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代的圣贤学者,如孔子、孟子,他们怀揣着对真理的不懈追求,秉持着高尚的道德操守,不辞辛劳地周游列国,传播自己的思想学说。他们以天下为己任,将个人的荣辱置之度外,一心只为了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孔子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他广收门徒,无论出身贵贱,皆一视同仁,用自己
当外卖小哥月入过万成为励志故事,当网红主播日赚百万引发全民追捧,那些曾经备受尊重的教授学者们,却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鸣曾说过:学者在民众眼里已经很贱了!
一组触目惊心的调查数据显示:73%的年轻人认为学者"德不配位",84%的网民觉得专家建议"不如算命准"。
这场持续二十年的知识分子公信力崩塌,背后究竟藏着怎样惊人的真相?
回溯历史,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学者一直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古代的圣贤学者,如孔子、孟子,他们怀揣着对真理的不懈追求,秉持着高尚的道德操守,不辞辛劳地周游列国,传播自己的思想学说。他们以天下为己任,将个人的荣辱置之度外,一心只为了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孔子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他广收门徒,无论出身贵贱,皆一视同仁,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有教无类”的伟大理念,培养出了无数杰出的人才。他的儒家思想,历经千年的传承与发展,至今仍深深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基石。孟子则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他以“仁政”为核心,提出了“民贵君轻”的重要观点,敢于直面统治者,为百姓的权益大声疾呼。这些古代学者,凭借着他们卓越的智慧、高尚的品德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赢得了民众的衷心敬仰和爱戴,成为了人们心中的精神楷模。
近代以来,也涌现出了一大批令人敬仰的学者。像鲁迅,他以笔为武器,深刻地剖析社会的种种弊病,毫不留情地批判封建礼教和黑暗的社会现实。他的文字如同一把把利刃,刺痛了反动势力的心脏,唤醒了无数沉睡的民众。他的作品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而奋斗。
这些近代学者,在国家面临内忧外患的艰难时刻,挺身而出,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贡献力量,他们的功绩永载史册,他们的形象在民众心中熠熠生辉。
然而,时过境迁,如今部分学者的形象却与往昔大相径庭。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学者为了追求个人的名利,不惜放弃自己的学术操守和道德底线。他们抄袭、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将别人的心血据为己有,严重损害了学术的公正性和严肃性。
除了抄袭剽窃和论文代写代发,科研经费的滥用也是学术腐败的一个重要表现。科研经费本应用于支持学术研究,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然而,一些学者却将科研经费视为自己的“唐僧肉”,想方设法地从中谋取私利。他们虚报科研项目,编造虚假的科研开支,将科研经费用于购买奢侈品、旅游、吃喝宴请等与科研无关的活动。还有一些学者,通过与企业勾结,将科研项目转包给企业,从中收取回扣。这些行为不仅浪费了国家大量的科研资金,也阻碍了科研事业的健康发展。例如,某科研项目负责人,在申请到巨额科研经费后,并没有将资金用于科研工作,而是将大部分资金用于购买豪华轿车、房产和高档消费品。他还通过虚构科研支出的方式,骗取了大量的科研经费。
还有一些学者,热衷于追逐各种官方头衔和社会兼职,整天忙于各种社交活动和应酬,而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学术研究抛之脑后。
2023年《中国社会心态调查报告》显示,民众对“高校学者”的信任度仅为36.7%,甚至低于网约车司机(41.2%)和外卖骑手(39.8%)。而在2000年,这一数字曾高达82.3%。
中国科协统计显示,2022年被举报的学术不端案件达1.4万件,是2010年的7倍。百度搜索指数中,“专家建议”关联词前三位是“闭嘴”“打脸”“笑话”。
民众眼中学者的“贱相”还体现在他们的行为和言论上。一些学者在公开场合缺乏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只是一味地附和官方或利益集团的观点。
比如,某经济学家建议“年轻人拿1/4存款买房”,遭网友群嘲:“存款?那得先问问老板给不给交社保!”
他们可能会为了迎合潮流或者获取某种利益而轻易改变自己的立场,完全不顾自己作为学者的专业操守。比如在教育改革问题上,有些学者在政策推行前期大力支持,后期发现问题后又不敢直言,而是采取回避的态度,这种摇摆不定的行为让民众觉得学者缺乏诚信和担当。
在过去,学者们非常注重与民众的沟通和交流,他们通过讲学、著书立说等方式,将自己的思想和知识传播给广大民众。而如今,很多学者却高高在上,不愿意与民众进行平等的交流和对话。他们的学术著作和论文往往使用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让普通民众望而却步。在面对民众的质疑和批评时,一些学者不是虚心接受,认真反思,而是采取抵触和回避的态度,进一步加剧了与民众之间的矛盾。这种缺乏交流互动的现状,使得学者无法了解民众的需求和期望,民众也无法理解学者的研究成果和价值,从而导致双方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
正如张鸣教授所说的:当今的学界,在民众眼里,已经很贱了。学界贱,学者当然也贱。但是,身在其中的我,却不想自轻自贱。不贱的唯一办法,就是说实话。上课说实话,写文章也说实话。今后只要活着,一直这样说,遭人烦,遭人厌,遭人恨,都说。没法子,生就这副骨头,这辈子,就这样了。
来源:特别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