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次IPO,首航新能募资约4.87亿元,虽较原计划有所缩水,但在全球能源转型的浪潮中,凭借其在光伏与储能领域的深厚技术积淀、前瞻战略布局和全球运营能力,仍被视作新能源电力设备领域的标杆企业。
作者:丁一
出品:洞察IPO
2025年4月2日,深圳市首航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301658. SZ)正式登陆深交所创业板,首日股价涨幅达244.49%,成为资本市场又一瞩目焦点。
此次IPO,首航新能募资约4.87亿元,虽较原计划有所缩水,但在全球能源转型的浪潮中,凭借其在光伏与储能领域的深厚技术积淀、前瞻战略布局和全球运营能力,仍被视作新能源电力设备领域的标杆企业。
2025年月4月28日,首航新能交出登陆资本市场后的第一份成绩单,在行业环境复杂的情况下,业务结构优化、盈利能力、现金流等方面表现出色,并且进行客户结构调整,以及第二、三增长曲线前瞻布局。
2024年,首航新能全年综合毛利率较上年提升4.22个百分点。其中,境外业务毛利率整体维持较高水平,境内业务毛利率大幅提升12.36个百分点至19.58%。
并为应对市场变化,采取积极、灵活的经营策略,持续强化费用管控,2024年管理费用及销售费用合计同比下降超25%。
首航新能在包括技术创新、“光储一体化”战略、全球布局等在内的“技术+战略+全球化”三位一体发展模式下,也将助力中国光伏逆变器厂商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大发展空间。
首航新能成立于2013年,提供新能源电力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凭借最初的小功率并网逆变器成功在行业立足,2015年前瞻性布局储能逆变器,成为国内较早进行储能逆变器研发和光储一体化解决方案探索的企业之一。
目前,首航新能专注于太阳能电力的转换、存储与管理,并构建了光伏逆变器(1-350kW)、储能逆变器(3-20kW)及储能电池的完整产品谱系,覆盖户用、工商业及地面电站场景。其主要客户遍布全球,包括ZCS、CORAB、EnergyNAT、ILUMISOL、SOLTEC、MV Technology、天合智慧、翔泰新能、Havells、创维光伏等。
首航新能在全球的影响力同样不容小觑,根据国际知名的电力与可再生能源研究机构Wood Mackenzie发布的研究报告,2023年度首航新能在全球光伏逆变器市场出货量位列第10位。
首航新能在全球市场名列前茅,离不开始终坚持研发驱动战略,自2017年起连续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21年-2023年及2024上半年,研发费用分别为9422.53万元、1.93亿元、3.08亿元及1.54亿元,累计研发费用达7.49亿元。
2024年全年,虽然因行业周期研发费用有所减少,但研发投入强度仍然保持在10.04%的较高水平,行业居前。
截至2024年末,首航新能的技术研发人员达500人,研发团队占比达31.99%。
最新数据显示,首航新能已获授权专利250项,公司及其下属企业在逆变器、储能、数据中心和物联网监控平台等领域拥有28项核心技术,以及105项发明专利、94项实用新型专利、51项外观设计专利、80项软件著作权。并与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围绕储能、光伏及电动车应用技术领域开展科学研究。
基于强大的研发能力,首航新能对功率变换拓扑和创新控制技术不断探索,凭借“高效可靠直流-直流和直流-交流功率变换技术”,有效提升变流器性能指标。
其逆变器产品系统发电峰值效率最大效率达到98.4%,在行业内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同时,“电网适用性和电网支撑等电网交互技术”通过对组串式逆变器并网阻抗自适应算法的研究和应用,让首航新能的主要逆变器产品可应对30种以上的电网电压谐波,且能够支持接入交流输出短路比1.2条件下的弱电网,本地/远程快速有功调节与无功支撑最快响应速度可小于100毫秒,能够在保障系统并网发电功率稳定的前提下,有效提升电网的稳定性。
此外,首航新能在快速故障诊断技术、储能变流器并离网控制、电池能量管理与均衡、物联网监控平台、飞跨电容型三电平变换器预充电、混合磁路多路电感集成等方面,亦具有一定的技术先进性。
“光储一体化”已成为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即在光伏发电系统中配备储能逆变器与储能电池,通过储能逆变器控制储能电池的充放电过程,实现波谷储存电能、波峰输出电能,起到平滑输出功率曲线、降低电网调度压力、节省用电成本等作用。
光伏发电与储能技术的结合,能够为光伏发电系统提供一定的缓冲,起到平滑电力输出和能量调度的作用,从而实现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电能的充分消纳。因此,储能技术是光伏能源实现大规模应用的关键性技术之一,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储能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储能系统的运用将成为光伏大规模应用、能源结构转型的关键要素。根据彭博新能源金融发布的统计数据,近年来,电化学储能市场累计装机量呈快速增长趋势。
首航新能于2016年度推出储能逆变器机型、于2020年度推出储能电池产品,较早布局也使其在“光储一体化”的发展方向上,拥有较高话语权,并形成第二增长曲线。
2024年,首航新能实现营业收入27.11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2.59亿元。其中,储能逆变器与储能电池销售金额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22.49%、26.84%,占比逐年提升。
根本上,首航新能源的“光储一体化”战略始于技术层面的深度融合,由上文提及的研发实力及成果支撑。
目前,首航新能持续开发大功率产品系列,实现从户用、小型工商业光伏与储能市场向工商业大型地面电站市场的拓展。
以工商业储能系统为例,首航新能自主研发PowerMagic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支持交流灵活扩容,能够满足从商业综合体到大型工业园区的多样化需求,还可通过智能管理功能,实现削峰填谷、需量管理等操作,进一步优化电能质量,降低用户用电成本。
自2023年上市以来,PowerMagic凭借高效灵活、更低LCOS、极致安全等性能优势深受海内外市场青睐,并投入到亚洲、欧洲、美洲及中东地区等众多工商储项目中。
首航新能自主研发的光伏和储能智能监控运维管理平台“首航云”,可覆盖电站的全生命周期,为安装商、运维商、终端业主等不同用户群提供差异化的服务体验,实现光伏和储能电站的智能监控和便捷运维,最大化提高电站收益,降低运维成本。
同时,首航新能还将在光储数字能源相关应用领域进行研发投入,进一步丰富产品结构与技术储备,开发第二增长曲线,储备第三增长曲线业务,以提升可持续发展及盈利能力。
也正是因为研发强、技术硬,造就了首航新能雄厚实力,同时技术标准与欧美接轨,为全球化扩张奠定基础。
其主要产品先后获得中国CQC、中国“领跑者”、欧盟CE、德国TÜV等30余个国家或地区的认证,并连续多年获得德国权威研究机构EuPD Research颁发的印度、波兰、巴西、澳大利亚“顶级光伏品牌”奖。
目前,首航新能储能逆变器与储能电池的主要销售地区为意大利、德国、捷克、英国和波兰,产品销往国内及欧洲、亚太、拉美、中东及非洲等全球超100个国家和地区,并在全球拥有超20个业务网点。欧洲作为核心市场,首航新能在意大利、波兰等国市占率领先。
2024年,首航新能境外收入占比达81.63%,毛利率显著高于境内为39.36%,品牌溢价能力突出。
2022年,首航新能先后设立巴基斯坦、英国、巴西子公司,并于2023年进一步设立了新加坡、荷兰、日本子公司,加速布局东南亚、拉美及中东市场,以多元市场策略有效对冲单一区域风险。
并且,首航新能积极践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将在持续巩固目前优势市场的基础上,结合不同国家及地区的差异化需求,积极拓展包括德法、日韩等光伏发达国家市场和中东、南美等新兴光伏市场。
据SolarPower Europe统计预测,2024年欧洲户用储能累计装机规模为31.7GWh,至2028年将达到96.3GWh,年户用储能新增装机规模达22.6GWh,前景可观。
与此同时,首航新能亦强调,也将积极响应国家战略,不断提升产品的国内销售规模,落实国家碳达峰方案,已与多家大型能源集团建立稳定合作关系。
首航新能官网数据显示,其逆变器全球出货量超过34GW,累计碳减排超过5084万吨,为超过150万家庭提供清洁电力。
在2024年年报中,首航新能表示,将持续完善全球的营销组织布局和全球服务体系建设,强化“SOFAR”产品与品牌在全球市场的推广,提升“SOFAR”品牌的知晓度,逐步完成从产品销售到品牌营销的转变,打造全球知名的数字能源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品牌。
随着光储融合由“可选”转为“必选”,首航新能的核心优势可概括为“技术+战略+全球化”的三重驱动:技术研发构筑壁垒,光储协同增强韧性,全球化布局提升盈利。
在碳中和的全球叙事下,首航新能不仅是技术输出的中国企业代表,更是全球能源转型的关键参与者。而这一切长久的努力,已助力首航新能成为数字能源解决方案的领航者。
敬告读者:本文基于公开资料信息或受访者提供的相关内容撰写,洞察IPO及文章作者不保证相关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无论何种情况下,本文内容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抄袭!
来源:洞察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