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大开心农场!上线!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3 21:05 2

摘要:2025年4月3日,萃英开心农场“竞标”答辩交流会在榆中校区热闹举行。活动吸引了21个学院师生积极参与,组成了13个“竞标”团队展开激烈角逐。

清晨的露珠还挂在叶片上

兰州大学榆中校区的“萃英开心农场”

已是一派生机勃勃

还有园艺课、烹饪课、游泳救生课、

电工技能课、木艺课

……

“劳动教育不是口号,

而是脚踩泥土、手捧种子的真实体验。”

在兰州大学

劳动教育正以生动且多元的形式

深深扎根校园

成为学生们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课

01

竞标种地:真实体验从零开始

2025年4月3日,萃英开心农场“竞标”答辩交流会在榆中校区热闹举行。活动吸引了21个学院师生积极参与,组成了13个“竞标”团队展开激烈角逐。

“竞标”现场,各学院团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化学化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艺术学院、大气科学学院等团队,充分发挥专业特色,从土地酸碱度测量、作物育苗、化肥科学使用、农场外观美化、局域气候观测等多个角度,精心规划农场种植方案;历史文化学院、哲学社会学院、文学院、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团队,则紧密结合榆中区域气候和作物生长规律,制定了详细的全年种植耕作计划表,巧妙运用土地轮作、套种以及新型浇灌方法等农业技术,致力于提高土地的产量和利用率。

图为萃英开心农场“竞标”答辩交流会现场

历史文化学院的郑成凯和同学们就积极参与其中。4月28日中午十二点半,在兰州大学榆中校区北门东侧的“萃英开心农场”里,他们正蹲在田埂边,给刚种下的土豆种子浇水。郑成凯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说:“第一次浇水的时候没控制好用量,水浇少了没有浇透。后来大家一起做了很多攻略,老师们也手把手教我们怎么做,现在总算摸到点门道。”

“萃英开心农场”作为兰州大学为全校学生打造的2600平方米“青春实验田”,自2025年春季启动“竞标承包制”以来,这片土地已然成为兰大学子践行劳动教育的鲜活课堂。

10块均等划分的标段上,刚生长出的土豆苗在晨露中舒展叶片,向日葵种子期待着三月后的盛放。

图为兰州大学萃英开心农场示意图

02

岗位体验:在汗水中读懂平凡

劳动教育的触角不仅延伸至田间地头,还深入到了校园的后勤岗位。4月29日,榆中校区食堂窗口前,一名参加“劳动‘辛’体验”活动的同学戴着口罩,额头上沁出汗珠。这是她参加活动的第二天,原本以为“卖饭很简单”,实际操作起来却连刷卡机都操作不利索。“高峰期人一多,手忙脚乱按错键,幸好食堂阿姨一直在旁边教我。”她感慨道。

这一幕正是兰州大学“劳动教育进后勤”的缩影。自2023年教育部发布《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以来,学校突破传统劳动课框架,将后勤保障部8类岗位转化为实践育人平台。目前开发的岗位涵盖校车调度员、会务服务员、维修巡检员、宿舍管家等,每个岗位均配备专业导师,设计标准化培训课程。

在精心设计的课程体系中,来自不同学院的同学们在上午于食堂打餐售卖、在商务中心销售文创,午间顶着太阳协助校车调度,晚上随物业服务中心检修电路。资源环境学院学生张宇扬在维修日志中写道:“跟着师傅排查宿舍楼电路故障,才发现看似简单的配电箱里藏着37个检测点。”

“过去觉得后勤工作就是重复劳动,现在才明白每个环节都需要匠心。”参加学生公寓生活管家活动的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庞世玉同学感慨道。通过亲身参与,学生们在实操中掌握了劳动技能,更收获了深刻感悟。

图为电工课上同学们亲手尝试操作

03

劳动课堂:匠心与创新的交响

在兰州大学的校园里,劳动课的形式丰富多样,为学生们提供了广阔的成长空间。这学期,榆中校区的木工坊里时常响起锯木声。2024年,学校兴趣养成劳动课在已有园艺课、烹饪课、游泳救生课、电工技能课的基础上,增设了木艺课。

木艺课根据木工工作特点,将教学环节划分为理论讲授、课堂训练、课内实践等几个环节,难度由浅入深,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同学们完成了刨木、打卯空、锯榫头、组装等一系列操作,从最初的无从下手到最后的有板有眼,最终顺利完成了榫卯结构板凳的制作。

这门课没有“高大上”的设备,工具就是普通刨子、凿子和砂纸等,但学生们却在反复打磨中悟出道理、品出乐趣:“做科研和做木工一样,差一毫米都不行。而且那份亲手制造的快乐与成就感是什么都取代不了的。”

图为木工课上跟随老师学习的同学们

在其他劳动课上,同学们同样收获满满。在“电工技能课”上,第一次亲手接电路时,有人紧张得手抖,总是做不好基础的步骤;游泳救生课上,学生们为掌握“背后拖带法”,在水池里泡到手指起皱;烹饪班里,学生们从基础刀工到完整菜品制作,逐步掌握烹饪技能,包括刀工切配、调味与拌制、和面与擀皮等。大家不仅能端出一盘自己做的菜,更能在烟火气中理解“一粥一饭来之不易”,真正爱上劳动、学会生活。

劳动教育的跨界融合还在艺术学院迸发出独特火花。艺术学院的师生们将《阿卡贝拉体验与实践》课程搬到秦岭堂大厅,学生们用杯子舞创作打击乐,欢快的乐声久久回响;在“课间一曲”活动中,声乐班同学围坐在钢琴旁,演唱花儿曲目《尕老汉》《雪白的鸽子》,手风琴伴奏与古老的韵律形成奇妙的交响。

图为艺术学院全校通识课

《阿卡贝拉体验与实践》——杯子舞

04

田间与课堂:劳动教育的朴素联结

“劳动教育不是让学生当‘临时农民’,而是为学生们搭建起知识与实践的桥梁。”

2024年,萃英学院在榆中校区以“萃英苗圃”为名建设“劳动实践教育基地”,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特色劳动”课程,列入学生“生产劳动”必修课程进行管理,计 2 学分。根据学院专业班级设置,合理分配数学苗圃、物理苗圃、化学苗圃、生物苗圃、人文苗圃和地球科学苗圃,各专业学生分区域责任制自主管理。学院邀请后勤保障部精通园艺养护、农业种植的专家对学生进行植物学、园艺学、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培训和日常指导助教。

春季,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双手耕地、播种、松土、浇水、搭架……在收获的季节,同学们采摘了西红柿、生菜、土豆等蔬菜,举办了师生冷餐会,品尝到了自己劳动收获的幸福果实。

图为师生冷餐会上的菜品

同时,萃英学院邀请后勤保障部为同学们讲授传统文化,指导同学们体验插花艺术。同学们看着亲手栽种的鲜花和校园里普通的小草,在自己精心设计下成为一件件艺术品,装点了致远楼的公共空间,在创造美、欣赏美、享受美的同时,更收获了一份满满的成就感。

图为“萃英苗圃”劳动实践教育基地

暮色中的萃英山下,一群学生正在给新栽种的植物浇水。这片希望的田野,正在见证新一代兰大人用双手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劳动叙事——无数兰大学子在电工班的火花中看见创新之光,在木艺课的刨花里触摸匠心传承,在后勤岗的汗水中读懂平凡伟大。“青春实验田”见证的不仅是作物的生长,更是一代青年对劳动价值的深情告白。

兰州大学的劳动教育,正以丰富多样的形式、扎实有效的举措,让劳动的种子在学生们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基础。

来源:王者荣耀好坑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