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人聊营口丨花开营口情正浓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1 09:08 3

摘要:辽河,作为东北大地的生命之河,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默默记录着千年的变迁与沧桑。此刻,我站在辽河的岸边,深情地注视着那座倚河而生、历史悠久的港口城市——营口,内心充满了无限的感慨与思索。

辽河边上看营口

讲述人:老边区政协委员、农工党党员 汤寿阁

PART.01

辽河,作为东北大地的生命之河,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默默记录着千年的变迁与沧桑。此刻,我站在辽河的岸边,深情地注视着那座倚河而生、历史悠久的港口城市——营口,内心充满了无限的感慨与思索。

营口,这座地处辽东半岛核心地带、辽河入海口的城市,自古以来便是商贸繁荣、船只穿梭的热闹之所。百年风雨未曾洗去它的风华,反而为这座港城镌刻出独特的岁月印记。我沿着辽河岸边漫步,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帆影憧憧、人声嘈杂的繁荣时代。

辽河汤汤奔流不息,千年潮汐涨落间,早将营口的沧桑剧变写入浪纹。这座百年港城恰似明珠含贝,在辽河入海口处流转着文明的光泽,每个棱面都折射着先民拓海的胆魄。

这里曾是东北亚海上交通的要冲,商船络绎不绝,货物堆积成山,一片繁荣景象。那些古老的码头与斑驳的栈桥,仿佛在向我们讲述着这里昔日的辉煌与荣耀。

PART.02

沿着河岸缓步前行,目光所触之处,皆是历史的烙印。历经风霜的古建筑以无声的语言,每一块砖石、每一根木梁,都承载着岁月的重量与沧桑,像人们讲述着营口的历史。我仿佛能听到那遥远的脚步声,在狭窄的巷弄中回荡,看到那些忙碌的身影,在热闹的码头上奔波。

营口的历史,是一部跌宕起伏的壮丽史诗。从明清樯橹林立的渔港,到汽笛轰鸣的条约口岸,直至今日吞吐万邦的开放新城,三度蝶变皆踏准时代的潮头。这里孕育了无数英勇无畏的儿女,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谱写着营口的传奇。

站在辽河的岸边,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营口,这座百年港城,它的繁荣与衰败、荣耀与屈辱,都是历史的见证。而今日,当我们重新审视这座城市,不难发现,它已经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与活力。现代化的高楼拔地而起,龙门吊架如钢铁森林般擎天而立,集装箱矩阵间跃动着区块链、氢能源等新质生产力的脉搏。营口正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未来的挑战。

海潮寺的晨钟仍与货轮汽笛交响,永远鲜活的不仅是博物馆里的船锚铁锚,更是深植于这座百年港城基因的闯海精神。此刻,我站在辽河的岸边,心中充满了对营口的热爱与崇敬,我仿佛能感受到它的脉动,我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座城市。

PART.03

辽河边上看营口,我领略到了历史的厚重与沧桑,也看到了未来的憧憬与希望。这座百年港城,犹如一部厚重的历史书籍,等待着我们细细品味。而我,愿意成为那个专注的读者,用心去感受它的每一个段落、每一个篇章……

END

关注我们

PART.01

PART.02

PART.03

S

谢谢阅读

N

花开营口情正

讲述人:老边区政协委员卜丽爽

讲述人:老边区政协委员 卜丽爽

PART.01

大石桥·汤池镇金家村

当春风吹醒大辽河的第一朵冰凌花,节气就像雨后竹笋,一节接着一节长起来,惹得春阳潋滟,春水浩荡,一瞬间就催开了千万朵花,照亮了营口的山水画卷,讲述着渤海湾畔这座城市的春天和希望。

(摄影 运延财)

最先跃入眼帘的,是淹没在四月杏花光影里的东部山区。在汤池镇金家村,千千万万朵杏花迎着料峭春风,挤在黝黑倔强的枝杆上,笑着、叫着、闹着。它们把积攒了一年的美和爱,一股脑儿全都洋溢在天地之间,蓬勃着山岭沟壑,澎湃着村庄家园。而整个村庄因着杏花的到来,有了分外的诗意。牧童遥指过的杏花村,穿越千里在这儿落了户、扎了根。

PART.02

盖州·归州镇二台子乡石棚

(摄影 任家齐)

归州镇浮渡河岸畔,盖州古石棚顶着世界第一的巨大身躯,像一只沉默的方舟,载着青铜时代的密码停泊在二台乡的桃花林里。在甜桃之乡,不只石棚爱着这片土地,外来的人也会爱上。村民们穿梭在桃花林里,比蜜蜂还要欣喜忙碌。在他们眼里,桃花不仅仅是花,是美丽,更是好日子里的甜。其实,早在二月初,在一座座现代化大棚里,桃花已经开放,新质生产力正在犁出一条更早更快的致富路径。而现在,春风漫卷,整片山坡、整个村庄,都荡漾在桃花流水之中,这含着笑的每一朵花,就是一个希望,千千万万朵花,汇聚起来,就是越来越明亮的生活。

PART.03

盖州·冰泉山庄

(摄影 陈继桐)

沿着盖州榜式堡镇冰泉山庄的山路,前行,一路相遇的还有古井、古树、观雪台、祈福树……,一步步,逶迤出一幅宋绢版的山村春色图。这时,你要抬头,要仰望,要以无尘之心接纳这一树洁白。

据说,这些梨树已经长到了100岁。每年,它都会掏出修炼一年的圣洁,撒向人间。它抛洒的白,超越了季节,成为春天里最美的一场雪。来到这里,什么都不需做,就静静坐在石径的台阶上,望望天,看看山,听听风。这里自动屏蔽世俗声。在自然面前,人类和其他万物一样,只能感恩和缄默。

PART.04

大石桥·建一镇黄丫口野杜鹃

随着五月继续行走。黄丫口的山坡上,百年野生杜鹃丛林里,杜鹃花开了。山顶的风仍有些湿冷,花瓣娇柔单薄如纱似绸,淡淡的粉和白,就像童话写在花蕊上,再被溪水濯洗了,透明,清亮,极简又坚韧。

(摄影 邓敏)

站在山顶,“一脚踏三地”,呼吸着氧气爆表的空气,落入眼中的,还有无尽的绿,随着山形远去。从这里向南,丁隽一烈士纪念碑正在阳光下闪光。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的他,年仅20岁。“唯有牺牲多壮志”,为了纪念他,村子因此改名为“建一”村。在营口,红色基因早已镶嵌在城市乡村的肌理之中,淬炼成每个人坚不可摧的信仰,筑牢城市的底色。

PART.05

盖州·古城

(摄影 运延财)

还是五月,槐花的清香弥漫在盖州古城的街巷中,与古城钟声缠绕千年。四千年人类活动史、两千年建城史、汉代就是商贾云集的辽东重镇,清代中叶,成为东北的“财货通衢”,“名闻八闽,声达三江”。走入古城,耳边不时响起辽南剧激昂顿挫的唱腔,国家级非遗项目“辽南皮影戏”传承人正在展示皮影雕刻技艺,她用指尖复活百年记忆;盖州高跷《打渔杀家》则用率性的跟头翻过坎坷成就大道。走累了,还有双台子、熊岳的温泉静侯归来,热汽腾腾的水流,为游客洗去人生羁旅的疲惫和灰尘,亲近自然之水,怀揣智者之乐。

PART.06

鲅鱼圈·望儿山公园

(摄影 王艳军)

同样伫立在阵阵槐香中的,还有一位老母亲,等待世人朝拜。这就是望儿山,亿万年来,她站在渤海湾畔,眺望着,盼望着。山顶上的藏式青砖塔,犹如母亲高举的手臂,向着大海的方向召唤着远方的游子。慈母望儿归的传说,赋予了这座小山母爱的深切内涵。从1995年开始,以“爱母亲、爱家乡、爱祖国”为主旋律的中国营口望儿山母亲节,举办了整整30年。沿着蜿蜒的山路拾级而上,山上的一草一木,似乎都在见证着母爱的坚韧与执着。站在山顶,极目远眺,沧海辽阔无涯,母爱深沉如斯。

PART.07

营口·西海岸鸟浪

(摄影 邓敏)

沐浴在槐香中的,还有营口百里西海岸。从辽河老街出发,一路向南,营口鸟浪广场、营口西炮台遗址、牛耳广场、辽宁团山国家级海洋公园、仙人岛白沙湾等一批自然和人文景观串珠成链,成为打造环渤海高品质“文体旅”目的地中闪亮的新地标,为营口西海岸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在营口全面振兴发展过程中奏响了“山海之美、文体之韵”的响亮乐章。

PART.08

老边区·柳树镇东岗子葵花小镇

六月的葵花小镇,一张张金色笑脸,向着远道而来的人们打着招呼、问着好。老边区东岗子村,只是辽南一座再普通不过的小村庄,有了葵花,炊烟都是幸福的模样。

(摄影 邓敏)

其实,这些向日葵完全是后来居上的外来移民。在肥沃的大地之上,东岗村人都有一股子牛劲。过去,他们曾经种出“岗豆”,成为家家户户餐桌上的美好记忆。如今,他们搭上新质生产力的翅膀,扎牢城市的“菜篮子”。东岗村人就是这样,认准了一件事,就会拿出所有勇气淬炼、锻打、编织出金光闪闪的新生活。

花开营口,与幸福共“营”。从东到西,从北向南,无处不在的山海之美、文体之韵在万紫千红中,涌动着,蓬勃着,一幅百花齐放的新画卷正在营口大地之上徐徐展开。

S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