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柳叶刀》委员会在ACC 2025上发布的一份报告认为,冠状动脉疾病(CAD)的概念框架应重新审视,应从传统的对缺血和急性心脏事件的重视转变为对动脉粥样硬化更系统的理解,并将此重新归类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冠状动脉疾病(ACAD)。
近日,《
柳叶刀》委员会在ACC 2025上发布的一份报告认为,冠状动脉疾病(CAD)的概念框架应重新审视,应从传统的对缺血和急性心脏事件的重视转变为对动脉粥样硬化更系统的理解,并将此重新归类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冠状动脉疾病(ACAD)。报告认为,当前CAD定义和缺血性心脏病的ICD编码,限制了早期诊断临床路径、有效预防策略和疾病治疗。
报告指出,ACAD风险是终身发展的,贯穿于宫内、婴幼儿期、童年、青春期一直到老年的整个生命周期。而在疾病早期阶段,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通常不会被发现。
委员会提倡建立一个全生命周期中早期发现与预防ACAD的框架,强调其目标不应该只是控制症状与事件,而是以预防疾病发展为先,并在可能的情况下扭转疾病进程。
这一观点将把缺血或心血管事件发生后的诊断转移到尽早明确个体或人群的终身风险。
报告强调,ACAD的预防必须从早期发现开始,如果行为和代谢风险因素在生命早期得到控制,将有助于ACAD全球负担大大降低。
如果到2050年,将吸烟、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不良饮食等危险因素消除,可将ACAD死亡率降低82.1%,每年潜在挽救870万人的生命。
另外,要关注不同地区与全球风险人群和ACAD患者的预防、诊断、治疗及转归,目前ACAD相关研究并不能代表所有人群和所有环境,必须注意促进与开展贴合实际和务实的研究,允许在临床试验中随机分配更大比例的不同患者,并进行终生随访。
此外,根除动脉粥样硬化的新疗法必须要改进,并要加大投入与支持力度。
报告还指出,应建立一个数据收集和应用的全球标准,以便为基于人群的ACAD决策提供信息。
目前医务人员主要集中在诊断和治疗ACAD晚期疾病,工作内容应逐渐靠近早期发现和预防。此外,考虑到相关国家背景,必须培训全球人员,将服务面向预防、检测和管理ACAD早期阶段。
医脉通首发珍藏版医学解剖3D打印艺术摆件系列-心脏/肾脏艺术摆件。
既是解剖学的微缩诗篇,亦是彰显专业品味的桌上风景。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医脉通心内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