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1977年我当兵三年时,放弃了提干当营部书记,毅然决定退伍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02 11:31 2

摘要:"老刘,快看看这帮新兵,跟咱们当年一个样!"我拍拍战友的肩膀,看着操场上跑步的小伙子们,不禁感慨。1977年,我也是这么懵懵懂懂地进了军营,却没想到,三年后会做出那个让很多人不理解的决定。

【本故事部分情节虚构,请师友们理性阅读,切勿对号入座,感谢阅读,您的支持就是我继续创作的动力!】

"老刘,快看看这帮新兵,跟咱们当年一个样!"我拍拍战友的肩膀,看着操场上跑步的小伙子们,不禁感慨。1977年,我也是这么懵懵懂懂地进了军营,却没想到,三年后会做出那个让很多人不理解的决定。

那时候,能去当兵可是光荣事。我家在河北农村,高中毕业后被村里推荐入伍。爹妈高兴得不行,杀鸡宰鸭,请亲戚们来吃饭。临走那天,爹把他的旧皮箱翻出来,里面装着我的换洗衣服和妈包的几个鸡蛋饼,说是路上饿了吃。

"儿子,当个好兵,给咱老张家争光!"爹拍着我的肩膀,眼眶有点红。

第一次穿上军装,看着镜子里的自己,说实话,挺自豪的。可没两天,这份自豪就被连队的生活"捶"没了。早上五点半起床,叠"豆腐块"被子,跑操,训练,一天下来腰酸背痛。最让我受不了的是内务整理,我那被子总是叠不好,班长隔三差五就给掀了。

"张小子,这被子叠得跟你家饼似的,重来!"班长老王嘴上凶,其实人不错,总是偷偷教我怎么叠被子。

记得刚下连队那会儿,分到了通信班。因为高中毕业,识字多,当时班里就我一个高中生,其他都是初中文化。班长让我负责记录每天的工作和训练情况。说是轻松,其实也挺累的,晚上别人休息了,我还得写工作日志。

"老张,帮我写封信呗,给我对象。"老李凑过来,不好意思地说。

"行,写啥?"

"就写我想她,训练挺好的,别担心。"

来来回回写了五六封,都说太肉麻,最后憋出一封,老李美滋滋地拿去寄了。那时候,战友们有啥都爱找我帮忙,慢慢地,也就熟络了。

部队的饭菜其实挺一般的。每天早上是稀饭咸菜,中午和晚上一般是大白菜炖土豆,肉少得可怜。逢年过节才能改善一下伙食,加个鸡腿或者红烧肉。那时候最期盼的就是星期天,能吃上馒头和鸡蛋汤,简直是享受。

有次站岗,是冬天,零下十几度。穿着棉大衣,还是冷得发抖。规定是两小时一换岗,可那天不知怎么搞的,交接的人没来,我硬是站了三个小时。回去后,脚趾头都冻木了,老王赶紧帮我搓脚,嘴里还骂骂咧咧的:"下次这样,直接回来,冻出毛病谁负责!"

"班长,站岗不能擅离职守啊。"我嘿嘿笑着。

"傻小子,命要紧!"

部队的友情,就是这么朴实。老王比我大五岁,家里条件不好,每次发津贴,他总是省着花,给家里寄钱。我呢,拿了钱就想着买点好吃的,改善伙食。有一回,老王悄悄塞给我一块钱:"听说你想买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去吧。"

第二年,我被选到营部当文书。说实话,这是个美差,不用站岗放哨,不用参加体能训练,还能接触到不少机密文件和上级首长。工作是打字、整理资料,有时候还要参加一些会议记录。营部的伙食比连队好多了,经常有肉吃,冬天还有暖气。

"小张,你这字写得不错,有文化。"营长经常这么夸我。

其实我挺享受这份工作的,觉得自己很重要。慢慢地,营长开始让我参与一些文件起草,政工干部也经常找我帮忙写材料。年底总结表彰,我被评为先进个人,还上了光荣榜。

1977年初,部队开始考虑提拔一批政工干部。我因为表现好,再加上有高中文化,被列入了提干名单,预备担任营部书记。这个消息传回连队,战友们都替我高兴。老王专门来营部看我,带了他存了好久才买的一盒饼干,说是庆祝。

"小张出息了啊,以后可得帮衬兄弟们!"老王拍着我的肩膀说。

我笑着点头,可心里却五味杂陈。那段时间,全国刚刚恢复高考,报纸上天天都有相关消息。我偷偷剪了不少报道,晚上躺在床上看,心里痒痒的。

有天晚上,我听营部收音机里播了一个大学生的采访,说是学习新知识,将来为国家建设做贡献。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营长,我想退伍。"第二天,我鼓起勇气说出了这句话。

营长先是一愣,然后笑了:"小张,是不是提干的事还没定下来,你着急了?别急,上级已经批准了,就等发文件了。"

"不是的,营长。我想回去参加高考。"

"你疯了吧?提干多难得的机会啊!转业后就是干部,工作分配好,待遇也不错。考大学?万一考不上呢?"

接下来的日子,政委、教导员轮番找我谈话。老王也来劝我:"小张,你是不是傻?现在多少人挤破头想提干啊!"

我只是笑笑,心意已决。部队三年教会了我坚持和克服困难,也让我更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最后一天收拾行李时,老王又来了。他带来一个小本子,里面抄着高考的一些资料和公式,说是托在县城工作的亲戚帮忙弄的。

"你小子倔脾气,拗不过你。这是我找人要的复习资料,拿去用吧。"说着,他从兜里掏出20块钱,"这是我的津贴,你拿着买复习资料。"

"老王,我不能要。"我推辞着。

"拿着!考上了,请我喝酒就行。"老王硬塞给我,转身就走,背影有点落寞。

退伍那天,下着小雨。我换上便装,背着那个装了三年军旅回忆的旧皮箱,站在部队大门口。回头看了一眼,心里满是不舍。

回到家乡后,爹妈起初很不理解我的决定。村里人也议论纷纷,说我放着好好的干部不当,真是脑子进水了。我没解释太多,只是每天帮着干完农活,晚上就点煤油灯学习。

那一年冬天特别冷,手冻得发僵还在写题。妈心疼我,总是半夜起来给我煮点面条或者热点水。爹虽然不说,但我知道他也在默默支持我,村里人说闲话时,都是他帮我怼回去的。

1978年夏天,我参加了恢复后的第二届高考。那天考场上坐满了像我一样的年轻人,有刚毕业的高中生,也有工人、农民和退伍军人。我做题时,脑子特别清晰,部队养成的沉着冷静帮了大忙。

录取通知书来的那天,全村都沸腾了。我被省师范学院录取,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爹抹着眼泪,说没白疼我这个儿子。妈则忙着给我准备行李,生怕我去学校受委屈。

大学四年,我学的是中文系。毕业后分配到了县里的中学当老师。每当看到学生们求知若渴的眼神,我就想起自己当年的选择,庆幸自己勇敢地追求了梦想。

工作后,我给老王写了信,告诉他我现在的情况。没想到他回信说自己转业到了一家国企,当了科长,还结了婚,有了孩子。信的最后他写道:"小张,看来咱俩都没走错路。"

是啊,人生没有标准答案,只有适合自己的选择。如今回首那个决定,我从不后悔。部队的三年经历,是我一生的宝贵财富;而那个看似"傻"的选择,却让我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有时候,同事们聚会,听说我是退伍军人,总爱问我部队的事。我就会讲起那些站岗、训练和战友情谊的故事。每当这时,我都会想起老王、营长和那个雨天。有些选择,当时看似荒谬,日后回望,却是人生的转折点。

退伍45年了,那本老王送我的笔记本我一直留着,虽然已经泛黄破旧,但每次翻开,都能闻到那段青春岁月的味道。

师友们,这个故事最打动你的地方在哪里?

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来源:李德龙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