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执教的中国画班里《中国山水画主题课》的教学中,瀑布画法的讲解与传授,是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重要内容。而这看似寻常的课程,却如一把精巧的钥匙,悄然开启了我记忆的闸门,往昔诸多与瀑布有关的见闻,如潮水般奔涌而来,在脑海中激荡回响。
飞响人间的瀑布
作者:李向华
###~~~###
在我执教的中国画班里《中国山水画主题课》的教学中,瀑布画法的讲解与传授,是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重要内容。而这看似寻常的课程,却如一把精巧的钥匙,悄然开启了我记忆的闸门,往昔诸多与瀑布有关的见闻,如潮水般奔涌而来,在脑海中激荡回响。
我曾踏足许多地方,见过形态各异的瀑布。有被誉为“南美第一奇观”的伊瓜苏瀑布,有闻名世界的贵州黄果树瀑布,更有鹤山本地那独具韵味的石门、冼马潭和七瓮井瀑布等。每一处瀑布,都以其独特的场面与状态,给予人们截然不同的感受。它们有的汹涌澎湃,如千军万马奔腾而来,势不可挡,咆哮着发出震耳欲聋的轰响;有的灵动活泼,恰似一群天真烂漫的小男孩,赤着小脚,欢笑着从山顶蹦跳而下,一触碰到地面,便又调皮地四散跑开;还有的,自上而下洒落的水花晶莹剔透,清风拂过时,万千水星腾空而起,袅袅薄雾随之弥漫在空中,如梦如幻。
每次凝视瀑布,最触动我心弦的,是它们展现出的坚韧与团结的精神。瀑布之水不断地被岩石撕破,却又在流淌中不断融和汇聚。岩石虽坚硬,却无法永远征服瀑布,因为每一滴水都紧紧相依,齐心协力,奋力将前行路上的坎坷与阻碍一一抚平。
文章配画作《岩壑涌泉》180x88cm
.
我有幸目睹过南美洲伊瓜苏瀑布的雄浑风采。它如一条天然的界带,坐落于阿根廷北部与巴西的交界处。伊瓜苏河发源于巴西南部,一路奔腾向前,沿途汇聚了无数大溪小流,浩浩荡荡地穿过维多利亚山口后,便以雷霆万钧之势,朝着巴西和阿根廷交界的平原疾驰而去。当伊瓜苏河行至阿古斯丁岛时,水流突然受阻,河道在此处骤然铺展,形成了一个宽达3公里的巨大湖面。积蓄的湖水奔至绝壁边缘,便如脱缰野马般倾泻而下,飞落成蔚为壮观的大瀑布群。伊瓜苏大瀑布是世界上最为宏大的瀑布系统,它宛如一道巨大的马蹄形白练,宽约4000米,高80多米,平均落差达75米,全长2.7公里。巨流倾泻之际,水雾升腾,轰鸣声震彻天地,那撼人心魄的壮观景象,令人难以用言语形容。在游览时,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画笔,现场写生,将这震撼人心的美景定格于画纸之上,其中便有那幅是《伊瓜苏大瀑布》。
我也曾奔赴贵州,探寻黄果树大瀑布的魅力。它古称白水河瀑布,又名“黄葛墅”瀑布或“黄桷树”瀑布,因当地广泛生长着“黄葛榕”而得名。黄果树瀑布位于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处于可布河下游白水河段水系,是黄果树瀑布群中规模最为宏大的一级瀑布。在打邦河流域的白水河段,河水自北向南流淌,当行至黄果树时,河床出现一个巨大的纵坡裂点,河水在此倾泻而下,形成了气势磅礴的黄果树瀑布。水流经瀑布后,向西绕行了一个近似半圆的弧形,弦长500米,向西凸出300米,直至水刮冲以下的螺丝滩头,才恢复了由北向南的流向。瀑布宽101米,高77.8米,飞泻而下的水流注入犀牛潭后,又依次流经三道滩、马蹄滩、猪龙潭、油鱼井、锅底凼、湾塘、冒水塘。尤为奇特的是,瀑布后方有一条长达134米的水帘洞,它如一条神秘的通道,拦腰横穿瀑布而过。水帘洞内由6个洞窗、5个洞厅、3股洞泉和6个通道组成。站在水帘洞内,透过洞窗观看大瀑布,飞溅的水花、轰鸣的水声,令人惊心动魄。如此壮观的瀑布与独特的水帘洞相结合,在世界各地的瀑布景观中都极为罕见。
在广东省鹤山市本土,宅梧镇的石门、冼马潭瀑布,以及鹤城镇的七瓮井瀑布颇具名气。
宅梧镇的“白水带”村在皂幕山西麓山脚,此地因悬崖峭壁林立、溪潭众多,瀑布奔流而下时,宛如白色丝带,故而得名。石门瀑布隐匿于村之后,瀑布落差约50米。瀑布源头所在的山上,灌木郁郁葱葱,青翠欲滴;两侧山石峭壁造型奇特,姿态万千。常年清澈的流水自山顶倾泻而下,在当地享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美誉。每逢雨季,雨水汇聚,瀑布如同一道巨大的白色水带,汹涌澎湃地奔腾而下,那磅礴的气势令人叹为观止。瀑布底部还建有白水带水电站,由此可见这里水源极为充沛。如今,石门瀑布已成为当地颇有名气的观赏瀑布的好去处。
同样位于白水带的洗马潭瀑布,地处山清水秀的皂幕山脉。这里树木郁郁葱葱,遮天蔽日。洗马潭,正如其名,以“潭”为特色。潭水清澈见底,水量极为丰富。当然,既为瀑布,潺潺流水、水花飞溅的美景自然不可或缺。在阳光的照耀下,潭水波光粼粼,常常折射出万道霞光,美不胜收。
鹤山的另一处瀑布奇观,位于鹤城镇那被我称为“鹤山的父亲山”的昆仑山脚下西南面的七瓮井峡谷。在这幽深的峡谷中,无数条清澈的山泉水如白色绸缎般从谷顶飞泻而下。历经岁月的洗礼,这些奔腾不息的水流将谷中的巨石冲刷成了数十个水潭。其中有七个水潭形状尤为独特,宛如盆缸,又似水井,井口呈圆形,口径约两米,深度可达两三米。湍急的山泉倾泻入井内,又从井底喷涌而出,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声音大时,如锣鼓齐鸣,激昂热烈;声音小时,如琴音婉转,悠扬空灵,因此便有了“七瓮川流八音声”的美誉。传说在很久以前,七瓮井瀑布还能预告天气。每当天气由晴转雨或由雨转晴前夕,它便会发出雷鸣般的响声,四五里之外都清晰可闻。那如音乐般美妙的泉声,搭配上幽静深邃的山林,吸引着无数游人慕名而来,登山探井,寻觅这山林中的清幽与奇妙。
其实,从定义上来说,瀑布是从山壁上或河床突然降落之处流下的水,远远望去,恰似一幅悬挂着的白布。在地质学领域,它被称作跌水,是河水在流经断层、凹陷等特殊地形区域时,垂直从高空跌落的自然现象。
自古以来,中国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描写瀑布的诗词歌赋与文章。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漯水》中描绘“瀑布飞梁,悬河注壑,漰湍十许丈”;宋代苏轼在《舟中听大人弹琴》中写下“风松瀑布已清絶,更爱玉珮声琅璫”;《水浒传》第一回中有“瀑布斜飞,藤萝倒掛”的描写;魏巍在《东方》第四部第十一章也提到“霍然,一个炮弹落在近处,激起的水柱像瀑布一般劈头盖脸地打下来,灌到人们的脖子里” 。
中国山水画历史源远流长,其内容涵盖山、水、云、树等元素,其中的“水”便包含江河湖泊以及瀑布。在山水画中,瀑布的描绘使得画作更贴近大自然,让画面充满灵动之气与勃勃生机。古往今来,包含瀑布元素的经典山水画作更是多如繁星,它们不仅是艺术的珍品,也承载着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
人与自然,仿若共生共荣的伙伴,理应和谐共处。瀑布从高处飞速坠落,像一场盛大的馈赠,带给人间片片灵动的浪花,似跳跃的音符;瀑布发出哗哗的流水声,如奏响人间首首激昂的交响乐和自然的颂歌。让我们怀揣敬畏之心,聆听瀑布的故事,用画笔、用心灵去描绘、去感受这大自然的磅礴画卷。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