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到人生大考,各位头疼的从来不是“分数”,而是“这个分数应该填什么专业”?
提到人生大考,各位头疼的从来不是“分数”,而是“这个分数应该填什么专业”?
的确,面对几百个专业名称,大部分都一头雾水,根本搞不清楚“该学啥”、“这个专业以后干嘛”。
这种背景下,志愿填报也成了“盲选大逃杀”,有人看排名、有人跟风、有的听信培训机构……
但结果也不难预测,热门在哪儿就往哪儿冲。
比如听说人工智能火了,就选AI,比如大数据有前景,就往数据方向挤;
比如数字经济高大上,那就奔着未来去!可是大家不知道,所谓“热门”,并不适合每一个人。
因为热是热,但坑也不少,大多爆款专业往往门槛高、要求多,真正能学明白的并没有几个。
更值得警惕的是,许多高校为了追逐社会热点,匆忙上马一堆看起来“很前沿”的新专业。
落脚到高校自身,体系却未完善、师资严重短缺、课程东拼西凑……学生自然成了试验品。
就这样,一届一届“摸着石头过河”,结果还没等专业成型,四年就读完了,找不到一份对口工作。
尤其是以下提到的五个,一旦冲动报错,四年苦读很可能换来“职业困境”,那它们分别叫什么?
01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近年来几乎成了“顶流专业”的代名词。
一听“AI”,不少家长和学生就脑补出相关标签,比如“高薪”、“前沿”、“未来”等等。
但现实是,这个专业的“金光”是有门槛的,毕竟属于一门高端交叉学科。
细说课程本身,涵盖了计算机、数学等多个方向,对课程体系、实验设备等各方要求极高。
但很多中下层次的高校,看中市场一拥而上设立本专业,自身教学内容却还停留在基础编程。
没有资源、没有实力,学生根本无法与真正的技术前沿接轨,最终只会在“三重门”中往返。
毕业就业难,就业转行难,读书升学难……我想没有考生愿意如此。
02 工程软件
看到软件,大部分考生家长认为这是IT类、编程相关,算是一个计算机大类的分支。
实际上,这个专业是土木下设的方向,主要学习工程建模、结构分析等,比如CAD、BIM。
你以为是在敲代码,实际是在画图纸,你以为是走研发路线,结果是进施工单位。
更关键的是,这几年土木类行业整体处于低谷。
例如项目减少、岗位缩水……连本专业的传统毕业生都在转行,工程软件专业毕业生就更难了。
据某招聘软件2025年数据显示,土木相关岗位薪资涨幅连续三年垫底,短期内看不到发展潜力。
另外,若对软件感兴趣,直接选择计算机等一类,若倾向工程领域,可考虑只能建造等方向。
03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看到“大数据”,可谓天然吸引眼球,殊不知“名字好听、内核尴尬”。
表面上看在学数据分析、建模、挖掘,本质上属于管理学门类,毕业拿得也只是管理学学位。
部分家长可能不明白,说白了就是学不到太多扎实编程,主要停留在数据运营、业务理解层面。
非要往计算机专业上靠,真的是“太水”,但说它是管理类专业,好像又偏了大方向。
怎么办?那就只有攀登学术巅峰,奈何考研又很难推免到计算机学院,那就只有与IT行业无缘。
各位,咱学个热门,最后被热门行业拒之门外,是不是很讽刺?
04 足球运动
当体育成为一种“产业”,越来越多高校开设足球专业,初衷是为了培养教练、裁判等人才。
但落脚行业本质,岗位需求太过有限,尤其是高校培养体系,与职业化存在脱节现象。
包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毕业生也只能说“会踢球”,并不具备专业运动员的水平。
与此同时,足球运动对家庭经济条件要求较高。
如果未能进入职业梯队,毕业生可能面临“转行无技能、留行无资源”的困境。
因此,如果想要靠足球逆袭人生,务必要想考虑再三,别因为一时热情,四年后被现实教育。
05 数字经济
不瞒诸位所言,在专业刚刚出来时,我曾进行过深入了解。
对于专业本身来讲,试图融合两个板块,一个是经济学,一个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初衷绝对不容否认,但多数高校难以平衡,尤其是在课程方面,往往显得有些“拼盘化”。
比如经济学仅讲基础理论,编程教学停留在Python入门,毕业后自然无法胜任相关岗位。
据某招聘平台调研显示,有73%的企业认为,本专业毕业生“技术深度不足”。
更关键的是,数字经济依赖高校的跨学科资源,普通院校可能因师资匮乏沦为“纸上谈兵”。
写在最后
其实,专业选择本质是一场博弈,包括资源整合、市场需求等等。
无论是考生还是家长,在做志愿填报之时,务必要考虑三个维度。
首先就是院校实力,查看学科评估、校企合作、实验室资源;
其次就是课程设置,对比学位归属、核心课程、以及行业需求的匹配度;
还有一点就是职业路径,包括目标岗位的学历门槛、技能要求及薪资中位数等等。
从参加工作到现在,我始终强调一点,没有绝对的好专业,只有适合自己的选择。
与其盲目追逐风口,不如扎实规划,让每一分努力都落在职业发展的“靶心”!
感谢您的阅读,如果觉得有帮助,别忘了关注加转发!
来源:观品悟心铭