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摊牌了,郭台铭做梦也没料到,中国市场赏饭吃的时代结束了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30 20:45 3

摘要:富士康靠着中国市场这块大蛋糕,一跃成为全球电子代工的龙头老大,谁看了不得说一句“牛”。可这几年,风向变了,中国大陆市场不再像以前那样敞开怀抱“赏饭吃”,反而对富士康越来越挑剔,甚至有点冷眼相待的意思。

郭台铭是富士康的大老板,曾经在中国大陆市场上风光无限,赚得那叫一个盆满钵满。

富士康靠着中国市场这块大蛋糕,一跃成为全球电子代工的龙头老大,谁看了不得说一句“牛”。可这几年,风向变了,中国大陆市场不再像以前那样敞开怀抱“赏饭吃”,反而对富士康越来越挑剔,甚至有点冷眼相待的意思。

郭台铭估计做梦都没想到,自己手里这碗“金饭碗”有一天会端不稳。这篇文章就来聊聊这背后的原因,看看富士康和郭台铭到底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又该咋办。

郭台铭1950年,他出生在台湾。1974年,他拿了家里给的几万块钱,创立了鸿海精密工业,也就是后来的富士康。

那时候,富士康就是个小作坊,做电视机旋钮这种不起眼的小零件。可郭台铭这人脑子活,手也勤,硬是把这小厂子干成了全球代工的“大哥大”。

富士康能有今天,靠的就是中国大陆市场这股东风。上世纪80年代末,郭台铭看准了大陆的廉价劳动力和巨大市场,带着富士康扎根深圳。

从那以后,富士康在中国大陆开花结果,工厂遍地开,员工最多的时候号称130万,郑州的厂子更是全球最大的iPhone手机组装基地。

苹果、戴尔、惠普这些大牌都找富士康代工,尤其是苹果的订单,简直就是富士康的命根子。郭台铭自己也说过,富士康能喂饱这么多人,全靠中国大陆市场这口饭。

那时候的富士康,真是风光无限。

中国需要就业机会,富士康就提供了几百万个岗位;中国想发展经济,富士康就带来了出口创汇。可以说,富士康和中国市场是互相成就。可这世道,没有永远的好日子,富士康的好时光,也慢慢到了头。

这几年,中美关系闹得不可开交,贸易战一打起来,富士康首当其冲成了“夹心饼干”。

美国加关税,逼着企业把生产线搬出去,中国供应链又被卡脖子,富士康的日子不好过了。2018年,美国开始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电子产品首当其冲,富士康的成本一下子涨了不少。

更别提特朗普政府还喊话让苹果把生产搬回美国,这让富士康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的布局。

为了躲风险,富士康开始把一部分产能往外移,印度、越南这些地方成了新宠。

可这事哪有那么简单?中国市场的生产效率和配套设施,不是随便哪个国家能比的。富士康一边舍不得中国市场,一边又得应付美国压力,真是左右为难。

中国这几年发展快,政策也在变。从以前的“招商引资欢迎来”,到现在“高质量发展自己干”,富士康靠低成本吃饭的企业有点跟不上节奏了。

政府开始推产业升级,支持华为、小米这些本土品牌,扶持高科技产业,对富士康这种劳动密集型代工企业就不那么热情了。

环保和劳工权益也是大问题。富士康以前靠着低成本扩张,环保这块没少被诟病。2010年,深圳厂子就因为污染问题被查过。

后来员工跳楼事件又闹得沸沸扬扬,政府开始盯着富士康的用工管理。现在中国要求企业绿色生产、保护工人权益,富士康光整改就得花不少钱,利润自然不能像以前。

以前富士康选大陆,就是因为工人便宜又好用。可现在大陆的经济起来了,工人薪水也跟着涨。

郑州厂一个普通工人,月薪从十年前的1000多块,涨到现在的4000多块,还不算加班费。劳动力成本一高,富士康这种靠人海战术赚钱的模式就吃不下了。

更别提年轻人现在不愿意进厂了。

90后、00后宁可送外卖、做直播,也不乐意在流水线上干活。富士康招人越来越难,郑州厂甚至得靠政府帮忙拉人。成本一涨,利润一薄,郭台铭哪还能像以前那样躺着数钱。

大陆市场不好混了,富士康就想着往外跑。

印度这几年成了富士康的重点,郭台铭砸了100多亿美元,要在那儿建厂。苹果也乐意配合,把一部分iPhone生产放印度。

越南、印尼这些地方也在富士康的计划里,听说还打算在美国弄点项目,分散风险。

可这路子没那么好走。印度基础设施差,工人技能也跟不上,富士康在那儿建厂没少碰壁。

美国那100亿美元的威斯康星项目更是成了笑话,建了几年没啥动静,最后还被微软接手了。郭台铭想靠多元化跑出去,可现实是,哪哪儿都不如中国市场这块宝地。

劳动力贵了,富士康就想着用机器代替人。

这几年,富士康没少在自动化上下功夫,郑州厂的流水线已经开始用机器人干活。

郭台铭还喊话要搞“关灯工厂”,就是全自动生产,连灯都不用开。可这技术升级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得烧钱,得时间,短期内救不了急。

除了自动化,富士康还想转型高科技,搞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可说实话,富士康干了这么多年代工,真要跟华为这些技术大牛比,还差着一大截。

跑出去归跑出去,富士康还是舍不得中国这块大蛋糕。

2023年,富士康在郑州又投了个新总部大楼,说是要搞电动车、储能电池这些新业务。郭台铭也明白,大陆市场再变,也比印度、越南靠谱。

他还找了些本土企业合作,想借人家的技术分杯羹。这态度摆明了是想跟大陆市场缓和关系,别真闹僵了。

郭台铭自己惹的祸

郭台铭这人,野心不小,光做生意还不够,还想玩政治。

2019年和2023年,他两次跑去选台湾地区领导人,结果一次比一次惨。他在竞选时有些话说得太直白,比如“大陆经济靠台湾”之类,惹得大陆很不高兴。

富士康在大陆混,靠的就是跟政府关系好,郭台铭这么一闹,富士康的日子自然不好过。

郭台铭个人决策也给富士康添了不少乱。美国威斯康星那项目,吹得天花乱坠,结果到现在还是个空壳。印度投了100多亿,可生产效率上不去,苹果订单还是得靠大陆厂撑着。

这些失误让富士康的钱袋子瘪了不少,也让外界开始怀疑郭台铭的判断力。

市场分析师都说,富士康靠“赏饭吃”的时代过去了。以后竞争只会更狠,政策也不会再偏向它。

有人建议富士康赶紧转型,别老想着代工,多搞点自己的技术出来。还有人说,富士康得跟大陆政府多沟通,别老想着跑,能站稳脚跟才是硬道理。

普通人对富士康的看法也变了。以前觉得富士康牛,给大陆人带来了工作和钱。可现在有人觉得富士康赚了那么多,该感恩大陆市场,而不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

郭台铭那些争议言论一出,网友直接开喷,说他“吃里扒外”。舆论一变,富士康的口碑也跟着滑坡。

结语

贸易战、政策调整、成本上升,再加上郭台铭自己的折腾,富士康的好日子确实到头了。

可这不意味着富士康就没戏了,毕竟它在大陆根基深,技术也有积累。只要郭台铭能放下架子,尊重市场,带着富士康好好转型,未必不能再翻身。

富士康跑出去可以,但别指望能有取代中国的地方。中国大陆市场这碗饭不好吃了,可也不是没饭吃,就看富士康和郭台铭能不能端得下这新碗了。

参考资料:

1、富士康零售帝国扩张或受挫:万马奔腾不见起色 第一财经日报 2013-03/07

2、投资10亿建大楼,富士康重回河南 新浪财经 2024-07-31

来源:古凌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