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青年群像:挺膺担当 后浪奔涌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4 00:34 2

摘要:4月29日,在2025年南海共青团五四主题活动暨“南燕归巢”返乡创业赋能计划启动仪式上,南海分别为学校领域和社会领域的“百千万工程”青年典型案例和“百千万工程”青年团队典型案例进行授牌,弘扬南海青年在“百千万工程”建设过程中所展现的责任与担当。

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与担当。身处改革先行区、热血青春之城,南海青年的青春当如何与新时代同向同心、共同前行?

4月29日,在2025年南海共青团五四主题活动暨“南燕归巢”返乡创业赋能计划启动仪式上,南海分别为学校领域和社会领域的“百千万工程”青年典型案例和“百千万工程”青年团队典型案例进行授牌,弘扬南海青年在“百千万工程”建设过程中所展现的责任与担当。

从这些案例群像中,我们可以看到,青春与梦想,青年与城市,构成了一场相互追寻的旅程,彼此奔赴,共同前行。

大胆设想、小心求证,实验室里“忙”起来;应用新技术、设计新方案,科创激发传统行业“进”的动能……培育新质生产力,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南海,有这么一群青年人,从车间厂房到科研一线,他们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赛道上不畏艰难、奋力奔跑。

1990年出生的彭伟东,2016年就进入宝索企业集团工作,从起初的采购、研发、生产,到后期参与信息化管理、全权负责包装设备事业部的各项工作事宜,他不断成长为推动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彭伟东

2023年,彭伟东推动企业全面数字化改革,构建覆盖销售、研发、生产、供应链及财务的全流程一体化管理体系,打造高效智能制造体系。

年轻人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知识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在一些领域大胆开拓,用新的方式打开局面,佛山市梦所家居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泓业就进行了这样的尝试和应用。

作为一名“90后”接班人李泓业积极参与研发,申请了2项发明专利,37项实用新型专利,引领床具机械及床垫行业发展,同时打造“床垫制造智能车间”,开发设备远程售后服务信息系统,创办“睡眠文化博物馆”,带领行业转型升级。

李泓业(右)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雪花酿酒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青年突击队,这个平均年龄28.6岁的团队,在攻坚克难上却有着不少“老”经验。

团队以“绿色转型、青年先行”为理念,通过技术创新、流程优化和全员参与,推动企业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率提升、提升固废物资管理整体水平。在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的过程中,团队主导完成节能改造项目6项,综合能耗下降率达57%;在“无废细胞”建设中,实施危险废物库房改造工程,从设计原则、地面防渗漏、安全防护、环保技术要求等关键要点出发,形成了“源头管控、过程监管”的良性闭环防范风险模式。

凭借高效协作和攻坚精神,雪花酿酒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青年突击队成为企业绿色转型的中坚力量,助力公司成为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和佛山市第二批“无废城市细胞”。

雪花酿酒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青年突击队

在南海,有一批“80后”“90后”青年选择回乡创业,活跃在田间地头,用自己所学和青春热血,为南海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作为松塘村翰林小院的主理人及“环两江先行区”乡村振兴的积极参与者,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彭楚聪深入挖掘松塘村“翰林文化”内涵,同时紧密结合“环两江先行区”的发展战略,以创新实干推动乡村振兴。他携手南海信息技术学校及周边区域资源,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相结合,打造出具有文化特色的“蟾宫折桂奶茶”等系列产品,深受市场欢迎。

与彭楚聪一样,南海布新村委会、两委干部吴杰以创新思维推动乡村治理。2022年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她创造性提出“一米庭院”计划,通过四步工作法(走访、议事、聚力、共享),凝聚千余人组建环境治理联盟,有效破解“政府干、群众看”的困局。

越来越多青年大学生来到乡村,在志愿服务、绿美南海等领域施展才华、引领潮流。

在狮山镇莲塘村环保实践活动中,广东东软学院在读大学生肖思成为绿色变革的带头人。她紧扣“绿美广东”目标,围绕莲塘村绿色发展需求,开展“绿色+”系列实践,策划一系列的主题活动。

“环保实践,让我深深感受到南海这座宝藏城市的魅力,南海的乡村能够给予年轻人无限的创作空间,很多想法都能在这里得到落地。”肖思说。

在南海乡村里,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团委青年志愿服务队,立足学科特色,创新“专业+数字”绿美实践模式,助力南海“百千万工程”。

他们以植物保护专业优势组建科普团队,深入狮山、桂城等镇街指导基层志愿服务队,开展巡河护绿、古树保护等工作,累计服务超3万人次,推动生态保护专业化。不仅如此,他们自主研发“绿美阅行”小程序,构建数字化服务矩阵,通过线上开发城市公园剧本游、生态定向赛等应用,线下结合叠滘水乡文化、千灯湖生态等主题,带动亲子家庭及社会公众沉浸式学习绿美知识。

不经意间,这些青年人已然成为乡村里的代言人、绿美南海的播种者。

推动村(社区)建立青年议事小组、探索志愿服务项目专业化发展、助力城市文明创建……梳理南海这几年的社会治理案例不难发现——青年群体,正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

如今,青春力量正在南海基层社会治理中绽放。近年来,南海团区委聚焦城市建设发展规律和青年聚集发展要求,在凝聚、引领、服务青年的同时,还积极引导青年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为活力南海注入青年活力。

自2022年底“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南海区西樵镇樵江社区“红小荔”正能量传播青年志愿服务队积极响应,围绕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重点任务,开展了一系列志愿服务,充分展现了青少年的先进性和模范带头作用。

在寒暑两假义教班、夏日送清凉活动、“绿美改造”种植志愿活动、公益宣传墙绘志愿活动、文明养宠一米樵江善治项目、“智慧助老”手机智能教学志愿服务中,均可以看到“红小荔”正能量传播青年志愿服务队的身影。

在南海的高校里,有越来越多的青年以志愿服务的形式,让更多人了解到南海。

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探寻非遗技艺实践队立足非遗传承,深入社区与乡村调研传统技艺,开展社区烹饪培训6场(惠及154人次),承办南海区丹灶镇中式面点培训及技能比赛,探索非遗技艺与现代生活的融合路径,助力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团队以实践为导向,围绕美育、劳育、非遗传承等领域打造品牌活动,累计服务超1500人次,成果获校内外认可。

在城乡治理毛细血管的最深处,一群带着知识储备和创新基因的南海青年志愿者正在重塑基层治理的新图景。

作为故障管控责任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南海供电局狮山供电所配电运维一班副班长卢嘉豪精准制定涵盖7个维度的故障管控策略,助力辖区中压线路故障率下降52%;作为配网抢修急先锋,他总是能够迅速响应配网故障抢修,凭借经验快速锁定故障点,依照抢修预案展开抢修指挥,坚守南网人的初心与使命。

卢嘉豪

治理“大舞台”,青年“唱主角”。随着社会治理参与路径不断拓宽、社会治理参与方式不断创新,南海青年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找到更大的舞台、更好的阵地和更广阔的空间,治理更青春、生活更美好的蓝图正逐渐变成现实。

这两年,人文经济的风,吹遍了南海大地,给这个制造业大区带来一番新气象。然而,很多人对人文经济学的认识相对比较简单,认为主要适合于本身就有很强人文艺术、文旅资源丰富的地方。

今年初,南海提出,要奋力打造人文经济引领区。值得关注的是,青年群体正成为这场“变革”的生力军。

如何将乡土美学深深植根于乡村,使其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这是南海在探索乡村振兴之路上必须思考的问题。

带着这样的思考,2023年6月,九江乡村美学研习社成立,搭建起“创意人才 + 乡村建设”的互动平台。通过公开招募,吸纳近60名乡土艺术人才,构建“专家授课、实地研学、案例交流”的立体培育体系,培育干部群众“以美为尺”的乡村建设思维,让美学扎根基层。

九江乡村美学研习社

以水南庄园为首个试验田,研习社锚定“儿童逐梦、青年追梦、成人寻梦”主题,20余位在地艺术青年与当地党群志愿者携手,展开一场“乡村微更新”行动:规划师重构空间布局,画师用墙绘赋予旧屋生命力,园艺师打造街角小品,文创者开发在地特色研学课程。

蜕变后的水南庄园不仅实现“一步一景”的环境跃升,更激活经济新动能——青年返乡创业,将闲置老屋转化为工作室、庭院餐厅、手作工坊,闲置用地变身休闲农场与青年集市,形成“美丽环境—美学经济—美善治理—美好生活”的闭环生态。

九江乡村美学研习社不是个例。在南海,一个村庄、一片空间、一场戏剧,承载的是一群青年人的相聚,激起的是南海青年担当作为的活力。

彭宇当代舞团青年突击队将艺术创造力和罗行墟竹编文化价值融合起来,创设“罗行沉浸式舞蹈剧场”,引入舞蹈大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体验场馆,进行学术性交流,包括技术提升、思维培养、知识学习以及个人风格的塑造等,推进中国式当代艺术走向场景化、表演化。

彭宇当代舞团青年突击队

通过持续组织有兴趣的群众参与舞蹈的创作和排演,使广大群众认识艺术、支持艺术、参与艺术、热爱艺术,从而促进社区发展,也为罗行墟开展文化旅游注入最鲜活的内容。

从科技创新到乡村振兴,从志愿服务到人文经济,南海青年人的故事,每一帧都是不服输的倔强!从0到1,从迷茫到坚定,南海青年正在用汗水书写梦想,用行动诠释“青年力量”。

献礼五四青年节,致敬所有敢想敢做的南海青年追梦人!

文/南海融媒记者 黄婷 通讯员 黄秋瑜 谭家键

图/南海融媒记者 黄婷 拥忠拉姆

来源:佛山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