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喊“打破农资暴利”就能爆单?这届农民没那么好骗了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9 21:53 2

摘要:打开手机刷农资短视频,“中间商赚翻了”“今天砍到出厂价” 的嘶吼依旧刺耳,但评论区早已不是一边倒的“下单”声。河南周口的种粮户李大叔在某主播直播间留言:“去年买的低价肥没效果,我还买就是脑子进水了” 。曾经靠“没有中间商”“为农让利”口号疯狂吸粉的农资电商们,

打开手机刷农资短视频,“中间商赚翻了”“今天砍到出厂价” 的嘶吼依旧刺耳,但评论区早已不是一边倒的“下单”声。河南周口的种粮户李大叔在某主播直播间留言:“去年买的低价肥没效果,我还买就是脑子进水了” 。曾经靠“没有中间商”“为农让利”口号疯狂吸粉的农资电商们,突然发现,这把曾经屡试不爽的“镰刀”,再也割不动现在的农民了。与此同时带来的后果是,今年很多农资电商商家的销量也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

前两年,“打破暴利”简直是农资短视频的流量金钥匙。陕西、山东等地一些主播靠“肥料价格腰斩”“工厂直供”的口号,2-3个月就涨粉十几万,一场直播成交金额都在数十万甚至超100万。那时候,农民们看着手机屏幕上“厂家仓库”“生产车间”的镜头,想着“省下的钱能多买两袋种子”,纷纷下单。河北的张大哥就上过当:“5.9元一瓶的草甘膦,买回来喷了没啥用,草没打死反而把玉米叶烧黄了,想找卖家理论,发现账号都注销了。”

但农业生产的滞后性,让谎言逐渐败露。山东寿光的菜农发现,9.9元包邮的“进口水溶肥”,灌根后番茄苗反而萎蔫,挖开根一看全是黑腐;某省农业流通协会的跟踪调查显示,使用低价农资的地块,平均每亩减产10%-15%,修复土壤板结等隐性伤害的成本,更是远超当初“省下”的钱。农民们发现:“便宜没好货,尤其在农资上,坑的不止是一年的收成”。数据最直观:某主打“平价”的农资账号,2023年退货率18%,2024年飙升至37%,粉丝取关量月均增长20%。

网上卖的低价农资,十有八九是没听说过的杂牌子。包装上印着“德国技术”“院士配方”,实际是小作坊生产。江苏的李大姐买的“爆款一喷绿”,发现连登记证号都查不到,打电话给厂家,对方直接挂断。而镇上的农资店卖的都是正规品牌,“就算出了问题,老板就在店里,跑不了”。

农资使用讲究“农时”,错过关键时期损失惨重。安徽的王大叔在网上买除草剂,下单后3天到货,却赶上连阴雨,等能打药时,杂草都长老了。“种地不像网上买衣服,晚几天没事,农资晚用一周,产量能差一大截。” 而镇上的店随用随买,甚至能送货到田,这是电商永远做不到的。

农民都知道,真正的大品牌根本不会在网上卖低价。近两年,国内多家知名农资品牌纷纷发布公告:“从未授权任何电商平台低价销售,网上低价产品均为假冒。” 河南的农资店老板透露:“大品牌有严格的价格体系,给经销商的利润空间合理,靠的是技术和服务,哪会搞‘亏本赚吆喝’的把戏?” 那些喊着“打破暴利”的,卖的全是没保障的杂牌子。

走进山东寿光的乡镇农资店,会发现农民挑产品时的变化:虽然还会看价格标签还会砍价,但是更关心是不是真的有效。河北邯郸的 “田秀才” 农资店老板每天都下田看菜的长势,根据一线情况开配方,价格比网上贵一点,但农户说:“多花的钱,从少死的苗、多结的果里早就赚回来了。”

这种转变,让踏实做服务的老店逆势增长。河南商丘的农资店推出 “病虫害预警” 服务,通过微信群实时通知农户打药时机,老客户的粘性非常高。“农民现在明白,买农资不是买便宜,是买个放心。” 店主刘大姐说。

在农业这片土地上,农民的信任从来不是靠口号喊来的,而是靠蹲在地头的身影、经得起检验的产品攒起来的。当“打破农资暴利”的嘶吼渐渐嘶哑,那些真正懂种地、能帮农民解决问题的人,正在田间地头站稳脚跟——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这才是农资行业该懂的生存法则。

来源:新农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