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浪潮中的追光者:资深媒体人施兴东的破界人生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30 10:48 2

摘要:在新闻行业这片广阔的天地中,有这样一位耕耘二十余载的媒体人,他怀揣着对新闻传播事业的无限热爱,历经岁月的磨砺、不断探索前行。他的故事,如同波澜壮阔的画卷,展现着一个资深媒体人对职业的执着与坚守,也折射出时代发展浪潮下新闻行业的变革与创新。

——从懵懂少年到央媒人的精神远征

在新闻行业这片广阔的天地中,有这样一位耕耘二十余载的媒体人,他怀揣着对新闻传播事业的无限热爱,历经岁月的磨砺、不断探索前行。他的故事,如同波澜壮阔的画卷,展现着一个资深媒体人对职业的执着与坚守,也折射出时代发展浪潮下新闻行业的变革与创新。

企业会议现场

从乡村田野到特区窗口:一个农村少年的突围之路

施兴东,出生于改革开放初期的江苏农村,童年的记忆里是稻田的泥泞与星空的辽阔,那片质朴的土地孕育了他对外面世界的无限憧憬。"那时总想着,外面是怎样的一个世界?"他笑谈幼时的憧憬。

90年代末,他背着行囊投奔驻厦部队的军官舅舅,厦门经济特区的霓虹第一次照亮了他的人生轨迹。军营的严格作息与舅舅"行正坐端"的教诲,浇筑了他正直的品格底色,对他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独立性极强、骨子里带着"不安分"基因的施兴东,并不满足于一直依赖舅舅的庇护。不到一年时间,他便决定搬离部队大院,在城中村租下一间斗室。"真正的成长,必须直面社会的棱角"这段部队大院的经历不仅是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更为他日后在新闻事业中坚守正义、追求真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彼时,厦门经济特区正值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南巡后的快速发展期,施兴东敏锐地捕捉到"新闻是时代的切片",他白天穿梭于厦门的滨海之道与写字楼群,夜晚伏案起笔记录着这座城市的脉动,开启了与时代同频共振的职业生涯。

纸媒黄金年代的深耕者:以笔为剑书写经济风云

初入新闻行业,施兴东全身心投身中央级纸媒,对接经济口工作,以经济类记者身份崭露头角。他带着细致调查的扎实功底,将笔触深入国企改制、台商投资、民企崛起等核心议题。那时的他,在泉州晋江鞋企集群连续蹲点三个月,写出《中国鞋都的破茧之路》;面对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连年突破,他创新采用"数据叙事+人物特写"的报道模式,被业界推介为范本……

在中央级纸媒驻厦门记者站工作的日子里,施兴东接触了大量的企业及企业主,积累了丰富的行业资源和实践经验。"经济报道不是冰冷的数字堆砌,而是千万个奋斗者的命运交响。"他主导策划的"海峡西岸民企名家系列访谈录",让众多闽商企业品牌、企业家刊登于中央级媒体的报纸上。他用手中的笔,记录着时代发展的脉搏,见证着经济领域的风云变幻。

建设中的厦金大桥(厦门段)采访现场

南下深圳的品牌觉醒:在商业浪潮中重构媒体价值

"过去写企业故事像拍纪录片,现在要成为编剧兼导演。"2007年,面对央媒驻地记者站政策调整,施兴东选择南下深圳,受邀加入国内顶尖营销策划公司,系统学习品牌营销建设体系。

他将在新闻行业积累的敏锐洞察力和沟通能力,运用到品牌建设与营销领域,在企业的品牌体系建设与产品渠道营销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辅导国内企业勇创一线品牌战役中,他完成从"观察者"到"操盘手"的蜕变。

他带领团队先后为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江西、福建等地的实力企业提供驻地咨询服务,使企业在品牌营销领域取得了飞跃式发展。这段经历让他深刻领悟:"媒体的核心价值不仅是传播信息,更是构建价值连接的生态链。"

父亲的抉择:在事业巅峰转身拥抱生命的教育

2015年,女儿作文《我的爸爸》让他彻夜难眠。"孩子用稚嫩的笔触画出了我的背影,而那个背影总在机场安检口消失。"彼时的他正操盘山东某畜牧企业的品牌升级战役,却在项目收官庆功宴次日订了回厦门的机票。

回厦后的几年,他成为“超级奶爸”。清晨送女儿上学,周末带她探访古厝老街,用记者的视角教孩子观察世界。有一天,女儿指着土楼说'爸爸,这个圆形建筑像不像你说的传播闭环?’那一刻让施兴东感悟最为深刻“陪伴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这段沉淀期让他重新思考媒体的本质——不仅是向外传递声音,更要向内守护人性的温度。

破界重生:在融媒体时代架设政企连心桥

2018年,施兴东受央媒驻厦记者站老领导的力邀重返媒体战线。期间,他为人谦和、做事认真,赢得了报社领导及客户们的一致好评。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他意识到纸媒的发展空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已难以满足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面对纸媒式微,他跟领导提出"不做旧船票的守卫者,要做新航线的开拓者"。疫情后,他们将目光聚焦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公安部交管局合办的《中国交通频道》。经过不懈努力,于2024年将《中国交通频道》福建IPTV高清数字电视信号成功落地,该频道主要与公安、交警、交通、文旅等系统的单位对接宣传工作,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了解交通领域动态和社会文化的窗口。他也在新的领域中,继续追逐着自己的梦想,用创新的思维和专业的态度,为新闻事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后记:向心奔跑者的告白

采访尾声,施兴东望向窗外主干道的车流感慨道:"我的人生就像厦门的BRT快速公交,看似沿着固定轨道前行,但每个站台都有重新出发的可能。"

当被问及何为媒体人的终极使命时,他指着办公室悬挂的范长江手书复印件——"一张报纸,一个记者,其基础在群众,前途也在群众。"此刻,他眼里仍闪着青少年般的光。

从乡村到城市、从纸媒到电视媒体、从电视媒体到全融媒矩阵,施兴东在新闻事业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前行。他的经历,是一部充满奋斗与坚持的个人成长史,也是一部见证新闻行业发展变迁的时代缩影。

施兴东用25年的职业经历书写了一场永不停歇的"向心奔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他还将继续怀揣着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在逐光的道路上,书写更加出彩的新篇章!(记者:全永平/中国改革报)

来源:金池先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