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规培医生董某莹成了现象级人物,几乎每天刷爆热搜。今天董袭莹的毕业论文,被曝抄袭了北京科技大学的一项专利成果,而这项专利的核心发明人之一,竟是一名双耳听力障碍的学生赵基淮。更让人震惊的是,这篇论文的文字重复率高达25%,舆论大哗!
最近,规培医生董某莹成了现象级人物,几乎每天刷爆热搜。今天董袭莹的毕业论文,被曝抄袭了北京科技大学的一项专利成果,而这项专利的核心发明人之一,竟是一名双耳听力障碍的学生赵基淮。更让人震惊的是,这篇论文的文字重复率高达25%,舆论大哗!
从4月25号开始,中日友好医院的主任医师肖飞被妻子实名举报的消息在网上炸开了锅。
举报内容一出来就不简单,直指肖飞婚内出轨多名女性,其中还有人被他搞怀孕了。
一开始大家以为只是普通的婚内出轨,没想到一扒就是四五个情人,这瓜越来越大。而其中“小四”董袭莹的黑料,更是被网友挖得满天飞。
说起“学霸逆袭”大家都听过,但董袭莹的求学经历,那真是像开挂一样,简直离谱到不走寻常路都算轻的。
要说这事有多大,连央媒都坐不住了。大家都知道,央媒一出手,基本就是定调的节奏。在老百姓眼里,央媒就像一束照进黑暗里的光,凡是他们关注的事,肯定不是小事。
这次也一样,央媒没给肖飞和董小姐留情面,直接甩出三连问,句句犀利,直戳要害。
这三问里,最关键的就是——手术台上的病人,真被晾了整整40分钟,到底是不是事实?
肖飞回应说,自己离开是为了去吃降压药,并不是故意撇下病人。但值班护士的说法却完全不同,说他当时是为了去处理和董小姐的私事。两边说法对不上,这事儿可就越来越耐人寻味了。
虽然报道里提的问题都是用问号结尾的,但在网友们一顿深扒之后,很多答案已经越来越清楚了。
比如董袭莹自称自己本科是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专业毕业,但网友扒出来她其实就读的是哥大附属的巴纳德学院。
虽然这个学院和哥大共用部分资源,但入学门槛远不如哥大本部高。有网友一语道破:这就像是“三本院校蹭985的名头”。
而随着事件越闹越大,董袭莹当初拿来晋升的“4+4医学精英培养计划”也成了网友关注的焦点。本来这个项目是为了培养顶尖医学人才的,结果到了她这儿,硬是像开了“学历整容”,成了镀金跳板,引发了不少质疑。
没想到才几天,这事就在网上传疯了。就算中日友好医院第一时间把肖飞给解聘了,也还是压不住舆论,这事已经彻底失控了。
不仅中日友好医院被卷进来,中国科学院肿瘤医院、协和医学院也都被牵扯其中。卷进去的也不只是小护士,连护士长、大主任、高校副院长、国企董事长,甚至连平时高高在上的工程院院士都没能幸免。
还有一个“倒霉机构”也没想到会踩雷——那就是知网。本来是个学术平台,结果因为董医生那篇博士论文,硬是被拉下了水,一下把它的问题也暴露出来了。
网友们都在问:一个论文平台,怎么会被人轻松操控?背后到底是谁说了算?
这事有两个地方特别值得大家注意:
第一,董小姐只花了四年时间,就完成了正常学医至少需要十三年才能走完的路,直接成了医生。你说她是天才吧,这跨度也太大了,让人很难不怀疑这里头有没有捷径。
第二,如果她真的是按高考生的标准进的协和本硕博,那她高考分数起码得接近700分,等于是比很多省的高考状元还猛,这简直可以叫“天赋异禀”了。
所以,这事真的有必要查查——董小姐当初到底是凭什么标准进的顶尖医学院?是不是有谁在背后帮忙操作?是不是有不该有的“外力”起了关键作用?这些都该给公众一个交代。
这起风波中,第一个被波及的重量级机构就是那个号称“上了知网,尽知天下事”的——知网。
在肖飞和董袭莹的恋情被曝光后,网友们开始对董袭莹的学术能力产生怀疑,纷纷跑到知网上去搜她的论文。
结果令人震惊的是——她的博士论文居然被“秒删”了!
这一下网友们炸锅了。有过发论文经验的人都知道,要想在知网上撤掉一篇论文,哪有那么容易?你得先联系学校和导师,让学校开具正式的撤稿申请,还得说明撤稿理由;
然后再把这些材料提交给知网,由内部审核,审核通过之后才会下架论文。
整个流程下来,没个十天半个月根本不可能搞定!结果这边刚出事,那边论文就不见了,谁信这背后没人操作?
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拼尽全家的积蓄,甚至还得举债,走完“5+3”的八年制医学路,再加上两年规培,前前后后11年,老老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熬出来,最后可能连个三甲医院的普通岗位都进不去。
现在你明白为啥老百姓总说“劝人学医天打雷劈”了吧?真不是一句玩笑,是现实太扎心。
而另一边,一个从国外“野鸡大学”镀金回来、水平成色存疑的学渣,靠着所谓的“4+4精英项目”操作,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拿到国家卫健委直属三甲医院的规培名额。更离谱的是,未来的培养方向压根不是一线临床医生,而是奔着院士级别的管理岗位去的。
这差距,不光是资源的碾压,更是对那些真正在苦学苦练医术的普通医学生的一种讽刺。
董袭莹的博士论文《跨模态图像融合技术在医疗影像分析中的研究》,加上摘要才33页,被网友吐槽说“比网红带货的脚本都薄”。
但真正让网友们炸锅的,是有人翻出北京科技大学马博渊、赵基淮等人在2022年申请的一项专利《一种跨模态图像生成和检测的方法及装置》。一对比,吃瓜群众瞬间瞳孔地震:
核心算法的流程图,相似度高达90%,就连图像预处理里的噪声参数,都一模一样;
测试用的脑部CT数据集编号、准确率的小数点后两位,居然也完全对得上;
用DeepSeek查重,光逐字照搬的内容就占了整篇的20%,有些段落连标点符号都懒得改。
这哪是什么学术成果?网友调侃:这不是写论文,是“复印+粘贴”大法。
北科大说要调查,可问题是——那份专利早在董袭莹论文发表前半年就已经公开了。这么明显、这么大胆的抄袭,怎么就没人早点发现?
赵基淮他们好不容易搞出来的成果,转眼就成了别人往上爬的“垫脚石”。普通学生论文光是格式不对都得重写,她倒好,直接照抄别人的东西,不但过了,还成了医生,这公平吗?
现在卫健委说已经介入,但问题是,学术造假到底该谁来管?教育公平出了问题,谁来给个说法?网上现在是骂声一片,可等这阵风头一过,真的能管住下一个“董袭莹”吗?还是说,以后抄得聪明点就没人查了?这才是大家最担心的。
[免责声明]本文所涉及的时间、事件过程以及图片均来自网络,用以传播正能量,无任何低俗或不良引导。请读者不要一概而论,也不要陷入人身攻击等不必要的行为。对待这一事件,请保持理性,不要轻信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并非法外之地。如有关于本文真实性、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等问题,欢迎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积极予以处理。
来源:小鱼儿爱啃大肘子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