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二手车商集体“哭穷”:月赚10万成过去,市场彻底崩盘了!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04 10:13 2

摘要:曾几何时,二手车市场那叫一个辉煌,许多商家月赚十万元轻轻松松,靠着二手车赚得盆满钵满。

二手车的天,真塌了!

一位粉丝二十多万的二手车博主,指着满场地的车感慨:

“现在根本不怕客户砍价,客户怎么砍都行,问题是连个出价的人都没有。”

他说,自己算幸运了,毕竟场地是自家的,而那些传统同行们,基本全噶了。

曾几何时,二手车市场那叫一个辉煌,许多商家月赚十万元轻轻松松,靠着二手车赚得盆满钵满。

可如今,二手车的江湖早已变了天。

2024年,我国二手车交易量达1961.42万辆,总交易金额达12852.05亿元。与2023年相比,成交量净增120.08万辆,增幅达6.52%。

无论是成交量还是交易额,都创下了历史新高。

数据看起来着实亮眼,但车商们的实际利润却未同步增长。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指出,近年来,有92%的二手车商都面临着亏损困境。

在百强二手车企业中,大部分企业的毛利率在4%~6%之间。毛利率超过10%的企业仅有4家,而毛利率跌破4%的竟多达29家,直逼行业运营成本临界值。

然而,比利润低更可怕的是,库存积压造成的资金占用成本上升,进一步侵蚀了利润。

二手车行业本质是资金密集的库存生意,因此,对二手车商来说,掌握现金流无疑是掌握了生死线。

相关数据统计,2024年二手车的平均库存周期已高达56天,部分车商的库存周期甚至长达100天。

相较2022年的47天,库存周期明显拉长,已远超行业健康水平。

车子都砸手里了,场地成本、人员成本、维护成本却一样都不会少,生意人们只会持续“失血”。

在这样的环境下,车商们都有自己的一套经验了:

“如果不是车况特别好、容易卖出去的车,我们根本不会收,不然砸手里真的伤不起啊。”

就连二手车市场的注册数据,也在慢慢放缓。

2015—2023年,我国二手车相关企业的注册量一直保持稳步增长。

2023年更是达到了峰值,新增企业达到18.79万家,增幅为25.1%,企业存量突破73万家。

然而,到了2024年上半年,相关企业的注册量减少了8万家,同比下降17.7%。

许多小型传统车商,由于其经营模式单一,抗风险能力弱,大多数最终只能黯然退场。

可以说,二手车行业正在经历从“暴利时代”到“微利生存”的断崖式转变。

究其原因,国内新车市场价格战加剧,二手车市场自然被逼到墙角。

近几年,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快速提升,不仅抢占了传统燃油车的市场份额,还通过价格战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

拿比亚迪来说,2023款汉EV尊贵型官方指导价从26.98万元降到20.98万元,降幅达22%。

新车价格的下调,也使得车商们同年份收购的二手车,价格从18万元下降到了13万元。

那些曾高价收购的库存车,瞬间成了“烫手的山芋”。

最终,车商们不得不降价抛售,来规避车辆进一步贬值的风险。

在新车降价的基础上,一些地方还推出了购车补贴政策,消费者不用花太多钱就能拥有高性价比、高配置的新车。

相比之下,二手车哪有新车香?

因此,二手车的生存空间就更小了。

随着电车价格的下调,传统燃油车的价格也随之下调,试图通过“以价换量”的策略来挽回市场。

自2023年以来,部分车型的优惠幅度一度高达13万元。

新车降价快,旧车保值率低,很多时候,二手车价格反超新车已成常态。

这让二手车商们直呼:“真的没法活了!”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消费者对二手车已经失去信心了。

2024年,二手车市场投诉量同比增长了18%。

一些商家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常常故意隐瞒车身真实状况,甚至将泡水车、事故车改造后,以次充好,欺骗客户。

以至于,消费者购车后维修状况不断,且售后还得不到保障。

在经济损失、情绪打击双重效应下,消费者对二手车的抵触情绪日益加剧,二手车的销售周期也随之拉长。

综合看来,二手车行业的崩盘,是传统模式与新能源模式碰撞下的必然结果,而部分鼠目寸光的商家,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手车行业,俨然进入了洗牌期。

有人感叹“生意越来越难做”,但也有人在困境中努力求生存,探索新出路。

像瓜子、人人车这些的大企业,在原有的业务基础上,推出了一系列增值服务,如车辆检测、评估、金融贷款、保险以及售后维修等,力图达到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增加客户黏性的效果。

此外,部分车商也紧跟潮流,玩起了自媒体。

他们通过短视频平台打造人格化IP,教粉丝避坑,并通过直播与粉丝直播,实现了线上线下相融合,为传统生意注入了新活力。

还有一些现金流困难的小车商,他们则选择了“苟活”的方式——发展“寄售业务”。

简单来说就是,车商不需要花钱收车,只需撮合车主与买家交易,从中赚取佣金即可。

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不会受新车价格波动的影响,但从长远来看,弊端极大。

因为寄售的车,车商并不需要承担责任,那么买车的用户就得不到保障,只能去赌卖家的诚信,那么购车人的风险也会因此增加。

二手车商在推出寄售模式时,若能提供增值服务,也能给客户带来更多的安全感。

当然,二手车市场并非没有好消息。

今年2月,海尔旗下卡泰驰控股以18亿美元收购了汽车之家,并持有41.91%的股份,计划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构建二手车标准化服务体系。

卡泰驰不仅制定了九大类412项检测标准和八大类607项整备标准,还通过“一车一码”技术,实现了检测、整备、质检全流程可视化追溯。

更让人兴奋的是,卡泰驰还推出行业首个全国联保“三包”服务(90天回购保障、30天整车保修、1年2万公里三大系统质保),并获得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五星级服务认证。

海尔的一系列布局操作,为中国二手车行业提供了一个规范化发展的范本,二手车行业的未来属实可期。

2025年的二手车市场,正站在转型的十字路口。

尽管交易量预计突破2000万辆、市场规模或达2.1万亿,但行业寒冬的隐忧并未消散。

利润空间进一步下降,库存周期延长,以及“新车比二手车便宜”的倒挂现象,无不揭示着市场的深层阵痛。

巨大压力之下,二手车市场会消失?

答案是不会,但必须重生。

二手车必须告别“暴利时代”,让消费者买二手车不再是“开盲盒”,更加注重售后体验,或许行业未来还有一线生机。

二手车“躺着赚钱”的时代过去了,如果继续把消费者当冤大头,最后只能自吞恶果。

来源:鬼谷子思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