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名曾因“最美通缉犯”名号走红的女生,出狱后高调直播,短短一个月吸粉8000余人。
2025年4月27日,一条“卿某账号被封禁”的热搜引发轩然大波。
这名曾因“最美通缉犯”名号走红的女生,出狱后高调直播,短短一个月吸粉8000余人。
然而,却被平台以“利用违法经历博取流量”为由将其账号无限期封禁。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来和学爸一起探究一下这背后的故事吧。
01
时间回溯到 2018 年 11 月 20 日。
四川绵阳警方为打击猖獗的 “酒托” 诈骗犯罪,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公开发布了一组通缉令,曝光了 7 名在逃嫌疑人的姓名和照片,希望广大民众积极提供线索。
在这些嫌疑人中,有一位名叫卿某的 19 岁女孩,却意外地成为了网络焦点。
不同于大众印象中嫌疑人的 “刻板形象”,卿某颜值爆表,长相甜美清纯,她的照片一经公布,便在网上迅速传播开来,甚至被网友冠以“最美通缉犯”的标签。
一时间,大家对这位长相出众的女孩充满了好奇,不禁纷纷猜测,她到底做了什么,会出现在通缉令上?
而根据她被捕后的采访可知,卿某出生于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一个普通家庭。
学生时代的她,学习成绩并不理想,在学业上遭遇了诸多挫折。
由于学习太差,她无奈转学到其他学校,但情况并未得到明显改善。
最终,高中尚未毕业,卿某便选择辍学,提前步入社会。
初入社会的她,没有一技之长,为了谋生,她成为了一名美甲师。
然而,命运的转折总是突如其来。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卿某结识了一位 “朋友”。
这位朋友能说会道,对卿某连哄带骗,声称有一份轻松又赚钱的工作介绍给她。
涉世未深的卿某,就这样踏入了 “酒托” 的陷阱。
所谓“酒托”,就是诈骗团伙利用女性在社交软件上与男性聊天,建立初步信任后,约对方到指定酒吧见面。
等男方到达酒吧,“酒托女” 便会点上昂贵的酒水,而这些酒水价格往往是市场价格的数倍甚至数十倍。
男方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消费,事后才发现自己上当受骗。
刚开始参与其中时,单纯的卿某并没有意识到这份工作的违法性,她只看到了眼前看似轻松就能获得的收入。
截至2018 年 10 月,卿某通过这种诈骗手段,非法获利达 2 万元。
而她所在的诈骗团伙,更加猖獗,他们自 2018 年 4 月以来,先后在绵阳多个酒吧、茶楼等地作案,诈骗人数多达数千人,团队总获利高达 140 多万元。
纸终究包不住火,该诈骗团伙的种种恶行引起了警方的注意。
2018年 11 月 20 日,绵阳警方正式发布悬赏通报,对包括卿某在内的 7 名犯罪嫌疑人进行通缉。
直到此时,她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面对警方的追捕,8 天后,即 11 月 28 日,卿某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最终选择了自首。
2019年 8 月 29 日,卿某因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两个月。
02
2020年 11 月,卿某服刑期满,重获自由。
本以为她会低调地开始新生活,然而,她之后的一系列操作却让人瞠目结舌。
2021年,她作为 “反诈宣传人员”参与拍摄了四川公安反诈中心的宣传视频。
视频中她现身说法,呼吁大家以她为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然而,这一行为却引发了网友的热议,有人质疑选酒托拍反诈视频传递了错误价值观。
2024年,短视频行业风头正盛,卿某正式进军直播领域。
她趁机注册了多个短视频账号,但效果都不理想。
直到一次,她与因反诈宣传走红的前民警“反诈老陈”连麦PK。
直播中,她自称“改邪归正”, 向 “反诈老陈” 透露自己曾经因诈骗被判刑的经历,并表示自己想要改过自新,以后也想从事反诈相关工作,帮助老百姓避免被骗。
老陈则配合做出吐舌头等争议动作。
这使得她获得了大量的关注。
此后,她开始以宣传反诈为由在网络上发布“揭秘酒托骗局”视频,大肆宣扬自己 “最美通缉犯” 的身份,以此来吸引眼球,获取流量。
她的这种行为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反感,不少网友纷纷表示,她这是在消费自己的犯罪经历,毫无悔过之意。
最终,这场闹剧以卿某账号被封告终。
而今年 年 3 月,卿某带着通缉令的同款头像再次杀回网络,简介高亮标注2018年头条人物,现已改邪归正。
她发布的视频和直播中,不断以自己在监狱服刑的经历为噱头,进行猎奇式的分享。
她在视频中自我介绍道:“大家好,我是卿某,就是 2018 年被通缉上热搜那个最美通缉犯。”
她的直播主题更是直白,以“大牢出来的女人”“最美酒托”“揭秘酒托骗局”等噱头吸引观众,并暗示观众想听更多“里面”的故事或她以前的经历,需要刷礼物、进粉丝群。
言语中完全没有对自己做错事的悔过。
而她的直播动态中显示,近一个月她进行了多场直播,短短一个月粉丝狂飙至8000加,每条视频播放量也破万。
然而,平台很快就将其封禁,并抹除全部粉丝。
4月27日,某音官方对此做出回应称,平台禁止以监狱服刑、违法犯罪经历为噱头博取流量、不当获利。
就此结束了卿某的网红梦。
卿某从“最美通缉犯” 到网红的转变之路,充满了争议。
她出狱后的种种行为,究竟是真心悔过,想要通过新的方式重新开始,
还是仅仅把自己的犯罪经历当作一种可以利用的资源,在消费大众的同情心和好奇心,吃 “人血馒头”,
恐怕只有她自己心里最清楚。
03
对于此次卿某账号被封禁,网友们的反应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
支持封禁的网友们认为,卿某以犯罪经历为噱头来吸引流量、谋取利益,这种行为严重违背了社会公序良俗和正确的价值导向。
而部分持反对意见的网友则觉得,卿某已经为自己的犯罪行为付出了代价,出狱后她也有重新生活的权利。
虽然她的方式可能不太恰当,但直接封禁账号,是否断绝了她重新回归社会的机会,有些过于严苛。
而在学爸看来,卿某的行为确实不可取。
她本有机会在出狱后低调生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证明改过自新的决心。
然而,她却一次次地利用自己的 “特殊身份” 来吸引眼球,这显然不是一个真心悔过之人应有的表现。
平台对其账号进行封禁,也是为了维护网络环境的健康和有序,避免不良风气的传播。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思考,对于那些有过犯罪前科的人,社会应该如何给予他们真正的帮助和引导,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而不是再次走上歧途。
毕竟,惩罚不是目的,改造和预防犯罪才是法律的最终追求。
此次平台对卿某的封禁,应该被视为对畸形流量生态的一次“亮剑”。
犯罪经历不该成为资本。
社会可以包容犯错者,但绝不纵容扭曲价值观。
卿某的网红梦碎,实则是一场必然。
她的经历警示世人:流量可以重塑人生,但绝不能凌驾于法律与道德之上。
社会愿意给犯错者改过的机会,却无法容忍将耻辱包装成“荣耀”的投机者。
真正的改过自新,应是低调融入社会,而非在封号边缘试探。
当违法犯罪成为流量密码,封禁的不仅是一个账号,更是对“颜值即正义”扭曲价值观的当头棒喝。
唯有守住底线,才能让网络空间回归清朗。
来源:墨问大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