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将要发生。”因此如何从蓝标现有的业务版图找到通往未来的路径同样非常关键。而作为蓝标支柱业务的出海板块毫无疑问的承担起了这一重要使命。
“对于蓝标而言,AI目前为止最有想象空间的部分就是AI与全球化的结合。因为它市场够大,信息差足够明显。”在采访中潘飞直言。自2024年起,蓝标就提出了全球化战略2.0。简而言之,就是从过去的代理模式驱动走向技术驱动、AI驱动、海外本地化驱动。在这一年,蓝标在AI范式下推出了一系列出海业务新布局——海外程序化平台BlueX和 AI云原生增长引擎BlueTurbo DSP,其中BlueX在全球三地部署了服务器,流量覆盖全球200+的国家和地区。目前,已经为近百家出海开发者及品牌提供服务,2024年四季度收入同比增长4000%,呈现了良好的增长势头。然而,对于蓝标最有价值的部分并不是这些年度总结报告上展示的增长数据,而是借用这些实实在在的业务场景,BlueAI能够得到充分的喂养和训练。
而在国际局势持续震荡的当下,越发成熟的AI技术,毫无疑问将成为蓝标调整业务结构增强产业韧性的定海神针。在美国市场业务未来不明的当下,调整业务结构,布局更多新兴市场是必然之举,正是在AI的帮助下,开辟全新的出海市场的难度大大降低。“今天,蓝标完全可以通过训练一个智能体,它强大的自然语言理解能力能够最大程度的消除语言阻碍,同时在充满不确定性和风险的大环境中,基于算力带来的推理整合能力,为早期布局和战略调整带来空前的灵活性。”对于未来出海业务的情况,潘飞在采访中表现得十分乐观。
结语
让我们回到潘飞那句“AI就是蓝色光标的核元素”的惊人观点上来。回看过去一年,蓝标并没有被“All in AI”的激进布局摧毁,反而在业务的版图上萌生出越来越多新的生意新想象,尽管“全新的蓝色光标”还未真正到来,但那个未来的蓝图无疑正在变得更加坚实清晰。
某种程度上,蓝标的野望早已超越财务数字本身,这更是一场事关营销行业未来的竞速。这并不意味着潘飞是一个押上所有赌注的赌徒,All in AI看起来更像是基于审慎思考和冷静判断下的一次正确转向,我们无疑期待着蓝标能够乘AI之风开辟出营销行业的更多未来。
来源:Morketing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