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噪声关注日 | 《住宅项目规范》即将施行 如何让居住环境更加静谧?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30 19:41 1

摘要: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每年4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三,是国际噪声关注日。噪声,对听力、睡眠、心血管、胃肠道、心情以及心理健康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近年来愈发受人关注。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5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规范提高了墙体和楼板的隔声性能要求

央广网北京4月30日消息(记者王泽华)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每年4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三,是国际噪声关注日。噪声,对听力、睡眠、心血管、胃肠道、心情以及心理健康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近年来愈发受人关注。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5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规范提高了墙体和楼板的隔声性能要求,基本做到与国际水平接轨,能大幅减少噪声干扰问题。

隔壁吵闹、楼上跺脚、车流呼啸、下水干扰,住宅中可能出现的噪声多种多样。你是否想过它们的来源,以及如何对症下药?不同类型的噪声,分别对应着怎样的分贝数,又是否超标?采用哪些手段,可以满足新规范对新建住宅隔声性能的要求?既有住宅改造,又有哪些好办法?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窗外的车流声、下水管道声、隔壁高声说话、楼上挪动桌椅板凳,乃至电梯、水泵等建筑设备运转产生的噪声对生活的影响,大家或许多少都体验过。住宅内的噪声,一般来自哪些方面?《住宅项目规范》编制组成员、中国建研院建科环能科技有限公司声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闫国军介绍,这些噪声从来源上,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建筑外部声源传入建筑内的噪声,另外一类是建筑内部人员活动或设备运行产生的噪声。

闫国军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把建筑外部噪声源主要分为四类: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交通运输噪声、社会生活噪声,这四类噪声传入建筑内对居民产生影响的,归为第一类——建筑外部声源传入室内的噪声。建筑内部产生的噪声,主要包括建筑内部人员活动时产生的噪声和建筑内部设备设施运行产生的噪声,比如楼上小孩的跑跳、拖动桌椅,或者邻居看电视、说话产生的噪声;电梯运行、排水,空调新风系统的运行产生的噪声。”

我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和相关国家标准,对这些噪声是如何进行规定的?闫国军举例,根据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包含居民住宅区在内的1类声环境功能区,白天的环境噪声限值是55分贝,夜间则是45分贝;国家标准《建筑环境通用规范》规定,室外声源传入睡眠房间的噪声,白天不应大于40分贝,夜间不应大于30分贝;对于建筑内部设备传入睡眠房间的噪声,不应大于33分贝。那么,刚才提到的那些噪声,对应到分贝数,大概是多少分贝呢?

闫国军说:“不同分贝数大家可能还没有一个直观的印象,比如冰箱制冷运行时嗡嗡的噪声大概40分贝,人们正常交谈的声音大概60分贝,汽车在马路上穿梭应该要到85分贝左右,装修电钻声比较大的时候可能达到100分贝左右,当然具体的情况还需要具体判断。住宅区里面有噪声的情况是不可避免的,噪声法也是鼓励排放噪声的单位、个人或公共场所管理者和受噪声侵害的单位和个人友好协商,通过调整生产经营时间、施工作业时间、支付赔偿金、异地安置等方式妥善解决噪声纠纷。”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从住宅建筑的角度,如何才能更好地避免噪声干扰、提高隔声性能?将于5月1日施行的《住宅项目规范》,就提高了对新建住宅墙体和楼板的隔声性能要求,其中涉及两个关键词,就是空气声隔声和撞击声隔声。闫国军表示,这也是提升建筑隔声效果最重要的两个方面。这两个专业名词,是什么意思呢?

闫国军说:“比如楼上说话或放音乐传到楼下的,我们叫空气声隔声;比如楼上小孩蹦蹦跳跳或掉一个东西,通过撞击楼板产生的震动传到楼下,这一类叫撞击声隔声。对于分户楼板来说,实际上有两个性能,既有空气声隔声性能,又有撞击声隔声性能。对分户墙来说,通常没有人去有意撞击墙体,所以我们一般对分户墙只考核空气声隔声性能,不考核撞击声隔声性能。”

具体而言,《住宅项目规范》在空气声隔声性能的方面,卧室与邻户房间之间从原来的45分贝提高到50分贝,其他分户墙、分户楼板与相邻房间之间从45分贝提高到48分贝;同时,也提高了卧室、起居室分户楼板的撞击声隔声性能,从原来的不应大于75分贝,提升到了不应大于65分贝。那么,具体到实施层面,该怎么做呢?

闫国军说:“对于新建住宅,为了满足新发布的《住宅项目规范》,对于卧室之间的分户墙,可采用现浇混凝土墙体,或者是面密度超过400kg/㎡砖块砌筑的重质墙体,可以在不增加分户墙体厚度的情况下,满足新规范要求。对于分户楼板,我们建议卧室如果是精装修,可以通过铺设木地板来解决;如果是毛坯房或者需要铺设瓷砖这种情况下,需要设置浮筑楼面系统,在结构楼板和装修面层之间设置一层弹性的隔声垫层,只要选择合适的隔声垫,就可以满足65分贝的要求。”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而对于既有建筑改造方面,闫国军表示,可以在充分了解隔声问题后,考虑既有建筑改造受到的荷载、层高、面积等方面限制,进行专门改造设计。例如,更换隔声性能更好的外窗、给水管粘贴阻尼隔声毡等。但闫国军也指出,并不推荐所有的隔声问题,居民都自行采取措施解决,因为如果涉及对墙体和楼板进行隔声改造,就可能会增加楼板和墙体重量,进而对住宅安全性能产生影响,专业的事还是要交给专业团队来完成。闫国军表示,《住宅项目规范》发布后,相关声学企业、研究团队正在围绕新标准的要求,对相关材料和构件开展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推动更有性价比的产品尽快推向市场,让广大群众尽早享受到新技术、新产品带来的生活品质升级。

闫国军说:“我们团队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就一直从事声学噪声与振动控制方面的一些科研标准、设计咨询、检测验收的工作。我们团队承担了‘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的子课题‘高效轻质隔声材料制品与应用关键技术’,针对轻质高隔声量的墙体材料、低成本高隔声性能浮筑楼面系统开展研发。目前已经研发出低成本、高性能、保温隔声一体化隔声垫产品,其隔声性能比《住宅项目规范》强制性要求65分贝还高10分贝以上,成本跟国际上的同类产品相比可以便宜一半。后续我们还会研发一些更优质的产品,为我们提升住宅室内声环境,使住宅更加静谧作出应有的贡献。”

来源:央广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