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起1983年的中国,那可是个风起云涌的年头。改革开放刚起步没几年,全国上下都憋着一股劲儿,想甩掉穷帽子,奔向好日子。可就在这节骨眼上,广东海丰县却出了个大新闻——县委书记王仲因为贪污受贿6.9万元,被判死刑,直接枪决。这事儿不仅在当地炸开了锅,还成了全国反腐
说起1983年的中国,那可是个风起云涌的年头。改革开放刚起步没几年,全国上下都憋着一股劲儿,想甩掉穷帽子,奔向好日子。可就在这节骨眼上,广东海丰县却出了个大新闻——县委书记王仲因为贪污受贿6.9万元,被判死刑,直接枪决。这事儿不仅在当地炸开了锅,还成了全国反腐的第一大案,连中央都震动了。
王仲,1927年出生,天津蓟县人。家里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穷得叮当响。那年头正赶上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日子苦得没法说。1947年,20岁的王仲扛不住了,干脆参了军,加入了解放军,还入了党。他打小就没什么文化,但人挺勤快,脑子也活,在部队里一步步混成了基层干部。解放战争里,他跟着部队南征北战,虽然没啥惊天动地的战功,但组织能力还不错,上头挺看好他。
解放后,王仲从部队转到地方,开始在基层干活儿。他干过不少岗位,履历不算太耀眼,但靠着踏实和听话,慢慢爬了上来。1976年,他被调到广东海丰县当县委副书记,没多久就升成了县委书记,还兼着县革委会主任。那时候的海丰县可不是啥普通地方,紧挨着港澳,地理位置忒重要。1978年,改革开放一开闸,海丰就成了对外贸易的前沿阵地,码头上货船来来往往,热闹得不行。
王仲当上县委书记,正赶上好时候。他手里攥着审批进出港澳的大权,每天办公室里人来人往,求他办事儿的排着队。那几年,海丰的贸易量蹭蹭往上涨,进口货也多了起来,县里不少人开始过上好日子。王仲干得还算有点成绩,群众里口碑也不差。可谁也没想到,这家伙后来会栽得那么惨。
王仲的贪腐路,说白了,就是从改革开放的浪潮里蹚出来的浑水。1979年秋天,有个当地广播员想去香港探亲,审批的事儿得经过王仲。这哥们儿提着一台17寸的黑白电视机就上门了。那年头,电视机可是稀罕货,一台得上千块,王仲一年的工资都未必买得起。他盯着那电视机看了半天,最后手一挥,让人把东西留下。没几天,广播员的申请就批了。从这事儿开始,王仲算是开了窍,尝到了权力的甜头。
刚开始,他还挺小心,收的东西也不算太张扬。比如有人送点药材、衣服,或者塞几百块现金,他都趁着晚上偷偷拿回家,藏在储物间里。可人这东西,一旦贪心起来了,就刹不住车。到了1980年,王仲盯上了码头上的缉私物资。海丰靠海,走私特别猖獗,查获的东西堆满了仓库。7月的一天晚上,他带着几个信得过的人,开车去了码头仓库,指着几箱进口收音机和电扇,让人装车。那一车东西,拉回家后愣是把车胎都压得吱吱响。
这还不算完,1981年,他胆子更大了,直接开口跟港商要东西。谁想批条办事儿,就得送两台电视机,不然免谈。他家里慢慢堆成了杂货铺,客厅里摆满了收音机、电视机,连进口冰箱都有。有回他从仓库弄了两台电扇,卸货时摔坏一台,他气得直骂街,可家里已经塞不下了。媳妇陈巧兰只能硬着头皮收拾,连站的地方都没了。
王仲贪得越多,海丰的乱象就越严重。走私品满大街都是,手表、收音机、香烟,便宜得离谱。工人不干活了,农民不种地了,连学生都逃课跑去倒腾货。1981年高考,海丰的考生全挂了,学校都快废了。街上还冒出一堆不法放映厅,放的全是从港澳弄来的不健康录像带,青少年看了就往歪路上跑,犯罪的事儿越来越多。
他自己贪还不够,还拉着家里人一起干。陈巧兰负责把手表、收音机卖给商贩,儿子王建成把现金藏到亲戚家。海丰那几年被人叫成“远东国际市场”,社会风气烂得没法收拾。
王仲这摊子事儿,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1982年初,一个85岁的老头黎连平坐不住了,写了封检举信寄到中央纪委。信里把王仲的贪污事儿抖得一清二楚。中央纪委书记陈云一看,火了,直接批示要严查。没多久,100多人的调查组就杀到了海丰,查账的查账,走访的走访,忙得不可开交。
调查组查下来,证据多得吓人。仓库的人说,王仲好几次半夜来,每次走时车都装满东西。群众反映,走私货把县里搞得乌烟瘴气,学生不上学,治安乱成一团。搜他家时,更是翻出263只手表、17部收音机、6台电视机、2台电扇和1台冰箱,总值快6万块。再加上他受贿的1.1万多现金,犯罪金额加起来整整6万9749元。那时候普通干部一年才挣几百块,这6.9万够他们干一辈子了。
1982年8月24日,王仲被抓了。审讯时,他死不认账,说东西都是“朋友送的”。可证据摆在那儿,他狡辩也没用。同年12月31日,汕头检察院正式起诉,庭审在汕头地委大礼堂开。群众挤满了会场,都想看看这家伙咋收场。9月17日,他心脏病犯了,庭审停了一阵。12月20日,法庭接着审,最后判了:贪污罪、受贿罪,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1983年1月17日,汕头开了个万人公审大会。那天风挺大,广场上站了1万7千多人,全都盯着台上。王仲被两个法警押上来,穿着一身破棉袄,低着头一声不吭。法官念完判决书,底下掌声响成一片。判决是死刑,马上执行。之后,他被押到刑场,走路都晃晃悠悠,法警得死死拽着他。一声枪响,这家伙就倒下了,彻底完蛋。
王仲这案子,成了改革开放后反腐第一枪,全国都盯着。枪决后,海丰的乱象才慢慢收住。中央纪委还把海丰当成了党风党纪的实验区,下了大力气整顿。到1986年,县里13家企业重新开工,财政收入从2000万涨到6000万。这事儿给党员干部提了个醒:权力不是拿来捞钱的,得老老实实为老百姓干活儿。
王仲这人,从一个苦出身的革命青年,走到枪口底下,真是让人感慨。他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候,本来能干出点名堂,可惜贪心毁了一切。这案子不光是惩了个贪官,还让大家看清了权力没笼子有多可怕。反腐这东西,不是说说而已,得真干。王仲的下场,您觉得咋样?有啥想法,欢迎留言聊聊!
来源:热情的逗狐狸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