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多县人民法院:用司法温情守护高原各族群众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29 17:34 2

摘要:称多县,地处玉树藏族自治州东北部,平均海拔超4500米,是藏、汉、回等多民族聚居地。作为1989年全国首批“马背法庭”之一,称多县人民法院的法官队伍骑着马匹,穿行雪山草甸三十余载,将国徽带进牧民帐篷,将矛盾纠纷化解在牧区帐房前。多年来,他们始终将“马背法庭”精

称多县,地处玉树藏族自治州东北部,平均海拔超4500米,是藏、汉、回等多民族聚居地。作为1989年全国首批“马背法庭”之一,称多县人民法院的法官队伍骑着马匹,穿行雪山草甸三十余载,将国徽带进牧民帐篷,将矛盾纠纷化解在牧区帐房前。多年来,他们始终将“马背法庭”精神深度融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用“马背法庭”架起民族团结法治桥梁,用司法温情守护高原各族群众亲如“石榴籽”的团结情谊。

时代变迁,马匹虽被汽车所取代,但“宁可法官多跑百里,不让群众多走一步”的为民初心从未改变。近年来,称多县人民法院年均开展巡回办案20余次,法官们的足迹遍布扎朵、尕朵等偏远乡镇,现场立案调解婚姻家事、草场纠纷等案件70余件,调解成功率超97%,行程覆盖全县90%以上牧区,让司法服务真正扎根在广袤草原。

2024年盛夏,称多县人民法院的法官们在一天的时间里,用汉藏双语在歇武镇、清水河镇接连化解两起矛盾纠纷,用法治温度融化了矛盾坚冰。

在歇武镇帐篷法庭里,才某与扎某的离婚调解正在进行。称多县人民法院法官运用汉藏双语,采取从易到难、以点带面的调解策略,引导双方当事人理性沟通。经过6小时拉锯式调解,双方当事人最终就子女抚养、财产分割达成调解协议。

回程途中,法官得知清水河镇有一起借贷纠纷,但因交通不便,当事人无法应诉。于是,法官立即改变行程,前往调解。途中,法官了解到,在这起纠纷中,作为同宗兄弟的原告和被告,因经营借款产生矛盾,又因语言表达和沟通习惯差异,冲突不断升级。在藏族传统观念里,兄弟和睦是家庭兴旺的根基。于是,法官耐心倾听双方当事人诉求,既以通俗藏族谚语讲解法律规定,又结合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的传统理念,通过“面对面唠家常、背靠背讲利害”的方式,分析责任、给出建议。在充满民族特色的双语调解中,兄弟俩不仅解开了心结,更重拾了血脉相连的手足情谊,最终握手言和。

同年7月,面对一起因离婚财产分割引发的分牛纠纷,法官迅速赶赴牧场,以事实为依据,既明确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又从藏族家庭伦理出发,结合家和万事兴的传统智慧,引导双方当事人换位思考。经过多轮耐心沟通与疏导,原告和被告放下争执,达成公平合理的分配方案。

多年来,称多县人民法院结合巡回审判开展双语普法,年均发放汉藏双语宣传资料3000余份,用“帐篷课堂”“马背宣讲”等形式开展普法宣传,每年举办以案释法宣讲10余场,覆盖群众超1万人次。

在做好普法工作的同时,称多县人民法院积极构建“1+2+N”多元解纷机制,每名法官包联7个乡镇、57个村社,联合乡镇党委、司法所和民族代表人士成立调解小组,推动70%的民事案件诉前化解。2023年,称多县人民法院清水河法庭通过“背靠背调解+民俗习惯引导”,成功化解一起涉及汉族和藏族的草场边界纠纷。此外,称多县人民法院还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民族团结窗口”,为各族群众提供双语立案、法律援助等服务。2024年办理涉民族法律援助案件23件,追回劳动报酬、草场补偿款等50万余元。

从马背褡裢到巡回审判,称多县人民法院推行“四季巡回”机制,将双语司法服务精准嵌入牧民生活。这种扎根高原的坚守,让“马背法庭”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

正如当地牧民所说:“法官的马蹄印就是草原上的法槌声。”在这片雪域高原,每一次巡回审判都是法治与民俗的深度融合,每一次调解都是民族团结与公平正义的鲜活注脚。从“马背上的法庭”到“车轮上的智慧法庭”,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司法为民的初心。

来源:青海政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