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双向奔赴!解锁紧密型文共体建设的“石泉密码”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30 14:22 2

摘要:石泉县创新构建“三位一体”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通过“文化破圈、资源联动、产业反哺”组合拳,实现城乡文化从“输血”到“造血”的质变升级,走出一条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石泉路径”。

石泉县创新构建“三位一体”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通过“文化破圈、资源联动、产业反哺”组合拳,实现城乡文化从“输血”到“造血”的质变升级,走出一条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石泉路径”。

以城带乡促共建:

文化帮扶“结对子”

石泉县2024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暨孝义新风进万家及“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主题活动启动 图源:石泉县委宣传部

“1+1>2”结对模式。按照“强村带弱村、就近联建”原则,165个村(社区)组建74个文共体子中心,形成“城区文化航母+乡村特色快艇”的联动格局。通过人才结对、活动联办、活化利用非遗,培育乡土文化人才840余人,创新转化利用汉调二黄、汉江号子等非遗项目128项,让老手艺变身“网红爆款”,村史馆成为“流量打卡点”。

创新“三带”机制。建立“城区带乡村、专业带业余、线上带线下”帮扶体系,开展“文化管家”派驻计划,县、镇共为全县选派文化特派员165人,持续为村(社区)开展文化辅导培训、活动展演、节目编排、非遗挖掘传承等活动,2024年组织文艺骨干下乡培训200余场次,结对开展文化活动500余场,孵化出“汉水清音”等12支乡村文化生力军。创新“文化集市”共享模式,带动非遗产品年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

城乡融合促互通:

文化服务“破壁垒”

全国冬季“村晚”示范展示暨石泉县十一届汉水庖汤会文化旅游活动 图源:石泉县委宣传部

人才流动“破圈”计划。实施“十镇百村种文化”行动,组建30支“文艺轻骑兵”下沉一线,创新“1名骨干+3名新人”师徒制,2024年培养出“草根明星”56人。建立文化人才“云档案”,实现县域内人才资源智能调配,让“沉睡技能”变身“活水清泉”。

设施共享“破壁”工程。打造“文化共享联盟”,整合11个图书馆分馆、2个24小时智慧书屋、8处体育公园,实现图书“一码通借”、场馆“一键预约”。创新“文化驿站”模式,将闲置场所改造为“非遗工坊”、新型阅读空间,闲置率从45%降至8%。

活动联办“破界”行动。构建“群众点单—云端派单—网红接单”服务链,全年开展“村晚直播”“非遗展播”等线上活动200余场次,观看人次超200万。创新“文化擂台赛”机制,通过镇级海选、片区突围、县级总决赛,培育出《巴山酒歌》等精品文艺作品18个。

文旅融合促转化:

文化IP“活起来”

“秦巴老街文化集市”非遗文化体验活动 图源:“石泉县文化馆”微信公众号

打造“文化+景区”新场景。创新“泉民文化大集市”模式,将禹王宫古建筑群改造为沉浸式文化体验场,设置非遗展示、汉服体验、民俗博览等3大功能区,节假日日均接待游客超5000人次。开发“跟着非遗去旅行”等主题线路,带动周边民宿集群、餐饮行业收入增长45%。

培育“石泉十美”文化品牌。打造“丝路之源”文化IP矩阵,推出《丝路之源 十美石泉》实景剧、《鬼谷子传奇》剧本杀等沉浸式产品。2024年原创作品《庖汤盛宴庆丰年》全网播放量破亿,带动汉水鱼宴、鎏金铜蚕文创等产业增收1.2亿元。

构建“文旅反哺”生态圈。建立“文化社团+景区运营”合作机制,支持23个文艺团队通过抖音直播、文化微店等渠道增收,汉江艺术团年营收突破20万元。创新“文化股改”模式,引导村民以非遗技艺入股文旅项目,共享发展红利。

机制融合促长效:

文化治理“智慧化”

石泉县文共体总中心(文化馆)腰鼓技艺公益培训 图源:“石泉县文化馆”微信公众号

构建“四维驱动”保障体系。成立县级文化共同体党委,建立“月调度、季观摩、年比拼”推进机制,2024年召开现场推进会2次,解决资金、场地等难题37项。创新“文化发展指数”考核体系,将文化服务、文旅融合等指标纳入乡镇年度综合目标责任考核。

打造“政策工具箱”。修订《文化文艺扶持奖补办法》,设立1500万元文旅发展基金,对优秀文艺人才、文化社团、文艺作品给予资金奖补。建立“文化资源数字库”,实现县镇村三级文化阵地“一屏管理”,设备利用率从58%提升至92%。

创新“云督导”机制。开发文共体智慧管理平台,对11个分中心、74个子中心实行“红黄绿”三色预警管理。建立群众满意度“反向考评”制度,2024年文化服务好评率达98.6%,较上年提升15个百分点。

【山水好时光 周末到安康】安康周末游玩攻略来了!(4月23-29日)

本文为安康旅游综合整理,相关转载内容只为分享传播之用,非商业用途。文章或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字或图片来源网络,无法核实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辑:亚楠

责编:童慧

终审:张翡

来源:此刻如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