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幅图通过一个形象的“氧气小火车”模型,生动展示了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氧输送(DO₂)、氧摄取(VO₂)以及氧提取率(O₂ER)之间的关系,是理解机体氧代谢和组织灌注状态的经典图解之一。下面我们对图中的各个要素进行逐一解释,并结合生理机制
这幅图通过一个形象的“氧气小火车”模型,生动展示了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氧输送(DO₂)、氧摄取(VO₂)以及氧提取率(O₂ER)之间的关系,是理解机体氧代谢和组织灌注状态的经典图解之一。下面我们对图中的各个要素进行逐一解释,并结合生理机制做详细解析。
一、整体结构与概念框架
图中展示了一列载着氧分子的“火车”,火车的车厢代表血红蛋白(Hb),氧气分子(O₂)像乘客一样被“装载”在血红蛋白上,从“肺部装载站(Loading Station)”出发,经过血液循环,被“火车头”——心脏泵出输送至组织(动脉端),然后有部分氧气在组织中被消耗,剩余的则通过静脉回流。
这是一种比喻性模型,反映的是氧输送和利用的生理过程:
- 心脏就是火车头(心输出量);
- 血红蛋白是火车车厢;
- 氧气是乘客;
- 肺是装载站;
- 动脉血氧含量是火车装满后的状态;
- 静脉血氧含量是经过“乘客下车”(氧气被组织摄取)后的状态
二、主要指标解释
1. 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 CO)
- 图中显示心输出量为5 L/min,即每分钟心脏泵出5升血液。
- 心输出量是氧输送(DO₂)的核心动力来源,代表火车运行的速度。
- 心输出量 = 心率 × 每搏输出量。
2. 动脉氧含量(CaO₂)
- 图示动脉氧含量为20 vol%(20 ml O₂/100 ml血)。
- 它表示单位体积动脉血中所携带的氧气量,主要由下列公式计算:
CaO₂ = (Hb × 1.34 × SaO₂) + (PaO₂ × 0.003)
- Hb:血红蛋白浓度(g/dL)
- 1.34:每克血红蛋白可结合的氧量(ml)
- SaO₂:动脉血氧饱和度(一般约97-100%)
- PaO₂:动脉氧分压
- 通常溶解氧很少(
3. 动脉氧输送量(DO₂)
- 图中为 1000 ml/min,表示每分钟通过动脉系统向全身组织输送的氧气量。
- 计算公式为:DO₂ = CaO₂ × CO × 10
- “×10”是将单位从 ml/100 ml 转换为 ml/L。
- 即:20 ml/100 ml × 5 L/min = 1000 ml/min。
4. 氧气摄取(VO₂)
- 图中为250 ml/min,为组织从血液中摄取利用的氧气量。
- 这是基础代谢状态下的人体平均氧消耗量。
- 计算公式为:VO₂ = DO₂ × O₂ER或:VO₂ = CO × (CaO₂ - CvO₂)
其中 CvO₂ 为静脉氧含量。
5. 氧提取率(O₂ Extraction Ratio, O₂ER)
- 图中为25%,表示组织从血液中提取了送达氧气的25%。
- 计算公式为:
O₂ER = VO₂/DO₂= 250/1000 = 0.25
正常值在20%-30%,当氧输送不足时,O₂ER会升高以代偿。
6. 静脉氧含量与SvO₂
- 图中静脉氧饱和度(SvO₂)为75%,即有25%的氧被组织利用。
- 静脉氧输送量为 750 ml/min(1000 - 250)。
- SvO₂ 是判断组织灌注状态和氧利用情况的重要指标:
- SvO₂ 正常为 70-75%;
- 若过低提示氧供应不足或消耗过高;
- 若过高可能是组织不能有效利用氧(如败血症或线粒体功能障碍)。
三、图中流程总结
1. “装车”过程:肺泡氧气进入肺毛细血管,被血红蛋白结合形成动脉血氧(CaO₂),称为“装载”氧气。
2. “运行”过程:心输出量如火车头带动氧气列车通过全身血管系统,将氧气送往组织,形成氧输送(DO₂)。
3. “下车”过程:组织从列车中“下车”部分氧气,用于代谢,形成氧摄取(VO₂),未被使用的氧气则通过静脉血返回心肺,形成静脉氧含量(CvO₂)。
4. “下车”的比例:整个过程中,组织的“提取率”反映了氧气“下车”的比例,即氧提取率(O₂ER)。
四、临床意义与应用
这个模型可以帮助理解和评估不同临床状态下氧代谢变化的机制:
1. 心输出量下降(如心力衰竭、失血)
- DO₂ 减少 → VO₂ 减少 → 组织缺氧;
- 若短期代偿有效 → O₂ER 升高;
- 若代偿失败 → SvO₂ 降低明显,提示组织缺氧严重。
2. 血红蛋白下降(如贫血)
- 虽心输出量不变,但CaO₂ 降低 → DO₂ 下降;
- 同样通过提取率升高代偿,SvO₂ 下降;
- 重度贫血时,需输血提高Hb浓度以改善氧输送。
3. 组织摄取障碍(如感染性休克、线粒体病)
- 即使DO₂正常,组织不能有效利用氧气;
- VO₂下降,O₂ER下降,SvO₂“反常性升高”;
- 需要关注线粒体功能障碍或微循环灌注问题。
五、总结
这幅“氧气小火车”图用一种简单直观的方式,描述了氧输送、氧摄取和心输出量之间复杂却至关重要的关系。它强调了:
- 血红蛋白是氧气的载体;
- 心脏泵血是氧输送的动力;
- 组织摄取量反映代谢需求;
- SvO₂ 和 O₂ER 是评估组织氧供需平衡的关键参数。
临床中掌握这些指标的动态变化,有助于指导液体复苏、输血、升压、机械通气等治疗策略,达到优化组织灌注、避免氧债、改善预后的目的。
来源:重症医学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