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同学们好啊,我是风过江。最近韩国网友又给咱们上了一课“神逻辑”:汉字其实起源于朝鲜,反问中国人“为啥你们也用汉字?”
同学们好啊,我是风过江。最近韩国网友又给咱们上了一课“神逻辑”:汉字其实起源于朝鲜,反问中国人“为啥你们也用汉字?”
这脑洞开启的程度呀,比起科幻片来更为离谱;甚至连许多韩国网友都感觉难以忍受了,评论区之中一片“尴尬癌”开始发作。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场“汉字起源争夺战”到底是怎么闹出来的,背后又藏着哪些让人哭笑不得的文化迷思。
先说说这套“汉字源自朝鲜”理论的来龙去脉。
韩国部分学者和作家,比如金振明、陈泰夏等,近年频频在电视节目、书籍以及讲座里宣称:汉字其实是古代朝鲜祖先--东夷族发明的,而后才传到中国,并且“好心”让中国人用上了。
他们的逻辑是,商朝殷商时期的甲骨文,是由东夷族所创造的,而且东夷族的唯一后裔,实际上就是今天的韩国人。甚至有韩国教授建议,韩国应该向联合国申遗,把汉字认定为韩国文化遗产。
这套说法听着挺唬人,实际上漏洞百出。
第一,东夷族在中国史书里是对古代山东、江苏等地东部民族的泛称,并不是特指朝鲜半岛的祖先。
东夷族的活动范围主要在今天中国的山东、江苏一带,和朝鲜半岛的联系远没有韩国学者说得那么紧密。
更何况中华文明本就是多民族融合的产物,东夷族的文化早已融入整个中华民族血脉。
第二,考古铁证摆在那儿。汉字作为系统文字,最早的甲骨文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距今三千多年,是商朝人用来占卜和记事的。
甲骨文的发现,不仅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千年,也让全世界见识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
至今出土的甲骨文有五千多种,能解读的上千个,内容涵盖天文、祭祀、战争、农业等方方面面。
而朝鲜半岛直到公元3世纪才有明确的汉字使用记录,且完全是从中国引入。
第三,汉字的演变脉络清晰。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一路发展到现代汉字,体系完整,传承有序。
中国东汉时期的《说文解字》早就对汉字归纳诠释,成为世界最早的字典之一。
韩国直到15世纪才发明了自己的文字--谚文(韩文),此前官方文书、典籍全靠汉字书写。
如果真是“自家发明”,为何几千年都不用,反倒把汉字当外语?
更有意思的是,韩国一边高声呼喊“汉字是我们创造的”,一边却在实际生活中,大力推行“去汉字化”运动。身份证、地名以及公共场所的汉字标识,逐渐被取消掉,甚至“汉阳公园”都被改作了“韩阳”。这种精神分裂般的行为操作,网友们都调侃道:“窃取了邻居家的网络信号,居然还嫌信号不佳。”
其实韩国网友自己都觉得这说法太离谱。节目一播出,评论区就有韩国人吐槽:“看得我尴尬”“他疯了”“何必觊觎汉字,韩文挺好”。也有韩国学者直言,汉字发展过程和韩国没啥关系,还是专注自家文化更靠谱。
中国网友的反应更是花样百出。有人晒出《淮南子》记载的仓颉造字传说,调侃“韩国祖先莫非是偷粟米的鬼?”还有人直接发表情包:“韩国人啥都敢抢,明天会不会说太阳也是韩国的?”。大家一边吐槽,一边也提醒:面对这种文化“碰瓷”,咱们要有文化自信,更要用事实说话.
其实文化自信不靠“抢发明权”来撑腰。
汉字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古老、最具生命力的文字,是因为它于中国这片土地之上,一直生生不息,还不断地进行着创新。
今天的汉字,不仅仅是中国的,更是全人类的珍贵财富。
韩国、日本以及越南等地,在历史进程中都曾经使用过汉字;并且这恰恰展现出了中华文化那极为强大的影响力。
可谁都知道,发明权和使用权不是一回事,正如网友所说:“韩国人发明了汉字,自己不用,还让中国人用几千年,这逻辑真是绝了!”
我想说,文化交流本该是互鉴互赏,不是“谁抢谁的发明权”。与其在历史上“脑补”,不如脚踏实地保护好自己的文化遗产。汉字的故事还在继续,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你们觉得呢?韩国这波“汉字争夺战”还能整出什么新花样?欢迎评论区唠唠!
文中图片均由AI生成
这是本文参考权威资料和文献
1.陈光宇 (罗格斯大学). 考证汉字起源:来自甲骨文和放射性碳定年的证据..
2.Theobald, Ulrich. 甲骨文,甲骨铭文. Chinaknowledge.de.
3.HistoryofInformation.com. 无可争议的最早汉字铭文.
4.维基百科. 甲骨文. .
5.维基百科. 韩文的起源.
6.Kaiser Kuo. Kuora:中华文化向日本和韩国的传播.
7.Magnifissance Magazine. 汉字的故事.
8.维基百科. 汉字.
9.剑桥大学亚洲与中东研究学院. 汉字入门.
10.The Chairman's Bao. 汉字简史.
尊敬的审核⼈员和品鉴读者:
本⽂是经过严格查阅相关权威⽂献和资料,形成的专业的可靠的内容。
全⽂数据都有据可依,可回溯。
本⽂内容,不涉及任何偏颇观点,⽤中⽴态度客观对待
来源:历史记录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