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花事绘出生态经济锦绣画卷 “胜日寻芳·花漾兰州”系列报道之一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03 02:47 2

摘要:从春到夏的兰州,是被花香浸透的大地。安宁万亩桃林正逢盛花期、皋兰什川古梨园游人如织、大街小巷花香四溢,南北滨河路、五泉山、植物园各种花卉次第绽放,每一朵花的绽放,都成为兰州讲给世界的花漾故事。今天起,本报推出“胜日寻芳·花漾兰州”系列报道,以花为媒,探寻生态、

开篇的话

从春到夏的兰州,是被花香浸透的大地。安宁万亩桃林正逢盛花期、皋兰什川古梨园游人如织、大街小巷花香四溢,南北滨河路、五泉山、植物园各种花卉次第绽放,每一朵花的绽放,都成为兰州讲给世界的花漾故事。今天起,本报推出“胜日寻芳·花漾兰州”系列报道,以花为媒,探寻生态、人文与经济的共生之美。

从背冰担水播种绿意的拓荒年代,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园林盛景,在兰州70余载的生态长卷上,花卉始终是最鲜活的存在。多年来,各县区打造的桃花节、梨花节、玫瑰节、牡丹节、百合节等节会品牌效应凸显,以花为媒带动文旅消费升温,文旅收入年均增长显著。本报记者将走进玫瑰花卉产业园,解码“美丽产业”的全链条密码;探访五彩百合田,揭秘“花经济”如何绘就乡村致富新图景;走进社区阳台花卉赛,看市民如何用窗台小花圃点缀生活……在繁花深处,聆听一座城市向美而行的奋进足音。

兰州,这座黄河穿城而过的城市,在独特的地理气候与深厚的园艺传统交织中,孕育出了层次丰富的花卉谱系。这里既有安宁桃花、皋兰梨花、永登玫瑰、七里河百合、榆中牡丹等镌刻地域记忆的传统花卉,亦有通过科技赋能驯化引进的百余种新优品种,以花为媒的“美丽经济”正以多元形态绽放,为城市生态与乡村振兴注入蓬勃活力。

兰州的花卉种植历史可追溯千年,传统名花不仅是城市生态的象征,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安宁桃花与皋兰梨花,承载着“春华秋实”的农耕智慧,安宁区桃树种植总面积达14649亩,拥有24个优质桃品种。桃花旅游节累计吸引游客超千万人次,形成“春赏花、夏摘果”的全季旅游链。皋兰县什川镇万亩古梨园,现存百年以上古梨树9423株,其中树龄超300年的达2000余株,被誉为“活植物标本”“梨园博物馆”,衍生出非遗展演、农耕研学等文旅业态,“水韵什川”航线更以黄河风光串联古梨园,成为文旅融合的新名片。

玫瑰与百合则成为“经济与文化双生花”的典范。永登苦水玫瑰距今已有200多年的种植历史,作为“中国玫瑰之乡”,苦水镇的玫瑰种植面积已突破10万亩,年鲜花产量达到2580多万公斤,年产值高达6亿元,直接带动了5万多农户增收,远销国外市场。七里河区是远近闻名的百合之乡,百合不仅是一种花卉,更是众所周知的“白人参”。目前该区百合种植面积5.54万亩,产量3.28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达到9.75亿元,百合文化旅游节串联农耕体验、美食展销,形成“政府搭台、客商兴业、百姓受益”的良性循环。榆中县让牡丹花的“颜值”变为经济的“产值”,该县种植牡丹总面积超3000亩,开发花蕊茶、籽油等高附加值产品,牡丹产业链已成为和平镇等牡丹产区乡村振兴新引擎。

在传统花卉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科技创新为兰州花卉谱系注入新动能。兰州新区凭借独特的地理气候与智能温室技术,将自然劣势转化为产业优势,2017年,兰州新区开始建设兰州新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因地制宜发展“鲜花经济”,引进各种类型温室和各类水果蔬菜花卉品种进行试验种植,逐步形成以鲜切花引种试验、品种研发、种苗培育、生产销售、社会化配套服务于一体的特色花卉产业链,成为西北花卉集散中心,电商直播与“线上+线下”销售网络的结合,更让兰州花卉触达全球。

在城市花卉生态中,兰州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多维度发力丰富城市花卉层次。科研上,开展《甘肃鸢尾属花卉种质资源收集评价及驯化选育》等6项相关项目,引入与试验推广新优园林植物78个品种,自育“暗香”“绛紫云纹”等5种鸢尾属新品种,为花卉层次丰富提供品种储备。推广应用中,将北美海棠、大花飞燕草等品种在黄河风情线大景区、五泉山公园等多地应用,增加区域花卉多样性。针对兰州市园林地被植物品种单一问题,编写《兰州园林地被植物图谱》,收录适宜栽植的155种地被植物,助力推广多种生态功能、观赏效果突出的地被植物。同时,合理配置3至5月不同开花期的乔木、灌木、藤木,如3月的山桃、迎春,4月的西府海棠、紫丁香,5月的天目琼花、藤本月季等,形成三季有花、层次丰富的城市花卉景观,推动城市绿化向品种多样、色彩丰富、生态与观赏兼具的方向发展。

从城市街巷的“花美学”到广袤田野的“花经济”,它们是科研者驯化鸢尾的执着,是园林人培土固绿的匠心,更是百姓以花兴业、借景生金的智慧。兰州正以花为笔,书写生态与发展的共生答卷,让“花漾兰州”的故事,随着黄河浪涛涌向更远的世界……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周栋楠

来源:观澜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