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初夏,蝉鸣声中,全红婵家那块刚批下来的宅基地成了全村热议的话题——200平米的地块小得可怜,3层的限高让房子显得局促,更别提旁边就是叮当作响的废品回收站。谁能想到,为国争光的奥运冠军,在家乡盖个房子竟会这么难?
"奥运冠军的家,不该是这样的。"迈合村的李婶子摇着头,跟街坊们念叨着这句话。
2025年初夏,蝉鸣声中,全红婵家那块刚批下来的宅基地成了全村热议的话题——200平米的地块小得可怜,3层的限高让房子显得局促,更别提旁边就是叮当作响的废品回收站。谁能想到,为国争光的奥运冠军,在家乡盖个房子竟会这么难?
记得全红婵东京夺冠那天,全村人挤在村委会看直播。当五星红旗升起时,全妈妈抹着眼泪说:"等红婵回来,咱们一定把房子盖起来,让孩子们都有自己房间。"可谁曾想,这个朴素的愿望实现起来如此曲折。
说起这块地,还有个心酸的故事。二十年前,全红婵父母结婚时穷得叮当响,只能借住在大伯家的偏房。那时候大伯就说:"等你们以后分到宅基地,可得给我留块地方。"如今这个承诺,让原本就不宽裕的地块更加捉襟见肘。
施工队进场那天,全爸爸蹲在地基边上抽了半包烟。工头老张还记得,全爸爸盯着不远处废品站的铁皮棚看了好久,最后只说了一句:"先把围墙砌高点吧。"村里人都知道,这块地之所以一直空着,就是因为挨着回收站没人愿意要。
"五个孩子一人一间房?"负责审批的村干部老陈挠着头,"按现在的规定,200平米最多隔出四间卧室,这还没算客厅厨房呢。"全妈妈听了直叹气,她不明白,为什么女儿能为国争光,家里却连像样的房子都盖不起来。
网友们炸开了锅。有人晒出某地产商在家乡圈地建别墅的照片,对比之下格外刺眼。"奥运冠军连块好地都批不下来?"的质疑铺天盖地。但村干部也委屈:"现在农村用地卡得紧,能给200平已经是照顾了。"
其实全红婵在广州早有住处,训练基地分的公寓宽敞明亮。但全妈妈固执地要在老家盖房,她说:"树高千尺不能忘根,孩子们得知道家在哪。"这份执念,让简单的盖房变成了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愁。
工地上,全红婵的弟弟妹妹们最开心。他们光着脚丫在新浇的水泥地上跑来跑去,用树枝画着想象中的房间格局。全妈妈总站在地块西头,望着废品站的方向发呆。有天她突然跟工人说:"这边多种几棵桂花树吧,开花时香,能盖住那边的味道。"
这场风波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农村的现实困境。运动员们在国际赛场争金夺银,回到家乡却要为一块宅基地发愁。就像镇上的老教师说的:"我们给冠军的鲜花和掌声,什么时候能变成实实在在的支持?"
来源:忘却世间的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