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畔青春告白!这堂思政课,把艰苦奋斗刻进“00后”的生命坐标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30 21:03 3

摘要:今年,是红旗渠总干渠通水60周年。4月27日下午,在河南红旗渠干部学院内,来自全市的300余名青年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齐聚“人工天河”畔,“#红旗渠精神代代传 ”青春思政课正式开课!

红旗渠畔青春告白:这堂思政课,把艰苦奋斗刻进“00后”的生命坐标

——“红旗渠精神代代传”青春思政课活动侧记

安阳融媒记者 赵慧/文

赵若恒/图

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河山重安排!

60多年前,数十万林州人民苦战太行,在悬崖峭壁上修建了“人工天河”红旗渠,使当地群众走出了吃水困境,并孕育出了伟大的红旗渠精神。

今年,是红旗渠总干渠通水60周年。4月27日下午,在河南红旗渠干部学院内,来自全市的300余名青年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齐聚“人工天河”畔,“#红旗渠精神代代传 ”青春思政课正式开课!

本次活动由共青团河南省委主办,中共安阳市委宣传部、共青团安阳市委、安阳市教育局、河南红旗渠干部学院共同承办。

共青团安阳市委书记关永贞表示,值此红旗渠总干渠通水60周年之际,大家在红旗渠畔,在老一辈修渠人留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宝贵精神财富的发源地,共同举行“红旗渠精神代代传”青春思政课,主要目的是进一步解读红旗渠精神的基本内涵和时代价值,更好地推动红旗渠精神走进青少年,引领带动全省青少年将“劈开太行”的志气化为新时代奋斗不息的勇气和底气,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市融媒体中心作为协办单位之一,与团市委紧密配合,认真完成了整场活动策划、执行,经过半个月努力,最终共同打磨出了一堂精彩的青春思政课。

“这堂思政课中,‘红旗渠’是要素。整场活动也都围绕它展开。我们设计了四个篇章,其中引水、活水、泉涌等三个篇章都直接围绕这一要素展开。”作为本场活动导演,市融媒体中心张小可向记者介绍了整场活动的创意与亮点。

除了在活动内容架构上紧扣“红旗渠”要素,在现场观众席设置上,导演也别出心裁,设计了甲骨文“水”字形坐席。坐席上的少先队员代表、共青团员代表以及青年共产党员代表共计60人,在契合红旗渠总干渠通水60周年这一重要时间点的同时,参与到现场互动中。

特别是当吴祖太、杨贵、李贵、马有金等4位红旗渠修建者在AI技术帮助下,生动出现在现场大屏幕时,红旗渠的历史更加鲜活。

“红旗渠精神”作为整场活动的核心,怎么去表达是一件颇为困难的事情。因此,在内容设置时除了采用基础表现形式之外,还采用了新颖的表现手段和艺术形式。

话剧《吴祖太》打破了以往线性叙事的舞台表现手法,林州市红旗渠话剧团团长路明扮演了红旗渠工程总指挥部工程股副股长吴祖太,并与吴祖太事迹发掘者秦晨凯在舞台上展开了一场时空对话,通过对话概述了红旗渠修建的过程与意义。

“吴祖太作为一名来自外地的青年技术人员,将自己短暂而宝贵的一生都献给了红旗渠工程,可以讲述的故事太多。而作为一项伟大的工程,红旗渠可以讲述的内容也很多。所以怎么在有限时间里去展现主题就很难。”秦晨凯告诉记者,他只能删繁就简地讲述一个脉络,引出“红旗渠”这个精神符号,激发现场观众探索欲、求知欲,自己去实地探访、了解。

前不久爆火网络的音乐微电影《我要把水打回来》也出现在了本堂思政课上。来自郑州市金水区金沙小学的学生通过街舞的形式展现了红旗渠修建的艰辛。

他们一经亮相,就在现场引发了惊呼与掌声。

“我们通过街舞表现水桶从没有水到装满水这一过程,艺术化展现红旗渠修建过程。我认为是宣传红旗渠、发扬红旗渠精神的一次有益尝试。”音乐微电影《我要把水打回来》导演、郑州市金水区金沙小学教师马超群告诉记者,“我们希望通过这个舞蹈,激励孩子们像当年红旗渠的修建者们一样,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挑战任何困难。”

作为这堂思政课的关键,如何在舞台上展现红旗渠精神“代代传”?如何让红旗渠精神从舞台上延伸至舞台下?如何从课堂内延伸至课堂外?

“这也是我们策划整场活动重点攻克的地方。”张小可介绍,“与一般舞台演出活动相比,青春思政课是聚焦青年群体、以思想政治理论为核心、融合时代特征与青春话语的特色教育模式。所以,这次活动除了要主题明确、形式丰富、视觉冲击力强,还要把红旗渠精神讲清楚、讲明白,同时‘代代传’。”

因此,在团市委的积极协调下,导演组将“渠二代”张买江、“渠三代”张学义、“渠四代”牛思文和李媛邀请至现场,由他们共同讲述有关红旗渠的故事。从修渠、护渠到发掘修渠历史、弘扬红旗渠精神,一条清晰的“代代传”脉络呈现在舞台上。

同时,在话剧《吴祖太》中,导演组埋下了伏笔,“还有人记得修渠人吗?”“还有人记得红旗渠历史吗?”的提问发人深省。活动尾声,观众在《伟业》背景音乐声中的回答声则振聋发聩,“我们都记得!”这一刻,实现了红旗渠精神从舞台向观众的延伸。

在蜿蜒水渠与巍巍崖壁构筑的天然课堂里,这场70分钟穿越时空的青春对话打动了现场青少年。他们时而屏息凝神,时而皱眉思索,时而热泪盈眶……

“我是一名在林州市上学的外地学生,现在还是一名共青团员。今天这堂思政课让我感受到了红旗渠是一项伟大工程,红旗渠精神值得我们传颂。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像那些修渠人一样,不管遇到任何困难,都要想办法克服,面对挫折永不认输。”来自林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周万通说。该学校另一名外地学生李天予,是一名共产党员。她告诉记者:“我会不断践行红旗渠精神,将它内化为我的成长动力,也会将红旗渠精神带回家乡,带进我未来生活工作每一天。”

作为“渠四代”,牛思文和李媛在活动后表示,会继续不断发掘红旗渠历史,讲好红旗渠故事,发扬红旗渠精神,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深切厚望,“红旗渠精神永在”!

来源:安阳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