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毛选感悟:如果你渴望创业成功,请一定看完这1500字干货!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1 02:26 2

摘要:新中国刚成立那会,比咱现在很多初创公司难太多了:经济崩了,工业底子薄得透光,外面还被西方 “卡脖子”封锁。要是那时候啥都想立马搞,既要搞工业,又要搞农业,还想跟国外硬刚,你说能行吗?

在我们老祖宗的智慧里,有个特别狠的思维;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这个思维放到我们现在的创业场来说白了就是:别啥都想干!

很多人创业失败,主要就是栽在“四面出击”上,今天这个项目还没干明白,明天又追了个风口,最后啥都没做成。咱们的教员早就看透了:

资源、精力就这么点,撒胡椒面似的乱撒,不如攥成拳头狠狠砸向一个点。

新中国刚成立那会,比咱现在很多初创公司难太多了:经济崩了,工业底子薄得透光,外面还被西方 “卡脖子”封锁。要是那时候啥都想立马搞,既要搞工业,又要搞农业,还想跟国外硬刚,你说能行吗?

教员在七届三中全会上敲黑板:“不要四面出击!” 先抓最核心的事;恢复经济、稳定民生。就像开公司,连员工工资都发不出来,还想着搞品牌升级、拓展新业务,这不扯吗?先把现金流稳住,把核心产品打磨好,才有底气谈后面的事。

你看,当时就是集中力量搞土地改、恢复生产,短短三年就让经济站稳了脚跟。要是那会乱发力,今天跟这个国家硬刚,明天在某个领域硬磕,早就被“各个击破”了。创业也是一样的道理,刚开始没资源没名气,就得学教员先解决最要命的问题。

现在好多创业者,看见风口就想扑:今天直播火了,赶紧搞团队开账号;明天AI热了,砸钱买设备搞研发;后天跨境电商赚钱,又想分一杯羹。结果呢?团队精力分散,资金链断裂,最后啥都没做成。

为啥?你想想,初创公司就像刚学走路的小孩,你让他同时学跑步、跳高、游泳,能顾得过来吗?正确的做法是:先把一件事做到极致,撕开一个口子再说

举个现成的例子:小米刚做手机时,没跟苹果、三星比高端,也没搞“全能型手机”,就死磕一个点;性价比。“为发烧而生”,专门讨好那些想买高性能手机却预算有限的年轻人。靠这一招,短短两年就卖出千万台,攒下第一波用户。后来才慢慢拓展到充电宝、智能家居,现在成了生态帝国。

要是小米一开始就想着“既要高端,又要性价比,还要搞折叠屏”,早就被其他的大厂挤没了。聚焦,就是用最小的力,在关键位置捅出大窟窿来。

教员有句话特别实在:“看见10只兔子,你到底抓哪一只?有些人一会儿抓这个,一会儿抓那个,最后可能一只也抓不住。”

放到创业里来说;“兔子” 就是机会。现在社会不缺机会,缺的是“不贪心”的定力。你身边肯定有这样的人:看别人做抖音赚钱,马上注册账号,拍了几条视频没流量,又去搞小红书;做了半个月小红书没起色,又听说直播带货能暴富,扭头就去学话术。三个月下来,账号没一个做起来,时间和钱全打水漂。

真正聪明的创业者,会先问自己:“我手头的资源,精力,能把哪件事做到80分以上?” 比如瑞幸咖啡,刚开始就盯着“高性价比咖啡”,用低价 + 外卖模式,在星巴克垄断的市场里撕开缺口,现在全国门店比星巴克还多。要是瑞幸一开始就想着 “既要卖咖啡,又要卖蛋糕,还要搞高端体验”,也许早就凉了。

最后送所有创业者一句话:少即是多,慢即是快

很多人创业时总怕“错过机会”,结果掉进“啥都想做”的陷阱。你要记住:在你没有绝对优势时,分散力量就是自杀。与其把100万分成10份,每份10万去试错,不如把100万砸到你坚定能做80分以上的一个点上,砸出个响来。

就像打仗,教员从来没让小米加步枪的队伍跟敌人正面硬刚,而是集中兵力打游击战,先在局部形成优势。创业也一样:先找到自己的“核心优势”,可能是某个细分市场,可能是一项独家技术,甚至可能是你比别人更能吃苦的狠劲,然后把所有资源怼上去,直到撕开市场的口子。

别觉得“聚焦”会让你错过机会,真正的机会,永远留给那些在一个领域扎得够深的人。下次想跟风追热点时,先问问自己:“这件事,能帮我在核心业务上前进一大步吗?” 如果不能,果断放弃。创业不是比谁做的事多,而是比谁能在关键的事上,做到别人做不到的极致。

来源:林姐的情感树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