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提醒:骨质疏松患者若过度饮用茶,可能很快出现这3种情况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30 18:29 2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我妈一天喝八杯茶,结果还查出骨头有问题,是不是茶喝多了也有害?”

提问的是个在药房工作的中年人,嘴上说得轻松,语气却带着点不确定。

他母亲70多岁,常年喝浓茶,说是提神醒脑。体检时骨密度偏低,医生给了营养建议,还顺带提了句茶的问题。

他听了半信半疑,毕竟茶在人们印象里就是健康象征,跟毛病似乎搭不上边。

但身体不会说谎。有些事不能靠印象决定。很多人不理解,茶里又没糖也没油,凭什么会影响骨头。

其实不是茶本身的问题,而是其中的成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对骨代谢产生干扰。最典型的就是草酸和咖啡因。

草酸是种天然存在于植物里的物质,茶叶里含量不低,尤其是绿茶和乌龙茶类。

草酸在肠道中会和钙离子结合生成草酸钙,这种形式的钙不容易被吸收。

所以人在喝茶后,如果体内摄入的钙不够,就容易出现钙摄入量低、排出量高的状态。

时间一长,骨头就开始松动。这种影响不是立刻发生的,而是一个逐步累积的过程。

研究显示,草酸摄入量超过300毫克/天的人群,其骨密度平均低于正常摄入人群6%~8%。

如果再加上其他饮食不平衡的情况,风险还会往上叠加。

除了草酸,另一个关键就是咖啡因。别以为咖啡因只存在于咖啡里,很多茶类的咖啡因含量也不低,特别是红茶和铁观音这类发酵程度高的。

咖啡因会增加尿钙排泄,就是说你摄入的钙还没等身体利用就已经被排出体外了。这种状态下,补再多钙也白搭。

有一项涵盖亚洲8个国家的饮食追踪研究指出,60岁以上女性中,长期高频率摄入咖啡因的群体,其骨折风险高于对照组21.3%,而其中约一半人并未意识到与茶饮习惯有关。

很多人看了这些数据也不愿相信。他们会说自己从小就喝茶,身体不也挺好。

这正是问题所在,人体在年轻时有缓冲能力,骨量流失不明显,但到了老年阶段,这些隐藏风险就会被放大。

骨质疏松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病,它是几十年里一点点的结果。一旦形成,就没法完全逆转。只能减缓速度,而不能根本治愈。

还有人觉得茶里的抗氧化成分对身体有好处,像茶多酚和儿茶素被宣传得很厉害。这一点没错,但这些成分的作用是双向的。

抗氧化确实能减缓细胞老化,但也会对某些代谢通路产生抑制作用。

特别是肝脏代谢钙、磷的功能如果被打乱,也会间接影响骨骼重建过程。

过去常被忽略的是,茶多酚在浓度过高时并非稳定,而是可能发生促氧化反应,反倒加剧微炎症反应,这对骨小梁组织是一个慢性刺激。

在一个涉及近万人样本的大型流调中,研究者追踪了人群中茶饮习惯与骨骼健康的关系,发现每天饮用茶超过1000毫升的老年人,其骨密度下降速度是低于500毫升组的1.4倍。

更重要的是,这种影响在不同体质、不同基础饮食结构下差异很大。

有些人喝浓茶还喜欢搭配腌菜、咸肉这类高钠食物,钠离子摄入高也会抑制钙的再吸收,几项风险因素叠加,形成一个慢性的骨流失闭环。

再说个冷门但真实的机制——铁吸收抑制。茶叶中的鞣酸也有比较强的金属离子结合能力,会影响铁的吸收。

很多老年人本来就有轻微贫血,血红蛋白水平低,再叠加长期铁摄入不足,骨髓造血功能会被打乱,而这会反过来影响骨代谢活跃度。

铁在骨形成过程中不是主角,但缺了它,骨骼再生效率会降低,特别是在创伤修复期更明显。

东京医科大学的一项回顾性分析就指出,长期茶饮者在骨折后的愈合时间比非饮茶者平均多出2.7周,其中与铁蛋白水平低下高度相关。

所以很多人搞不清一个逻辑:他们以为骨质疏松是单纯缺钙,其实不是。

钙只是结果,整个骨代谢系统背后涉及的是多器官、多通路的联动。

光补钙没用,要看能不能被吸收、能不能进入骨细胞、能不能在激素调节下完成正常的骨重建周期。而这一切,都跟喝茶这件小事有关。

人有时候就是太相信感觉。觉得喝茶能清醒、提神、消食,就自动把它归到“健康”一类。

可没想过自己现在的身体是不是还能承受过去那种习惯。年轻时一天三大杯茶没事,不代表六十岁之后还能照搬。

身体的系统是会变的,代谢速度、消化能力、激素水平,都是时间在调整。

如果不调整习惯,就会出现代谢错配。这种错配不是立刻生病,而是慢慢地在各个环节出错。

最关键的错误是把“天然”当作“无害”。茶虽然是植物,但植物里的成分一样可能影响人的代谢。

草酸、鞣酸、咖啡因,这些物质在药理学上都有明确的功能和副作用。

世界卫生组织的膳食指南里并不推荐老年人长期大量饮茶,尤其是骨代谢功能下降的人群。

但这个建议在大众传播中很少被提及,大多数人还停留在“喝茶有益健康”的老旧观念中。

有些人说可以喝淡茶。但这个“淡”不是每个人都能掌握。

有人觉得只要颜色淡就是淡茶,实际上草酸和咖啡因的浓度并不是看颜色能判断的。茶叶种类、泡茶时间、水温都会影响提取量。

如果使用碎茶末或袋泡茶,即便颜色浅,也可能含有高浓度的活性成分。

这种模糊判断会带来误区,让人以为“我喝得少”,实际上摄入量早就超标。

这个问题还牵涉到另一个被严重忽视的点:生活结构中的补偿机制。

如果一个人一天大部分时间都在摄入抑制性营养(比如茶、咖啡),而没有相应的补充性摄入(比如蛋白、维生素D、镁、钾),那他的营养系统就始终处于单边负荷状态。

这种负荷不会立刻让你倒下,但会让你一步步接近临界点。

李淼.骨质疏松症合并常见老年综合征的研究进展,基础医学与临床,2024-12-27

来源:梁医生科普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