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黎科(1879年—1900年),字泽舒,广东新会人,天津北洋书院学生,己亥东渡,人东京帝国大学肄业。冬间闻唐才常谋在武昌起义救国,毅然赴之。曾参与发起励志会。参加自立军起义,在汉口任租界交涉事务。与唐才常同日就义。
江春地
江春地,湖北人,释狱后病卒于家。
蒋国才
蒋国才,亦称帼才,浙北薯鱼人。庚子担任自立军嘉鱼发难之责。清吏奏报,国才在嘉鱼被捕就义。
蒋义宗
蒋义宗,湖南善化人,殉难长沙。
黎贵全
黎贵全,即桂铨,又名笛贤,亦即黎戈,湖北麻城人。店内办事,充当礼堂。据当年清吏报称,已在湖北正法。
黎桂泉
黎桂泉,湖南人,死事未详。
黎科
黎科(1879年—1900年),字泽舒,广东新会人,天津北洋书院学生,己亥东渡,人东京帝国大学肄业。冬间闻唐才常谋在武昌起义救国,毅然赴之。曾参与发起励志会。参加自立军起义,在汉口任租界交涉事务。与唐才常同日就义。
李炳寰
李炳寰(1876年-1900年),字虎村,慈利九溪人。1897年,以第一名考入湖南时务学堂第一期,湖南清末革命志士,系维新运动创始之先躯。其父李树芳,字莲航,廪贡生,入湖南按察使黄遵宪幕,与田邦璇父田金楠并以文章重湖湘,与黄遵宪、熊希龄、黄忠浩等交善,思想进步。
李炳寰自小即学英语,较早接触西学。时湖南巡抚陈宝箴创办时务学堂,梁启超为中文总教习,先后录取学生总数仅有两百名左右,却培养出了一批杰出的人才,其中大多集中于第一班的四十人中。李炳寰以第一名成绩考入湖南时务学堂一期(蔡锷第二名),与蔡锷、杨树达、范源濂及同乡田邦璇等同学,参与湘省维新事业。
1898年秋,政变发生,新政陆续停办,李炳寰离开时务学堂。1899年夏,他与唐才质、林圭、田邦璇等分批到达日本跟随梁启超游学。1900年6月,李炳寰回到长沙,入黄忠浩所部威字营当兵。这时,林圭正在汉口协助唐才质组织自立军。他辞去黄军营差,参加自立军。光绪二十六年(1900) 自立军准备在武昌起义,因整机泄露案发。慈利县人田邦璇(后军统领)、李炳寰(中军副统领)、汪楚珍(中军粮台)等殉难,并株连亲属李树芳、李术寰、吴恭亨等入狱 。湖南时务学堂的李炳寰、唐才质、林圭、田邦璇、蔡仲浩英勇就义,李炳寰年仅23岁。李炳寰就义后,其父李树芳遭株连,11月中旬被清廷杀害。
李炳荣
李炳荣,籍贯不详。据当年江西九江府孙姓案告示,头目李炳荣等先后捕获。但被捕若干人,就义若干人,示文不详。
李超廷
李超廷(?-1900年),字生芝,清末革命志士,湖南慈利人。家治硫磺业,世为慈利巨商。他身体健壮,富臂力,为县武秀才,性倔强,曾因讼案,县官陶树滋命系狱,他拒不受系,下堂扬长而去,与田邦璇、李炳寰等往来,关心国事。光绪二十六年(1990)去汉口参加自立会,任自立军中军管带。
同年8月22日,汉口自立军总机关被破获,李超廷在机关部奋勇把守楼门,用板凳击伤数人,然后纵身屋顶逃脱;先至岳州,遇见右军统领沈荩及同乡汪楚珍等,沈荩给他花银1200两,要他回原籍组织义旅,李超廷同汪楚珍回慈利后,迅即与姚生范等借办团练为名,制造军械,并沟通九溪营兵丁,成10余营,意图再举;所部骨干以世家大族子弟为多,世称“公子班”。然仓促集合,未经训练,不足迎敌;不久,清政府派军队镇压,他率十余营与清军作战,不幸兵败被捕,他身负重伤,被捕押送长沙;至武陵(今常德县)之大龙驿,伤发而死。
李广顺,湖南人,被捕就义。
来源:开朗明月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