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百多名头戴簪花、身穿戏装和盔甲的“水浒传”人物依次登场,他们手持各种兵器,威风凛凛。在激昂的战鼓和锣鼓钹声中,宋江阵的表演正式拉开序幕。首先登场的是开场阵法“黄蜂出巢阵”,以龙虎旗为前导,宋江阵分为二列阵队,队员们各执兵器,如黄蜂般迅猛冲入场中。他们环形穿绕
泉州宋江阵
南安场来啦!
5月4日16:00
来“直播南安”看宋江阵表演!
△扫码进入直播间
泉州
宋江阵
01
May
传承非遗
创新发展
泉州宋江阵表演
一百多名头戴簪花、身穿戏装和盔甲的“水浒传”人物依次登场,他们手持各种兵器,威风凛凛。在激昂的战鼓和锣鼓钹声中,宋江阵的表演正式拉开序幕。首先登场的是开场阵法“黄蜂出巢阵”,以龙虎旗为前导,宋江阵分为二列阵队,队员们各执兵器,如黄蜂般迅猛冲入场中。他们环形穿绕,变换阵法,阵队分合聚散,曲直方圆,出入有节,充分展现出集体齐勇的实战风貌,让现场观众仿佛穿越回古代战场,感受到了宋江阵的强大气势。
随后,各种精妙的阵法轮番上演。“青龙阵法”中,青狮在场地中央表演舞狮技巧,两行队列随着鼓声绕场,首尾相接,合二为一,围绕青狮进行大圆圈绕行走阵。接着,队形变换,沿中场进行S形穿绕,每到转弯处,龙虎旗翻卷,武士们手中兵器向天冲刺,伴随着魁星踢斗、鲤鱼跃龙门等精彩动作,排出蜿蜒穿绕、奔腾翻滚的青龙阵,展示出力量与技巧的完美结合。“田螺阵法”则展现出宋江阵的战术智慧,阵队先逆时针方向收拢靠紧,而后再顺时针以扇形展开,攻守兼备,强调整体协调性,模拟围歼敌军主力的场景,让观众看到了古人的军事智慧在表演中的体现。
“蜈蚣阵法”中,龙虎旗分别带领两行队列转向中场直行,曲直方圆,奇正相变。武士们转换兵器持法,簇拥青狮在队列行间穿行,冲到尽头迂回折返,形成“放狮巷”,青狮从队列行间奔跳穿出,宛如一条“百足蜈蚣”进退翻转,场面十分壮观。“蝴蝶阵法”中,阵队再次演变,由S形穿绕变转为各自沿顺逆方向环形穿绕,形成两个圆形穿绕走阵,恰似蝴蝶翩翩起舞,充满灵动之美。“车轮阵法”排成四面防敌“戎马突驰”的阵势,作为一种环形防御队形,展示出宋江阵的防御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连环阵法”中,龙虎旗带领两列阵队分别沿各自顺逆方向回旋收拢靠紧,形成二个迭圈相套的大圆球,而后变幻合二为一,首尾相接,前后呼应,沿S形穿绕,内外迭圈,表里相应,阵队相容,形各有别,展现出雄浑的阵势和复杂的变化技巧。
而在众多阵法中,“八卦阵法”最为重要,也将表演推向高潮。龙虎旗分展翻转,带领两列阵队各自沿顺逆方向形成8字形穿越,曲直方圆,奇正相变。两列阵队继续变换队形,呈S形穿绕,左右角犄,驻足成阵,长短迭用,冲之不乱,撼之不动。八卦阵蕴含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军事智慧,在宋江阵的表演中,它不仅展示了高超的阵法技巧,更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长蛇阵法”中,阵队沿S形穿绕而出,青狮再度奔腾跳跃冲入中场,围绕青狮形成大圆圈围绕走阵,排成蜿蜒而行的长蛇阵,展示出阵法的灵活性和连贯性。
在阵法表演的间隙,还有精彩的武术展示环节。宋江阵的拳术表演多为古老拳种,如太祖拳、白鹤拳、罗汉拳等。这些拳种历史悠久,上溯于晋唐,发端于宋,明代中后期武风日盛,泉州南派武术趋于完善定型,并逐步形成诸多拳式流派。后繁衍发展成为以太祖、达尊、罗汉、猴拳、鹤拳的“一门五拳”为主仗的“南少林五祖拳”,在中华武术中独树一帜。现场表演者们一招一式刚劲有力,充分展现了泉南武林的风采,每一拳一脚都诉说着泉州人拼搏进取的精神,让观众们大饱眼福,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和喝彩声。
宋江阵使用的器械也十分丰富,有单刀、钩镰枪、雨伞、棍、挞刀、大刀、盾牌等,且每种器械均有对练套路。在器械演练环节,螳螂双手刀、太子手双鞭(双铁尺)、少林花拳、燕子镗、南少林五祖棍、五枚棍、五祖单刀等精彩展示轮番上演。其中,五祖单刀脱胎于少林寺刀法,以南方拳法五祖拳的步法为基础,凶猛如虎,却又讲求刚柔兼备,以劈、砍、撩、挂等动作展示出独特的刀法魅力。大刀素有“百兵之帅”的美称,在宋江阵中,“关胜舞大刀”常用在“开大阵,对大敌”的运动战中,舞动起来凛凛生威,招数简单实用,体现出勇猛、威武的英雄气概,视为侠义忠勇的人物象征。此外,斩马刀对耙、藤牌刀对棍等对练套路也展现了高超的武术技巧和默契的配合,让观众仿佛置身于激烈的战斗场景之中。
高甲戏的独特魅力
除了宋江阵的武术和阵法表演,高甲戏的加入更是为活动增添了浓厚的戏曲氛围。高甲戏是由“宋江戏”衍化而成的地方剧种,采用宋江阵和弄狮武术套路,以宋江阵头旗为队伍的灵魂,以呼保义宋江为人物领袖象征,寓意着攻无不克、出师顺利。高甲戏演员们闪亮登场,他们扮演着水浒人物,依序操演。手执金杆双耳画戟的一丈青扈三娘与双手拿小方锤的矮脚虎王英、手执双匕首的母夜叉孙二娘与菜园子张青、手拿走棍的鼓上蚤时迁与手举白带棍的行者武松等角色一一亮相,为观众带来精彩的表演。
表演过程中,还穿插了吐火、掷铙钹、耍枪花等表演,烘托出热闹非凡的气氛。掷铙钹发源于唐文宗时期,是一项糅合武术、杂技等传统技艺的表演艺术,铙与钹原为不同乐器,后混称为铙钹,其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商代。掷铙钹观赏性、娱乐性俱佳,深受民众欢迎。而“打出手”,又称“踢出手”,作为戏曲武打中的表演特技,也是戏曲表演艺术中一项技术技巧难度很高的功夫,演员们在表演中展现出高超的技艺,让现场观众惊叹不已。高甲戏里的“冷煎盘”“大碰场”“凤摆尾”“老鼠枪”等武打科套,仍保留着“宋江阵”的传统,其基本阵法也遵循明军旅武术的基础阵法,一招一式皆是戏,一动一静尽显侠气,让观众充分感受到了高甲戏的独特魅力。
/ 吾泉郡棍棒手扑
妙绝天下
宋江阵,作为泉州民俗文化的瑰宝,正是在这样的武术氛围中孕育而生。它源起于军事战争和《水浒传》,由民间传统武术与军事实操技能相结合,经过数百年的演变,从最初的“套宋江”,逐渐发展成为集武术、舞蹈、杂技为一体的广场表演项目,承载着闽南地区忠义精神,见证了泉州的历史变迁,也成为海峡两岸共同的文化记忆。此次活动以“传承非遗,创新发展”为主题,旨在通过宋江阵等传统民间特色艺阵表演,真实再现泉州“吾泉郡棍棒手扑,妙绝天下”的民俗风情,展示泉州作为闽南文化祖地的重要地位,同时彰显尚武崇德、爱国爱乡、自强不息、爱拼敢赢、团结协作的中华传统美德。还将进一步丰富市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一审:尤逸群 | 二审:苏敬元 | 三审:蔡毅
来源:南安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