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接诊200例!上海已进入高发期,发疯后致死率100%,紧急提醒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29 15:02 2

摘要:它从不喧哗,只在你不设防的时候逼近。一旦发病,死亡率接近100%,没有回旋的余地。医学上把它称作是最接近“死神”的疾病。那些被咬伤后没当回事的人,最终可能都在发病那一刻,才真正意识到它的恐怖。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步入四月,上海的门诊如同被点燃的警报器,每天已有超过200例因“疯狗咬伤”的病例涌入,疾控部门的神经紧绷得像被拉满的弓弦。

这不是电影桥段,也不是夸张标题,而是实打实的现实。狂犬病,这个被人遗忘的幽灵,正悄然在城市的角落苏醒。

它从不喧哗,只在你不设防的时候逼近。一旦发病,死亡率接近100%,没有回旋的余地。医学上把它称作是最接近“死神”的疾病。那些被咬伤后没当回事的人,最终可能都在发病那一刻,才真正意识到它的恐怖。

狂犬病的高发期往往集中在每年春夏之交,而今年的数据比往年来得更早也更猛。高温催动动物躁动,街头流浪犬猫的攻击性也随之上升。

咬伤事件激增,上海多个社区医院甚至开启了“24小时接诊模式”。医生们的口罩还没焐热,就要接着处理下一例咬伤者。

你可能觉得只是一口牙印,又不是断手断脚,哪来那么严重?但狂犬病毒的致命性,就藏在它的“潜伏期”里。这个病毒像个耐心的猎手,可能在你体内蛰伏半年甚至一年,然后突然发动致命一击,让你连招架的机会都没有。

病毒通过唾液进入伤口,顺着神经系统一路逆行直达大脑,在那里掀起一场无法扑灭的风暴。

发热、焦躁、恐水、抽搐,最终昏迷、死亡。整个过程像是一部倒计时的惊悚片,一旦开始,就没有暂停键。致死率100%不是虚言,是事实。

不少人会问:被家里那只“从小养到大”的狗咬了,真的有必要打疫苗吗?答案是——必须。无论狗有没有打过疫苗,只要有破皮,就必须按程序注射狂犬疫苗。因为你赌不起,那是一场以命为筹码的豪赌。

我曾在门诊中接诊过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被自家狗“轻轻咬了一下”,伤口几乎看不见,他觉得没事就没打针。两个月后,他开始出现烦躁、吞咽困难,甚至出现“怕风怕水”的症状。

等他意识到不对劲来医院时,已是狂犬病的典型晚期表现。我们能做的,只是让他少痛一点地离开。

狂犬疫苗并不是万能的护身符,必须尽早接种才有效。如果超过24小时没有处理伤口和注射疫苗,病毒就可能已经悄悄越过了第一道防线。错过“黄金时间”,就如同把门锁上了却忘了有人已经在屋里。

很多人也会误以为只有被“疯狗”咬才危险。其实,猫、蝙蝠、黄鼠狼等哺乳动物也可能携带狂犬病毒。尤其是流浪猫,因其温顺的外表让人放松警惕,实际却是城市中“狂犬病毒传播的隐秘渠道”。

每年的数据都在提醒我们,中国是世界上狂犬病发病率排名前列的国家之一。据中国疾控中心2023年年报,仅一年,全国报告狂犬病死亡病例近300例。而这300个家庭的悲剧,几乎全来自一个共同点——忽视了最开始的那一口。

在上海的疾控中心,接种狂犬疫苗的门诊几乎日日爆满。有的老人带着被咬的孩子焦急排队,有的年轻人一边查手机一边捂着伤口等待注射。

但也有不少人,在被告知要打五针、要费用、要观察时,选择了放弃。他们不明白,这不是普通疫苗,这是生死线前的最后一道防线。

狂犬病的传播不分贫富贵贱,它不在意你是白领还是环卫工,只要你被咬破了皮肤,它就有可能“借壳潜行”。病毒像是潜伏在城市边缘的黑影,专挑麻痹大意的人下手。

有些人甚至以为“狗舔了一下没事”,可如果口腔溃疡、伤口未愈,那就是病毒的“VIP通道”。我曾处理过一个病例,伤口不大,但因没做彻底清创,也没及时接种疫苗,最终发展成致命感染。那是我职业生涯中最无力的一次抢救。

狂犬疫苗的接种程序并不复杂,按“0-3-7-14-28日”五针方案注射,并结合狂犬免疫球蛋白使用,在高风险咬伤情况下效果最佳。问题是,很多人连第一步都懒得走。

狗咬了不打针,跟感冒了不吃药不一样,后者可能是拖着拖着自己好了,前者是拖着拖着你就没了。狂犬病不是狼来了,而是真来了还不走的狼。

不少老年人因为“怕花钱、怕麻烦”,选择忍一忍、拖一拖,等发病才来医院。可到那时候,医生只能无奈地摇头。因为目前全球无一例明确发病后的治愈病例,一旦确诊,就只能用镇静剂缓解症状,等待死亡。

面对狂犬病,我们不能仅靠医生的努力。社区要加强流浪动物管理,家庭要加强宠物免疫意识,公众要有基本的医学常识。否则,每年这场“春天的咬伤潮”,就会成为一个血的循环。

我常说,预防狂犬病,最难的不是疫苗短缺,而是人的“心存侥幸”。那种“应该没事”的心理,比病毒更致命。病毒不怕强者,只怕警觉的人。

在上海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狂犬病的爆发是一种讽刺。城市文明的另一面,是对自然失控的反噬。当我们在高楼林立间奔波时,街头那只流浪狗或许正带着病毒,盯上了你毫无防备的小腿

狂犬病不是“过去的疾病”,它仍然活跃在我们的生活边缘。就像一根绷紧的琴弦,随时可能断裂。而那一瞬间的代价,是生命的终结。

如果你问我一个忠告,那就是:任何动物咬伤,不论轻重,立刻清洗伤口并接种疫苗,不要犹豫。因为这不是小题大做,而是对生命的尊重。

我见过太多“本来可以活下去”的病例,因为一个“应该没事”的判断,走到了无法回头的尽头。狂犬病没有后悔药,只有预防才是唯一出路。

别让“怕麻烦”成为你最后的念头。别让家人抱着你的遗像,才开始后悔没带你早点来医院。这一针的价值,不是几百元的疫苗费,而是十几年的未来。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但也别忘了,病毒也在复苏。它不吼不叫,只在你放松警惕时发动致命一击。狂犬病从不是“别人的事”,而是每个人都绕不开的现实。

请记住:狂犬病不是“咬了才怕”,而是“咬了就怕来不及”。生命只有一次,千万别用它去验证“会不会出事”。因为它从不留情。

[2]王丽. 狂犬病的流行病学现状与防控策略研究[J]. 现代预防医学,2024,51(10):1723-1726.

[3]李文静,赵峰. 某市狂犬病暴露后处置现状分析[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23,27(12):1345-1348.

来源:泌尿科邱医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