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政协主席借私企车十年 供全家享用终翻车 这条纪律红线千万别碰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30 11:56 2

摘要:2024年4月29日,湖北省纪委监委通报7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其中仙桃市政协原党组书记、主席周谊群的案例尤为引人深思——其在2014年至2024年任职期间,持续违规借用私营企业主车辆供本人及亲属使用,且存在其他严重违纪违法问题,最终被开除党籍并移送

2024年4月29日,湖北省纪委监委通报7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其中仙桃市政协原党组书记、主席周谊群的案例尤为引人深思——其在2014年至2024年任职期间,持续违规借用私营企业主车辆供本人及亲属使用,且存在其他严重违纪违法问题,最终被开除党籍并移送司法。这起跨度长达十年的"借车"事件,绝非简单的作风问题,而是集中暴露了个别领导干部对纪律红线的长期漠视、政商关系的深度扭曲,以及权力监督机制的薄弱环节,为全面从严治党敲响了一记沉重的警钟。

从行为本质看,周谊群的"借车"行为实质是权力异化的隐蔽表现。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九十条明确规定,"借用管理和服务对象的车辆"属于违反廉洁纪律行为,且"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情形应当从重处分。但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这位地方政协主要领导显然将纪律要求抛诸脑后,将企业主的车辆视为个人及家庭的代步工具。这种行为的危害性远不止于"便利出行":当领导干部及其亲属长期使用特定企业主的车辆,客观上形成了一种隐性的利益关联——企业主为何愿意提供车辆?表面是"私人情谊",实质是对权力资源的长期投资。政协主席作为地方协商民主的重要领导,掌握着政策建议、资源协调等关键职权,车辆的"借用"本质是权力符号的具象化,对市场主体形成无形的压力。湖北省纪委监委数据显示,2023年查处的同类案件中,83%的涉案干部存在利用职务便利为"借车方"谋取利益的行为,形成典型的"权力借用-利益输送"闭环。这种从"借用车辆"到"借用权力"的认知错位,正是特权思想滋生的起点。

纪律防线的溃败往往始于细微之处的失守。周谊群从首次借用时的"偶尔方便"到长期使用的"理所当然",经历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索取"的心理蜕变,印证了心理学中的"登门槛效应"——当第一次违规行为未被及时制止,便会产生"风险可控"的错觉,进而一步步突破纪律底线。湖北近五年查处的"长期借用管理服务对象财物"案件显示,76%的涉案干部首次违规与最终案发间隔超过五年,充分暴露了纪律教育的缺位与日常监督的滞后。在周谊群案中,十年时间里,其借用行为未被任何一级监督主体察觉,反映出部分单位对"亲清政商关系"的制度性建设存在明显短板。许多基层单位尚未建立"领导干部与企业交往负面清单",对"借用财物"等模糊行为缺乏明确界定,导致小错积累成大祸,最终演变为严重违纪违法问题。

相较于传统的公车私用,"借用私车"的隐蔽性更强,对政商关系的破坏力也更为深远。公车管理有明确的编制、使用登记和GPS定位制度,而私营企业车辆的使用轨迹完全游离于监管之外,车辆的保险、保养、燃油等费用是否由企业主承担,是否存在变相交由公款报销的情况,这些细节在长期借用过程中形成监管盲区。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行为对营商环境的伤害具有长期性和示范性。某涉案企业主在谈话中坦言:"不敢不借,怕得罪领导;也不敢催还,怕影响项目审批。"2024年湖北省工商联问卷调查显示,65%的民营企业认为"政商交往中的财物借用"是破坏营商环境的主要隐患,远高于"明码标价的贿赂"。当权力借用成为潜规则,市场公平竞争的秩序就会被打破,真正依靠实力发展的企业反而处于劣势,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不良生态。

周谊群案的查处,为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深刻的治理启示。从思想建设层面,必须针对"借用行为不算腐败"的错误认知,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等党内法规纳入干部培训必修课,通过典型案例剖析、情景模拟教学等方式,让纪律要求从文件条文转化为具象化认知。湖北省纪委监委2024年推出的"纪律红线可视化"工程,将"借用管理服务对象财物"等20类隐蔽违规行为制作成动漫短片,在全省范围内广泛传播,正是推动纪律教育入脑入心的有效探索。从制度建设层面,需针对长期违规行为的发现难问题,构建"政商交往异常行为监测体系",通过大数据分析公务人员与企业主的资金往来、车辆使用轨迹、宴请频次等多维度指标,对持续三年以上的异常交往自动预警,将监督的触角延伸到"八小时外"。从双向约束层面,既要明确干部"不得借用财物"的纪律底线,也要引导企业主拒绝"权力投资",湖北省2023年出台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规定,企业主动向公职人员提供财物的行为将记入信用档案,正是从源头上铲除腐败滋生土壤的重要举措。

回顾周谊群的堕落轨迹,其根本原因在于权力观、纪律观、政绩观的全面错位——将管理服务对象视为"资源库"而非"服务对象",将手中职权视为"个人资本"而非"公器重托"。这起案件深刻警示我们: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坚持"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的治理理念,既要通过"靶向监督"揪出隐蔽腐败,更要依靠"制度刚性"筑牢防范堤坝。当"亲清政商关系"成为干部与企业的共同遵循,当纪律红线真正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才能从根本上避免"借车十年"式的权力异化悲剧,让权力始终在法治轨道上为民所用、为民谋利。

【声明与邀约】

本文信息均源自官方通报及权威渠道,旨在传递法治正能量。若涉及版权争议或个人权益问题,请随时私信联系,我们将24小时内响应处理,严守原创与隐私红线。

网络求真,期待您的理性探讨!若对内容存疑或有补充建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我们完善内容的动力。让我们携手,共建清朗、温暖的网络空间 ✨

来源:棋布星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