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时评丨别让孩童成为流量的“俘虏”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30 09:19 3

摘要:社交媒体上,“晒娃”已经成为常见的“景观”,“萌娃”们可爱搞笑的日常也满足了不少观众的娱乐和情感需求。但渐渐地,眼见着“晒娃”收获越来越多流量的青睐,甚至能够快速变现,部分家长和机构嗅到了商机,“晒娃”在利益驱动下变了味,成为了一门“生意”。

海报新闻评论员 刘瑞琪

社交媒体上,“晒娃”已经成为常见的“景观”,“萌娃”们可爱搞笑的日常也满足了不少观众的娱乐和情感需求。但渐渐地,眼见着“晒娃”收获越来越多流量的青睐,甚至能够快速变现,部分家长和机构嗅到了商机,“晒娃”在利益驱动下变了味,成为了一门“生意”。

3岁幼童在镜头前做吃播体重飙升,4岁女童摆拍视频累到昏睡,10岁少年为直播带货不去上学……这些被流量困住的孩童,背后既是家长片面的利益观作祟,也是一些机构为了专门打造“未成年网红”人设,通过炒作形成变现利益链条的产物。孩童们被当做这场流量游戏中的筹码,童趣也成了待价而沽的商品,在剧本的指挥下,孩童们做着与年龄不相符的动作和行为,承受着来自公众视野的压力。过早把孩童推向世俗的名利场,不仅让他们失去了最珍贵的纯真,也是对其成长过程中精力体力乃至心灵的透支,更不利于孩童养成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家长作为第一责任人,对于孩童成长过程中的保护和正确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流量和利益的驱使下,甚至有家长理直气壮“啃小”,直言“孩子挣得比我多”;再加上部分培训机构鼓吹“出名要趁早”,成年人正在用虚拟世界的狂欢和扭曲的价值观育儿观,助力网红经济对童年的掠夺。必须明确,孩童不是赚钱的工具,更不能成为流量的“俘虏”。

目前,未成年人保护法虽然明确规定,网络直播服务提供者不得为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供网络直播发布者账号注册服务,但很多“网红儿童”的账号都是由家长注册和运营;平台为了追求流量与利益,对“网红儿童”的视频与内容推波助澜,也难咎其责。今年以来,网信部门持续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压实平台主体责任,指导平台加大违规线索摸排打击力度,从严审核涉未成年人信息内容,多批次从严处置违规账号。这些账号无视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违背孩子主观意愿,将童真童趣异化为流量变现工具,对未成年人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当监管部门严查“催熟产业”,当法律更加健全明确,当平台切断“啃小”流量,当家长拒绝“变现”诱惑,那些被镜头"绑架"的孩童,才能重新回到阳光下自由欢笑与奔跑,做一个有血有肉、释放天性的真实小孩。

本文来自【海报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