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年入伍,他转志愿兵后爬围墙出去与姑娘约会,后来成了当地人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1 18:23 2

摘要:"喂,老王!没想到吧,老子又来看你了!"我一推开门,就看到老王正在擦他那双锃亮的军靴。十年了,这家伙退伍后还保留着当年的习惯。

【本故事部分情节虚构,请师友们理性阅读,切勿对号入座,感谢阅读,您的支持就是我继续创作的动力!】

"喂,老王!没想到吧,老子又来看你了!"我一推开门,就看到老王正在擦他那双锃亮的军靴。十年了,这家伙退伍后还保留着当年的习惯。

老王抬头,脸上露出熟悉的咧嘴笑,"哟,老张来了!你小子还记得我这老兵啊!来来来,快坐!"

我坐在他家那张缺了一个角的木凳上,目光不自觉地飘向墙上那张泛黄的老照片——74年我们刚入伍时拍的。那时候的我们,站得笔直,脸上带着青涩和紧张,浑身上下透着农村娃进城的局促。

记得那是1974年盛夏,我刚满18岁,从村里被征兵到了边防连队。临走那天,老妈硬是塞给我两个煮熟的鸡蛋和一把老家炒的花生米,说是路上饿了垫垫肚子。她还给我缝了个针线包,红布上绣着歪歪扭扭的"平安"二字。

"记得给家里写信啊,有空就回来看看。"老妈抹着眼泪说。那会儿农村人,能出去当兵是光荣的事,可也是离家远的事。

新兵连的生活比我想的苦多了。以前看电影里演的,当兵就是站岗放哨,威风凛凛。可真到了部队,才知道叠被子这一关就能难倒一大片人。被子要叠成"豆腐块",棱角分明,用钢板一拍,啪一声脆响。刚开始我这个从来没叠过被子的愣头青,可是遭了罪了。

"张小贵!你这被子叠的啥玩意儿?像个馒头似的!重来!"班长老李每天都冲我吼。那会儿我心里直嘀咕:叠个被子跟打仗有啥关系啊?后来才明白,这是训练咱的细心和耐心,点滴小事才能见大事。

部队里吃饭也有讲究。饭前要喊"报告,我要吃饭",吃完还得喊"报告,我吃完了"。刚开始不习惯,有次忘了喊,被值班员罚站了半小时。军营伙食其实还行,就是没什么油水。那时候最想家的就是想老妈做的红烧肉,有时晚上躺在床上,闻着别人偷偷塞进来的辣条味儿,肚子就"咕咕"叫。

那年代没啥娱乐,休息时间最大的乐子就是收音机里放的《收获》和《新闻联播》。有个老乡从家里带了盒磁带,里面是邓丽君的歌,大家轮流借着听,生怕被指导员发现。

新兵训练三个月后,我被分到一个炮班。班里有个老兵叫王大勇,就是刚才说的老王。这家伙比我大两岁,已经在部队混了一年,是个"老人"了。

"小张,哪儿的啊?"老王叼着根草,懒洋洋地问我。

"河南南阳。"

"嚯!南阳?我是信阳的!咱俩老乡啊!"从此,我和老王就成了"老乡",虽然实际上我们还相距几百里地。

边防连队的生活有规律得很。早上五点半起床,六点出操,七点吃早饭,然后是各种训练和工作。站岗是最难熬的活,尤其是夜里。冬天北风呼啸,手冻得跟冰棍儿似的,眼睛都睁不开,可还得保持警惕。我第一次站夜岗,硬是把脚趾冻出了冻疮,疼得半夜直抽抽。

"拿点儿火药灰抹上,管用!"老王教我,还真别说,还真管用。

连队的宿舍是大通铺,一溜儿睡十来个人。晚上睡觉前,战友们总爱聊天。老家的事,家里的姑娘,还有谁又收到家信了。老刘最喜欢说他媳妇儿,天天念叨;老李则爱讲他家乡的山,说是有多好多好;胖子小陈整天念叨他妈做的红烧肉,听得我们直流口水。

老王不同,他老念叨着想多干几年,当个志愿兵(现在叫士官),在部队扎根。我那时候只想着服完两年回老家种地,毕竟家里没别的壮劳力。

有天晚上,老王突然神神秘秘地凑过来:"小张,哥们跟你说,你看见村口那个卖豆浆的姑娘没?那辫子甩得,那小脸蛋儿,啧啧..."

"看见了,怎么了?"我一脸茫然。

"今天我值完班,她冲我笑了!"老王眼睛亮得跟灯泡似的。

我撇撇嘴:"得了吧,人家那是对顾客都笑。"

谁知没过几天,老王跟我说他跟那姑娘搭上话了,名叫小芳,是附近生产队的。更让我吃惊的是,老王居然为了跟人家见面,翻墙出去了!

"你疯啦?被抓住可是要被关禁闭的!"我吓得不轻。

"怕啥!去去就回,机灵点儿,没人知道!"老王满不在乎。

结果那天半夜,老王翻墙回来的时候,正好被值班员老杨逮了个正着。关了三天禁闭不说,还被连长骂得狗血淋头:"你小子要是再敢跑出去,老子就把你送回老家!"

可老王这人倔,认准的事八头牛都拉不回来。禁闭出来没几天,又翻墙出去了。就这样来来回回,居然没被连队开除,大概也是因为老王平时表现确实不错,打靶第一,跑步第一,就是这臭毛病改不了。

"老王,你这不是找死吗?"我问他。

"值了!"老王咧嘴一笑,露出一口黄牙,"小张,你是不知道,小芳多好啊!两条大辫子,笑起来有小酒窝,说话声音比收音机里的播音员还好听!她爸妈都知道我了,说我要是转志愿兵,他们就同意处对象!"

我当时就愣了:"就冲你这翻墙的事,人家爸妈还能同意?"

"嘿嘿,你不懂,人家小芳爸就是咱们这儿退伍的老兵,特别讲义气,说我有胆量!"

老王是个靠谱的战友。有次我发烧到39度,他二话不说背着我去连队医务室,还把自己姐姐寄来的"大白兔"奶糖分给我吃。炎热的夏天,他主动替战友站岗;寒冷的冬夜,他悄悄多烧一壶开水让大家暖手。虽然对外人有点冷,但对战友,那是真心实意掏心窝子。

76年,我服完两年义务兵就准备退伍了。老王却如愿以偿转了志愿兵,准备在部队多干几年。临别那天,老王非要送我到车站。

"小张,回去好好过日子啊,别忘了给哥写信!"老王拍着我肩膀,眼圈都红了。

"你也是,别老翻墙了,哪天摔坏了可没人管你!"我笑着说。

"嘿,那能一样吗?告诉你个好消息,小芳答应我了!等我年底休假回老家办了手续,就把她接到大院来!"老王挠挠头,不好意思地笑了。

我惊得下巴都要掉了:"真的假的?那个翻墙去见的姑娘?"

"那当然!你小子不信啊?等我成了咱们大院里的一家之主,第一个请你来喝喜酒!"老王拍着胸脯保证。

回到老家后,我过上了农村人的日子。种地、娶媳妇、生娃,平平淡淡。每隔一阵子收到老王的信,知道他在部队干得不错,当上了班长,后来又当了排长。更让我意外的是,他真的把小芳娶了,还在部队大院安了家,生了两个娃,一男一女,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十年后的今天,我专门请了假,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来看他。如今的老王,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毛头小子了。多了几分沉稳,但那股子倔劲儿一点没变。他家墙上挂着全家福,小芳确实如他所说,笑起来有两个小酒窝,温柔贤惠。

"老王,你小子真有出息!"我由衷地说,"当年那个偷偷翻墙的兵,现在成咱连队的排长了,还把姑娘娶了,成了当地人!"

"哪有啥出息,就是运气好。"老王拿出两瓶啤酒,憨厚地笑着,"要不是当年翻了那道墙,哪有今天这小家?"

那道墙,对老王来说,不仅仅是军营与外界的界限,更是他人生的一道坎。翻过去了,就有了不一样的风景。

"来,老张,喝一个!"老王举起杯子,"敬咱们那段军营岁月!"

"敬那道你翻过的墙!"我举杯笑道。

酒不醉人人自醉。我和老王聊起了当年的事:一起站岗时偷偷打瞌睡差点被抓;大冬天井里的水结冰,洗脸洗得龇牙咧嘴;食堂大师傅做的红烧肉,虽然肥了点,但香得不得了;还有那次全连大扫除,我们把地板擦得能照见人影,结果第二天操练,又满是泥巴...

话匣子一打开,就关不上了。那些青春岁月里的苦与乐,就像老酒一样,越陈越香。

日子不同了,我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土地,种着自家的田,过着普通农民的生活;而老王,在部队扎了根,还通过小芳成了当地人,融入了这座小城。不同的选择,却都过出了自己的味道。

临走那天,老王非要送我去车站。恍惚间,仿佛又回到了十年前我退伍的那天。只是这一次,站台上多了小芳和两个孩子。

"叔叔,你下次来,我教你打弹珠!"老王的儿子小军拉着我的手说。

老王拍拍我的肩膀:"兄弟,常来啊!别等下次过个十年!"

"下次你们全家来我家,包饺子给你们吃!"我笑着说。

火车缓缓开动,我站在车窗前,看着老王一家四口的身影渐渐变小。生活就是这样,有人选择留下扎根,有人选择回到原点。但无论怎样,那段军旅岁月,都是我们共同的财富,永远珍藏在记忆深处。

坐在回家的火车上,我想起了老王常说的一句话:"人这辈子,总得为自己翻一次墙。"是啊,有时候,生活需要那么一点勇气和冒险,才能遇见不一样的风景。

师友们,这个故事最打动你的地方在哪里?

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来源:李德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