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小贴纸,将改变未来iPhone 的设计方式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30 17:56 2

摘要:更值得注意之处,在于欧盟的能效环保标识一直「更进一步」,和中国版相比信息量更大(比如空调除了耗电量之外,还会标出制冷性能、噪音等)。

整治厂商

曾几何时,人们最经常使用的电器往往是家电。而在今天,答案已经变成手机了。

在欧盟这样的强监管者看来,这绝对是一个对手机行业加强监管的好机会!

到今年六月开始,欧盟将强制要求所有手机,在上市时附带一张能效环保标识贴纸——就像家用电器那样。

如图所示,能效评级从A到G对应能效从高到低——估计大部分手机在这一项上的差异不大,不过这不重要。

更值得注意之处,在于欧盟的能效环保标识一直「更进一步」,和中国版相比信息量更大(比如空调除了耗电量之外,还会标出制冷性能、噪音等)。

而这次对象是「移动通信设备」,所以贴纸上单独标出了续航、电池耐久、抗摔性、维修难度等对消费者很有购买指导意义的指标。

第一行用大字标明了欧盟标准测得的续航时间。手机厂商想怎么宣传续航都行,消费者可以第一时间从这张环保能效标识上看到更准确的续航水平。

续航测试的具体标准:从满电开始,5分钟游戏、11分钟网页浏览、6分钟视频播放、2分钟下载和上传文件、6分钟视频播放(每项任务中间待机66分钟),直到彻底断电。

第二行的右边,专门标出了维修难度的评级(A-E从易到难)。那些平常不太呵护手机,一台用好几年的用户,可能需要关注这一项。

总的逻辑是:拆解的步数越少,所用的工具和螺丝种类越少,公开信息越多——得分越高

在大项方面,拆解步骤的权重最高(25%);至于零件方面,由于电池、显示屏是维修中最常更换的组件,这两部分的权重也最高(各30%)。

如果你对维修难度的具体评级标准和打分公式感兴趣,可以去欧盟网站找这份文件,写得非常详尽。https://shorturl.at/Mted7

贴纸的左下角,标注了手机电池的循环耐用度。这一指标,能够让用户对「这台手机我大概能用多久」有更清晰直观的感受。

具体来说,欧盟的计算方法是测试手机电池健康度(峰值容量)达到80%时的充放循环次数。测试使用的操作系统和充电算法,均以手机刚上市时的版本为准。

如果你以为这张贴纸就结束了,那你可小看欧盟「整治」手机厂商的决心了。好消息还在后面呢。

在这张能效环保标识的背后,欧盟其实对手机厂商提出了史无前例般的「环保设计」硬性要求。

而这些新的要求,对于终端用户来说绝对是好消息:

因为它们有可能彻底改变未来手机厂商们设计和开发新机的思路,逼迫它们在刚才提到的电池循环次数、维修难度上面做出真正的改善,不再给消费者和维修人员「使绊子」。

来看看欧盟具体是怎么要求的:

电池健康:在800次充放循环后,电池健康水平仍需达到80%以上

维修部件:必须在5-10日内向维修服务商提供关键零部件,有效期直到产品退市后至少7年

操作系统升级:产品退市后,必须提供软件升级至少5年

不得歧视三方维修:必须为第三方维修服务商提供维修服务必要的软件和固件

防尘防水,外加防跌落和划伤

欧盟的主要出发点是省电,如果上述这些要求得到有效执行,到2030年将降低手机充电产生的电量,达到25%;总体每年节约2.2TWh=22亿千瓦时的电力消耗。(2023年的欧盟总用电需求是2700TWh左右,显然占比很小,但苍蝇蚊子也是肉。)

但显然,作为终端用户,我们更关心的是手机的电池终于更堪用了,维修起来也没那么折磨人了。

先看电池。这一点上iPhone目前是已知做的最好的:根据苹果官网,iPhone新机型在循环1000次时能够维持峰值电量在80%。

但这不意味着iPhone的电池比别家的更厉害。事实上,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内,苹果会通过更新系统固件的方式,逐渐给手机处理器降频,从而降低电量消耗,一定程度上「对冲」电池老化的效果。电池的老化不可避免,但每次充满时电量仍然会显示「100%」,因此性能降低会降低电量消耗,让电池老化的直观感受不那么明显。

这个做法,属于消费电子行业「计划报废」概念的一部分,早些年也是不公开的秘密,后来苹果逐渐开诚布公了。

至于Android手机,厂商一般都会说300-500次循环后才会察觉老化——这也不是说Android电池不行,而是大部分厂商(包括之前的苹果)在标称循环次数的时候都比较保守。

此外,Android品牌也不像苹果那样在「计划报废」上的做法那么激进。考虑游戏等高性能场景的用户体验,厂商一般会尽量保证手机性能;并且Android手机普遍在快充上更「卷」,降低用户对电池续航的危机感;再加上Android手机整体价格偏低,更新换代快,用户可能还没觉察到电池老化,就已经换新了。

种种原因,导致Android厂商不在意电池循环数高了之后还能否维持峰值容量——根本没人在乎的。

但从6月底开始,任何想要继续在欧盟市场销售的手机厂商,可能不得不在手机电池性能上好好下功夫了。

按照欧盟新规要求,手机必须在独立测试下800次充放循环后保持峰值电量不低于80%。这可能意味着Android厂商可能要一边卷配置,一边优化电池性能,而不是一味地堆料在快充上——无论如何,对于用户都是件好事。

再来看第三方维修的硬性要求。如果能够有效执行的话,这对于专业维修服务提供者来说简直是个又大又好的新闻,而这些好处也会传导到消费者身上。

在第三方维修方面,苹果的地位逆转了过来,是受抨击最多的品牌。

iPhone维修起来很困难,但如果有足够多的维修文档,易于取得的工具包和替换件,对于第三方维修商也不算难事。

问题就在于苹果出于收取第一方维修费用、销售AppleCare提高服务收入、鼓励用户换机而非维修等各种各样的原因,来阻碍甚至打击第三方维修。

最典型的做法,就是在核心部件上加入隐藏认证机制。如果通过第三方维修服务商,更换了非OEM零部件,且未使用苹果维修的专用工具的话,开机后会收到提示,甚至发生功能受限、无法开机等情况。

而从今年夏天开始,苹果如果想要继续在欧洲市场销售iPhone的话,恐怕不能再搞这种玩法了。

在硬件、工具方面,欧盟要求苹果(以及所有手机品牌)必须在5-10日内为维修人员提供他们所需的零部件,并且持续提供直到产品退市的7年后。如果没理解错的话,这意味着苹果需要建立一个机制,来认证第三方维修服务商,并且处理他们索要/购买零件的请求。

软件方面,苹果也需要提供给第三方维修人员必要的软件、固件工具,以及相关的教程文档。维修人员完成了零件层面的工作之后,能够通过苹果的软件工具对替换上的零件进行认证,避免出现前述的非认证提示、手机功能受限等情况。

具体执行细节可能要等到形势明朗后再落实,但无论如何,新规都是朝着对第三方维修行业生态,以及最终对消费者更好的方向在前进。这些举措肯定会影响手机厂商的算盘——事实上欧盟也在官网上明确提到,由于鼓励维修、延长产品生命周期,这些新规会直接降低销量。

至少人们看到,监管者在普通消费者和大公司之间,选择了和前者站在一起。

更深一步,欧盟的新规也有可能对手机的设计生产过程,带来向好的变化。

显而易见,厂商们要确保手机电池堪用,无论是通过加大电量,还是和供应链一起改进电池技术的方式;厂商还要在工业设计阶段就注重产品的易维修性,缩减维修过程中拆除的步骤,不为第三方维修上平添困扰。

未来手机的设计过程,和手机厂商的行事逻辑,有可能就此发生根本改变。

根据欧盟官网显示,以上新规今年6月20日起就将正式执行。留给手机厂商的时间不多了。

你对欧盟的手机能效环保新规有何想法?欢迎通过留言分享。

我们正在招募伙伴

✉邮件标题「姓名+岗位名称」(请随简历附上项目/作品或相关链接)

来源:科技新观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