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致敬|基建工程兵荣耀鹏城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01 08:55 2

摘要:四十余年时光荏苒,从一片荒芜到一座新城,深圳经济特区从边陲小镇变身国际大都市,拓荒者们以“三天一层楼”的建设速度,成就了这座崛起的“奇迹之城”。作为深圳经济特区第一代拓荒者,两万基建工程兵是“拓荒牛”的生动代表,更是无数创业者筚路蓝缕、敢为人先的集体写照。在“

四十余年时光荏苒,从一片荒芜到一座新城,深圳经济特区从边陲小镇变身国际大都市,拓荒者们以“三天一层楼”的建设速度,成就了这座崛起的“奇迹之城”。作为深圳经济特区第一代拓荒者,两万基建工程兵是“拓荒牛”的生动代表,更是无数创业者筚路蓝缕、敢为人先的集体写照。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基建工程兵刘坤德以深情的笔触回溯往昔峥嵘岁月,以亲身经历讲述基建工程兵的故事。值此节日,我们致敬每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建设者,让“拓荒牛精神”在时代的土壤里,生生不息!

20世纪60年代,为了加快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建设速度,党中央决定:把国家直属施工队伍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个特殊兵种——基本建设工程兵(简称基建工程兵)。

施工队伍改编的基建工程兵,在军旗下庄严宣誓。

基建工程兵1966年8月1日成立,首批成立5个支队(师)、36个大队(团)。此后不断发展壮大到1个大军区级别的总部、9个军级指挥部、32个支队(师)、156个大队(团),还有5个师级技术学校,兵力高峰时约50万人。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兼任政委,开国少将李人林任主任(司令员)。

基建工程兵是“以工为主”的多行业技术兵种,实行国务院、中央军委双重领导体制。在全国28个省、市、区担负冶金、煤炭、石化、水电、交通、航空、航天、兵器等系统重大基建工程以及水文地质普查、铀矿、黄金勘探生产,城市建设、北京地铁建设、新华社通信保障等任务。几乎涵盖了当时国民经济主要管理部门的建设任务,涉及十几个行业。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百万大裁军的部署,1983年根据党中央决定,基建工程兵已完成她的历史使命而撤销改编。大部分部队对口集体转业为地方企事业单位;水电、黄金、交通部队的6个支队(师)、35个团、5万余人列入武警部队序列。

基建工程兵存续的17年里,足迹遍布祖国各地,是火红年代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生力军和突击队。在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成160多个大中型项目,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永载史册。

大潮起珠江,军魂铸鹏城

改革开放,春潮涌动。1979年,中央决策在深圳等地创办经济特区,广东省宝安县撤县改深圳市,为筹办经济特区做准备。基建工程兵从第1支队(师)抽调5个连、第36支队(师)抽调2个连,从辽宁省鞍钢扩建工地和湖南省郴州东江水库工地陆续奔赴深圳,成为深圳经济特区最早的一批建设者和拓荒牛,建成了一批深圳早期名片工程,为日后两万基建工程兵进入深圳埋下了伏笔。1980年初承建了市委大院和当年的上步工业区、今天的华强北商圈第一批工业厂房,1981年初承建了深圳特区第一栋高层建筑——电子大厦,1982年第四季度为全国第一栋高楼——深圳国贸大厦(53层)开挖基坑,1983年穿着军装开工、随后穿着工装竣工的深南中路红岭大厦和统建办公楼等一批标志性工程,为特区的腾飞做出了贡献。

先遣部队在深圳做出的优异成绩,树立了军威,夯实了诚信,受到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广东省委、省政府和深圳市委、市政府向国务院、中央军委申请,调2万基建工程兵到深圳执行任务,并作为特区自有主力施工队伍集体转业深圳。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了广东省和深圳市的请求,1982年第四季度开始,2万多基建工程兵从辽宁省鞍山、本溪、锦州,河北省唐山,河南省郑州,陕西省西安、汉中,湖北省襄樊、荆门,湖南省怀化,四川省万源,贵州省安顺,安徽省马鞍山,上海市宝山钢铁厂等地,奔赴深圳执行任务。

1983年9月19日,2万基建工程兵集体转业,其中部分代表参加了在深圳戏院举行的改编大会。杨洪祥 摄

1983年9月至年底2万基建工程兵集体转业深圳经济特区,8个团改编为8个公司,部队医院改编为基建职工医院(现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这些单位的足迹遍布深圳各个角落,市中心区莲花山顶的广场是302团改编的公司承建的;莲花山公园是16团改编的公司参与建设的;莲花山下的大片建设用地是19团改编的公司移山填海造出来的;像大鹏展翅一样的市民中心东翼是1团改编的公司承建的,西翼是304团改编的公司承建的,2个公司都获得了“鲁班奖”。市中心很多建筑的机电设备是802团改编的公司安装的;很多大楼的地质资料是912团改编的勘测公司提供的。他们还承建了道路、桥梁、机场、车站、码头、医院、学校、高楼大厦等许多工程,铸就了一座座丰碑。 还有8000多指战员充实到深圳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我被安排在深圳市政府基本建设办公室。当时环境非常艰苦,很多人不愿意到特区工作,基建工程兵听党的话,不怕艰难困苦,冲在了前面,成为各单位的骨干力量。很多人后来担任政府机关的处长、局长,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在建设特区的新征程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精神,不断创业创新。

深圳市地标建筑“大鹏展翅”。

战友们在改革创新中创造了许多全国第一。任正非是基建工程兵战友中最有代表性的创业创新者,2万多元起家,创办了世界著名的高科技领军企业——华为公司;我在部队时的直接领导、副参谋长马成礼,集体转业后到物业发展公司任经理,作为业主方负责建设当时中国第一高楼——深圳国贸大厦。他到任后提出了增加楼层、旋转餐厅、楼顶直升机停机坪、观光电梯等一系列项目,带领物业发展公司与中建三局共同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建成后的国贸大厦是我国最早的综合性多功能超高层建筑,是深圳特区对外开放的窗口,至今已接待600多位世界政要到此参观访问。邓小平同志1992年在国贸大厦旋转餐厅发表“南方谈话”,掀起了中国又一轮深化改革的大潮。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25周年时,国贸大厦被评为“深圳十大历史建筑”。

由基建工程兵退役军人主抓的深圳土地使用权制度改革,开启了土地使用权拍卖的先河,敲响了土地使用权拍卖的“第一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因此修改了宪法相关条文。全国各地效仿深圳进行土地使用权拍卖,为现代化建设筹措了大量资金;住房制度改革和物业管理制度改革在全国起到了示范作用。我也干了一件全国首创的事:第一个提出“建设毛坯房”。什么叫毛坯房?毛坯房就是不做室内装修,由用户自己装修才能使用的房屋。20世纪80年代,受经济条件的限制,政府建设的福利房装修比较简单,大部分用户分到房子后,打掉简单装修,再重新装修,既浪费了财政有限资金,用户又多了花一笔钱,随之产生的建筑垃圾在小区里乱堆乱放,对环境造成很大影响。我经过反复调研,提出建设毛坯房,得到深圳市房管局领导的一致赞同。从1990年建设福田区莲花二村住宅小区开始,建设房屋不再搞简单装修,直接提供毛坯房。毛坯房受到用户的热烈欢迎,小区里没有了乱堆乱放的建筑垃圾,保持了优美的环境。1992年莲花二村住宅小区被评为“全国模范文明住宅小区”,全国各地到此取经、参观者络绎不绝,于是毛坯房的建设模式风靡全国30多年。

永远是个兵,银龄再增辉

基建工程兵战友随着年龄的增长陆续退休,但是他们中的很多人退休不退志,保持军人本色,继续活跃在爱心慈善、红色文化等社会公益活动中。

我和段亚兵、沈远彪等众多基建老兵自发创办深圳市拓荒史研究会,响应党中央“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号召,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出资出版记录基建工程兵珍贵历史的书籍、画册;创办基建工程兵战友之家微信公众号,营造老兵心灵家园;拍摄反映基建工程兵艰苦奋斗历程的纪录片和短视频;在笔架山公园和市民中心南广场树立纪念雕塑;举办各类大型主题活动等。这些讲好基建工程兵故事、弘扬拓荒牛精神和深圳特区精神的活动,促使老兵坚定信念,爱国奉献,奋发有为。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增光添彩。

众多战友长期宣讲基建工程兵艰苦奋斗历程,积极弘扬传承特区精神的活动,党和政府以及各类媒体给予了高度关注,基建工程兵的故事登上了中央电视台“国家记忆”“老兵你好”等栏目和其他众多媒体,还进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在2021年举办的“党的百年华诞主题展”中,特别设立了基建工程兵展区,不仅展出了我们捐献的物品和文献资料,还特意创作一尊“投身改革写忠诚”的雕塑,展示基建工程兵拓荒牛精神并作为博物馆永久陈列展出内容。在深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和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等有关单位支持下,这尊雕塑现在已铸铜复制,矗立在深圳市民中心南广场,把军魂基因镌刻在深圳的历史文化长河里,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爱国主义教育打卡点。

2023年,为了纪念2万基建工程兵集体转业深圳40周年,深圳市拓荒史研究会在深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和深圳市关爱行动组委会办公室指导下,联合深圳报业集团、深圳广电集团、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在深圳电视台演播大厅举办“关爱退役军人·致敬拓荒牛”特别活动。这场活动在社会上引起轰动,上了热搜,成为有3000多万人关注的超级话题。这些活动激励老兵凝心聚力听党话干实事,调动了老兵珍惜荣誉和守护荣光的积极性。现在,形成了讲中国故事必定讲改革开放,讲改革开放必然讲深圳经济特区,讲深圳经济特区自然讲2万基建工程兵这样一种社会氛围。基建工程兵艰苦奋斗、埋头苦干精神在深圳这片热土熠熠生辉,拓荒牛的时代风采再次赢得社会的广泛赞誉。

2023年7月30日,在深圳电视台举办“关爱退役军人▪传承奋斗初心”特别活动,与会嘉宾与全体演职人员合影。

我和沈远彪、黄干达等爱心战友及爱心企业发起设立的“关爱拓荒牛基金”和“退役军人关爱基金”,募集善款5000多万元。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组织强大社会力量,配合退役军人事务局开展“致敬英雄”“慰问老兵”“幸福家改造”“特困帮扶”“帮扶就学”等一系列退役军人关爱活动,让大家感受到深圳这座关爱之城的温暖。老兵麻留成家里发生意外火灾,家中所有生活物品全部烧光,生活陷入困境。退役军人关爱基金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指导下,联合13家爱心企业,帮助麻留成打造了一个全新的家。麻留成全家过上幸福生活后非常感动,放大爱心,传递温暖,成为参加慈善公益活动的积极分子。同时,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退役军人关爱基金还开展了弘扬拓荒牛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系列主题活动。特别是承办发放“基建工程兵建设深圳45周年纪念章”这一重要活动,创造了由深圳市政府退役军人事务局和深圳市关爱行动组委会办公室主导、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主办、“深圳市十佳爱心人物”沈远彪出资的荣誉激励机制创新模式,升华了关爱行动的精神内涵。这枚内涵丰富的纪念章也成为深圳城市文化中“军魂”基因的一个标志性符号。

一些热爱篮球运动的基建工程兵老战友还自发组织成立拓荒牛老兵篮球队。从2000年5月起,篮球队在队长黄永明、教练杨亚清的带领下,已走过25年的风雨历程。现在年龄最大的队员80岁,最小的63岁。拓荒牛老兵篮球队成立以来,在内地和港澳地区参加全国性中老年篮球赛累计30余次,荣获各类奖杯、奖牌、奖旗28个(面),其中冠军、第一名奖杯(牌)2个,亚军、第二名奖杯(牌)10个,季军、第三名奖杯(牌)13个,道德风尚奖旗3面。在这支老兵篮球队身上,展示出比金牌更宝贵的东西——“拼搏奉献、英勇顽强、团结协作、崇尚荣誉”的军人特质。

老兵罗朝利组织一些战友长年开展唱红歌活动,2020年在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时,福田区举办“红树林”颁奖晚会,60多位老兵身着65式军装,代表深圳2万基建工程兵高唱《咱当兵的人》亮相,会场顿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2023年在深圳电视台演播大厅举办的“纪念基建工程兵集体转业40周年,关爱退役军人·致敬拓荒牛特别活动”上演出的《追梦老兵》,受到广泛赞誉;2024年退役军人事务部和广东省在广州中山大学举办“老兵永远跟党走”活动上,配合我宣讲基建工程兵,演唱了《基建工程兵之歌》《追梦老兵》,受到各级领导和大学生好评;2024年10月28日,由北京“新时代·中国梦”赛事组委会在北京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演播厅举办的“我和我的祖国文化艺术节”演唱《基建工程兵之歌》《追梦老兵》,荣获金奖。

2020年11月26日,在“红树林奖”颁奖晚会上,基建工程兵老兵高举军旗,高唱《咱当兵的人》。

众多基建工程兵老兵退休后积极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在社区、医院、口岸、车站、码头和重大社会活动上,活跃着许多老兵组成的优秀义工的身影。特别是张维胜老战友,从2019年开始,56岁的他做义工,经常节假日都不休息,甚至大年初一还到口岸疏导游客,7年做了5000多个小时,获得了“百优义工”这一志愿者的最高荣誉;赵志锋年过七旬,同样是一位令人敬佩的老兵义工,他退休后,主动加入香蜜湖街道退役军人红星志愿服务队,发挥余热。机缘巧合的是赵志峰的儿子赵爱华从部队复员后担任福田区香蜜湖街道退役军人红星志愿服务队和应急救援队队长,父子二人秉持“退役不褪色、急时应急、平时奉献”的志愿理念,父子双双参加志愿者行动的典型案例被传为佳话;段亚兵、周顺斌、李平均等老兵常年活跃在“进机关、进学校、进工厂”的宣讲活动中;段亚兵还被退役军人事务局聘为百人讲师团团长;周顺斌给各类媒体宣讲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影像资料100多场次。众多老兵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奉献精神,他们的付出不仅赢得了各级组织和社会的广泛赞誉,更是彰显了老兵退役不褪色,退休不退志,银龄再增辉的高尚情操。

时代娇子,群星闪烁。基建工程兵集体转业的深圳市建设集团系统荣获建筑行业最高奖项“鲁班奖”21个;张宝、靳传勇、张淑运荣获“全国劳动模范”;李新芳、郭宽成、陈修平、刘智华荣获“建设部劳动模范”,刘廷元、汪家玉、管尊香荣获“广东省荣劳动模范”;孙建华、黄和坤、杨仁明等获得“深圳市劳动模范”;邓庭全1982年被广东省政府授予“广东省先进工作者”称号,是深圳2万基建工程兵现役期间唯一受广东省表彰者。目前,深圳11万退役军人中有3位“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其中2位出自基建工程兵(马成礼、刘坤德),有3位“广东省最美退役军人”,其中2位出自基建工程兵(刘坤德、黄干达)。中央电视台国防军事频道“老兵你好”栏目在深圳拍摄《大潮起珠江 军魂铸鹏城》纪录片,第一集《拓荒》有6位基建工程兵讲述(单金生、郭明地、刘坤德、郑举武、罗云水、周顺斌),第二集《梦想家》、第三集《赶路人》有2位基建工程兵叙述(沈远彪、黄干达),第四集《见证》,《大潮起珠江 军魂铸鹏城》共16人出镜,其中8位是基建工程兵,真可谓:基建工程兵荣耀鹏城。

刘坤德

1948年7月生,四川人,中共党员。1966年入伍,1983年转业深圳,历任市政府基建办科长、房管局办公室主任、房地产开发经营公司总经理、利丰房地产公司董事长。1995年获得深圳市先进工作者称号。2008年退休,创办深圳市拓荒史研究会,先后捐资1000多万元,发起设立“工程兵复明基金”“拓荒牛关爱基金”“退役军人关爱基金”。2021年获“深圳最美退役军人”,2022年获评“中国第20届公益节公益人物奖”“广东省最美退役军人”“广东省最美志愿者”,2023年获评“深圳市十佳爱心人物”,2024年获评“全国模范退役军人”。

编辑 黄力雯 审读 伊诺 二审 关越 三审 詹婉容 张颖

来源:读特新闻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