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钟奇,男,湖南醴陵人,1922年出生。出身贫苦,父亲在他十多岁时就参加了红军,一去音信杳然,他与母亲相依为命。为生活所迫,他作过釉工、刻字工人,当过报社的校对等等。后在衡阳、桂林从事新闻工作。1946年来重庆在《和平日报》当记者,深得该报社总编的信任,但他对以
钟奇
钟奇,男,湖南醴陵人,1922年出生。出身贫苦,父亲在他十多岁时就参加了红军,一去音信杳然,他与母亲相依为命。为生活所迫,他作过釉工、刻字工人,当过报社的校对等等。后在衡阳、桂林从事新闻工作。1946年来重庆在《和平日报》当记者,深得该报社总编的信任,但他对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卖国政府的独裁统治和重开内战的反动政策深为不满,参加党领导的进步团体“民主实践社”,以记者身份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不顾生命危险,利用在该报社内部获得的有关全国各战场内战胜负的真实情况,暗中泄露给中共地下组织,以便中共及时揭穿国民党各报谎报军情,欺骗人民的丑恶行径,不仅如此,他还将中共的《挺进报》和其他地下传单暗中散发给友好秘密传阅。1949年10月,他携电台准备去贵州松桃游击队,因叛徒出卖被捕。关押重庆警备司令部稽查处“新世界”看守所。在狱中,面对酷刑拷打他宁死不屈,1949年11月29日牺牲于歌乐山松林坡。时年二十七岁。
钟凌云
钟凌云,男,重庆潼南人,1924年出生。中共党员。1924年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9岁时与家人逃难到重庆。1937年,父亲惨死在日寇的轰炸中,使钟凌云更加痛恨黑暗的旧社会和日本侵略者。1939年参加工作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以厂工会理事会副理事长的身份为掩护,从事党的革命活动。1949年10月被捕,关押于新世界看守所。同年11月29日殉难于歌乐山松林坡。时年二十五岁。
艾文宣
艾文宣,男,四川广安县太平乡人,1913年出生。毕业于四川大学文学系。1931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期间在《新华日报》社工作。1945年受组织调派到岳池罗渡镇尚用中学担任文史教员。1948年参加岳武起义,捐出全部家产。起义失败后,他由渝返家,被特务跟踪,于8月26日被捕,关押在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监狱。在狱中,他向难友们传播马列主义,讲历史故事。鼓舞难友们坚定革命意志,坚信党的事业一定能胜利。每逢难友生日或就义之时他就编赠对联,歌颂难友的斗争精神,是狱中“铁窗诗社”成员。1949年11月27日在大屠杀中殉难。时年三十六岁。
艾仲伦
艾仲伦,男,重庆綦江人,1918年出生。18岁那年父亲过世,他便辍学经商,肩负起家庭的生活重担。抗战时期,他为生活所迫,流落到重庆,在某兵工厂当工人。不久便被厂方解雇,又回到綦江县老家,在镇上开设了一个名叫“合丰百货商号”的小店,以经营绸缎百货谋生。1947年,艾仲伦参加了反抗征粮、征税的斗争。他的商店成了群众在这次斗争的秘密聚会点,引起了敌人的怀疑,对他进行监视。后因艾仲伦枪杀了监视他的特务而被捕,关押在江北的宪兵司令部军法处看守所。在狱中与同狱的“新世界大饭店”董事长刘洁泉较好。1949年初,在友人的大力营救下,艾仲伦被保释出狱。刘洁泉立即聘他为“新世界大饭店”经理,兼管复兴大楼、中央大楼、海棠别墅等处业务。同年7月,他参加了新民主主义解放社,利用经理身份为掩护,担负输送、安置人员和传递秘密文件、搜集情报的任务。“九·二”火灾后,“新民主主义解放社”被特务破坏,主要领导成员均遭逮捕。10月艾仲伦在綦江再次被捕,先后关押石灰市、罗汉寺,最后转押到“新世界”看守所。在狱中为了粉碎特务企图拖死、饿死“政治犯”的阴谋,主动出面,在看守的押解下,到各处借粮,解决难友们的生活问题。1949年11月29日殉难于歌乐山下松林坡刑场。时年三十一岁。
来源:开朗明月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