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活动由法度研究院与北京东方资治文化传播中心联合主办,中国长安出版社协办,法学界、媒体界、出版界等二十余位嘉宾齐聚一堂,围绕法治思想传播与中国式现代化展开深入探讨。
4月27日,中央党校教授李勇的新书《法不远人:中国式现代化的法治方略》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活动由法度研究院与北京东方资治文化传播中心联合主办,中国长安出版社协办,法学界、媒体界、出版界等二十余位嘉宾齐聚一堂,围绕法治思想传播与中国式现代化展开深入探讨。
《法不远人》一书作者李勇是中央党校教授、博导,国家“七五普法”、“八五普法”讲师团成员,中国法学会法理学会常务理事,曾挂职漳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法学部主任等职,还曾被评为2015年度中央国家机关最受欢迎法治人物。
该书收录了李勇教授60余篇文章,从社会热点切入,阐述了法治在社会多个维度的作用与影响,探讨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需要面对和解决的真实问题,展现了中国法治的变迁与进步。
在发布会上,李勇教授分享了自己创作的心路历程与核心观点:“人本身有一系列基本的要求,制度顺应人的要求,人活得就更加幸福,社会也因之变得更好。其实法治不完全是一种发明,它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发现,让我们发现这个社会里有哪些规律。”
他表示,《法不远人》一书中有他想表达的四个坚持:坚持讲常识、坚持人民立场、坚持建构主义立场、坚持系统考虑问题。“围绕这‘四个坚持’就会发现‘法不远人’。”李勇说。
法度研究院院长刘万永就书名进行浅析:“‘法不远人’一词出自《荀子》,无论是‘法不远人’还是‘道不远人’都说明一个问题,法或者社会运行的规则,其实都产自于人。我理解为这是以人为本的雏形。本书的出版,为公众理解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提供了鲜活读本,也为法治文化建设注入新动力。”
中央党校一级教授、博导胡建淼则在发言时强调,普法需“接地气”,将高深法理转化为生活智慧。他认为,李勇教授的新书正是典范,从具体的事例里去讲法的故事,而且这种法的故事反映出法的背后的原则、精神、逻辑、规则,慢慢地读者就知道并认识了法律。
“法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法是万万不能的。”胡建淼教授感慨道,“一个国家的发展是人决定的,这是个很重要的因素。我们现在的任务就是要把法治理念好好地普及下去,让人们的心里都能够深深地种一个法治的种子,让大家真正相信,我们中国离不开法治。”
在嘉宾互动交流环节,多位法律学者和资深媒体人与李勇教授进行了热烈的探讨,现场气氛愉悦,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将活动推向了一个又一个高潮。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兼职教授王才亮有感而发:“目前的法治环境中缺少的不是法律深奥的发展,而是一些法律常识被违背。李勇老师写了一本《法不远人》,这是一本不脱离实际,不脱离民生,不脱离普通老百姓的书。”
北京社科院法学研究所所长张真理从四个维度剖析了本书的学术价值与创新之处。其分析鞭辟入里:其一,书里的文章的选题都是我们生活当中遇到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作为一个学者来这些来写这样一些直面重大矛盾纠纷的这样一个问题,是要极大的学术勇气和和政治良心;其二,这本书是立言之作,开创了法学著作里语言亲人的一种新风尚;其三,本书对法律问题的探讨从理念的层面进入了操作的层面;其四,本书在系统的历史视角下,对问题的认知有一个更深入的看法。
法治日报社法治网副总编刘青则评价,《法不远人》一书将普法与传播深度融合,书中通过具象化案例展现“大法之观”,将法治与社会治理的宏大命题拆解为鲜活故事,形成以小切口透视大主题的传播范式。无论是书名、设计、文章标题,均体现人文温度与叙事的美
中央党校博士生王纳认为,这本书具有“超前性思维”“实践思维”“关怀思维”三个维度,既能体现出李勇老师对社会和国家关怀的态度,可读性又强,经常开卷经常有益,让人非常有启发。
资深媒体人、作家韩福东评价,看到《法不远人》这本书出版,感觉很振奋:“通过这本书的出版,我们希望真正热心且价值观比较正地谈论公共话题的人,带有常识性的观点表达,能够越来越多。”
本次发布会活动由法度研究院秘书长邓益辉主持。他表示,法度研究院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法律智库”之一,未来将继续搭建跨界交流平台,通过更多的思想碰撞和智慧交流,推动法治思想与实践的创新融合。
此外,上海交通大学环境与工程学院教授楼紫阳、北京东方资治文化传播中心总编廖晓文、人民邮电出版社智元法律课堂王艺晓等来自学界和出版界的人士,以及多家媒体的记者代表也参加了新书的发布和交流。
所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民主与法制》
2025,与您不见不散
《民主与法制》社融媒体出品
实习编辑:刘晨朦
审 读:宋鑫鑫
审 核:张 驰
投稿、合作邮箱:332633477@qq.com
视频素材征集邮箱:fxhrmt@163.com
《民主与法制》社是中国法学会主管的中央级新闻事业单位,拥有《民主与法制》杂志、《民主与法制时报》等传统媒体,以及民主与法制网、微博、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新媒体矩阵。
来源:民主与法制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