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记者聚焦仙境烟台:首站踏上莱山“耕海一号”,解码海洋经济创新密码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30 14:24 3

摘要:如何向世界讲述中国“向海图强”的硬核故事?4月28日,由中共烟台市委宣传部主办的“中外记者眼中的仙境烟台”主题采访活动在莱山区拉开帷幕。此次活动作为第四届全球媒体创新论坛(曲阜尼山)的延续,来自非洲、中东欧、亚太等39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名外媒记者,以及央视总台

如何向世界讲述中国“向海图强”的硬核故事?4月28日,由中共烟台市委宣传部主办的“中外记者眼中的仙境烟台”主题采访活动在莱山区拉开帷幕。此次活动作为第四届全球媒体创新论坛(曲阜尼山)的延续,来自非洲、中东欧、亚太等39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名外媒记者,以及央视总台、山东广播电视台等国内主流媒体齐聚烟台莱山,踏上形如“海上宝石项链”的“耕海1号”海洋牧场综合体。镜头与笔尖在此聚焦,一场关于海洋科技创新与生态文明的全球叙事,正从黄海之滨澎湃启航。

来到“耕海一号”

作为此次采访的核心站点,莱山区以高效服务保障展现出“仙境海岸”的品重形象。中外记者团抵达烟台后,直奔“耕海1号”海洋牧场。“耕海1号”作为全国首座综合性、示范性、集成性的智能化大型现代生态海洋牧场综合体平台,通过“5G+海洋牧场”的发展模式,实现了渔业养殖、观光旅游、安全管控的智慧化、信息化转型。另外“耕海一号”拥有4646亩海域,配备环境监测、船舶防碰撞等系统及无人船、水下巡检机器人等技术设备,可实现生产全过程智能化控制,成功获批第九批国家级海洋牧场。

智启“蓝仓”·科技耕海

记者团登上廊桥,通道两侧共安装有870块460W单晶双玻光伏板,总功率400.2kW,日均发电量1250kwh(度),年均45.3万度电,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整个平台用电量的30%,为节能降耗、低碳减排贡献了耕海力量。

在面积超5000平方米的养殖空间内,斑石鲷、真鲷鱼群翻涌,是名副其实的“蓝色粮仓”,这里使用多种智能化设备进行精准投喂,避免饵料浪费及污染水源。记者Kadijah Bokum附身观察并感慨:“目前我们在冈比亚的渔业方面面临着一些挑战,这里的模式让我非常震撼,环保且干净,我认为我们可以向这里学习,以促进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数创“蓝旅”·体验耕海

在海星造型的二期平台上,外媒记者团沉浸式体验了诸多趣味“蓝色文旅”项目,并不断地驻足拍照。“海底两万里”VR体验舱带人身临其境感受深海探险,感受海底世界的神秘和海洋生物的丰富多彩;“深海电梯”通过全息投影技术模拟下潜过程,光影交错间展现海洋生物的奇妙世界;科普展厅内,AI互动装置详细解读海洋生态与渔业科技,让知识传递充满趣味。

绿色低碳·山东样板

当全面体验了这座集科普教育、休闲垂钓、餐饮住宿于一体的7层海上综合体后,来自波黑的记者Ana Vojinovic兴奋表示:“这是一个非常先进而且规模很大的平台,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大海,有一种自由的感觉。”此外,平台配备的南极科考级污水处理系统和风光互补供电系统,更让采访团对这座“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的山东样板”有了深刻认知。

夕阳西下,记者团登船返程。回望“耕海1号”,光伏板与晚霞交相辉映,宛如一条缀满星子的海上银河。来自阿尔巴尼亚的记者Artur Mata举起手机拍摄延时视频,轻声感叹:“这里真像一座来自未来的海洋城市。”大家纷纷表示,这座“海洋创新地标”不仅颠覆了传统海洋经济认知,更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未来图景,他们将通过镜头与笔触,让全球见证中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澎湃活力,以海洋为媒,架起国际交流的桥梁,让“仙境烟台”成为全球读懂中国的重要窗口。

来源:莱山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